分享

2种常见眼球病变CT表现

 季风只浪 2019-02-17

一、视网膜脱离

1.临床概述

   视网膜脱离为常见致盲性疾病;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和继发性视网膜脱离(肿瘤);临床表现为视物变形、视力下降或视力完全丧失。

2.CT表现

   视网膜下新月形、椭圆形或双叶形影,呈尖端连于视盘的V形;伴出血时脱离视网膜下液体CT值升高,为60~90HU;继发于转移者,球后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可见强化。


3.鉴别诊断

   视网膜脱离病因鉴别: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仅见V形或梭形影,继发于转移瘤者合并眼球后壁增厚,继发于黑色素瘤时可见蘑菇状肿物突入玻璃体内。

4.分型

   视网膜脱离可分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或继发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少见,但常合并眼球肿瘤。

5.病理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两层之间存在潜在腔隙,而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紧密相连不易分离;导致视网膜脱离的眼球转移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为乳腺癌和肺癌。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

1.临床概述

   本病为起源于视网膜梭形细胞的胚胎性恶性肿瘤,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是儿童最常见的眼球恶性肿瘤;本病临床表现为白瞳、角膜水肿、晶状体浑浊。

2.CT表现

   本病常单眼发病,约10%双眼发病,位于眼球后极,表现为眼球实性肿块,边界不清,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肿块悬浮于玻璃体内,累及前房致眼内压增高时眼球增大;外生型肿块向脉络膜生长,常伴视网膜脱离,可通过视神经、巩膜向球外及颅内蔓延;肿块内钙化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呈细沙粒状、斑片状、团块状,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密度较均匀。


3.鉴别诊断

   ①外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Coats病):常见于6~8岁儿童,可出现白瞳,为慢性视网膜血管异常扩张、反复出血,造成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灶呈弧形从眼环后缘向前生长,轻度强化,无钙化。

   ②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多见于有吸氧病史的早产儿,双眼发病,可不对称,在晶状体后和视网膜间有条索状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带,常伴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密度增高。

4.分期

   根据临床及CT表现将视网膜母细胞瘤分为三期:Ⅰ期为眼内期;Ⅱ期为眶内期,病变局限于眼眶内;Ⅲ期为眶外期,病变累及眼眶外向全身转移。

5.其他

   某些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可伴发组织学上类似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颅内松果体瘤疾蝶鞍上或蝶鞍旁的原发性神经母细胞瘤,称为异位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合并双眼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称为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