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美食的人,旅行的真实目的可能只在于吃到一些未曾相识的好味道。不管是在路边的摆摊,还是跟着人群排队等候,还是走街串巷里好不容易找到的那家百年老店。因为亲情,西安是我去过最多的省会城市,每一次旅程,都给味蕾带来一次新生。
羊肉泡馍:古城第一张名片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
羊肉泡馍是西安的名片,当地人称“羊肉泡。”没有吃过羊肉泡馍,就等于来了西安不看兵马俑一样。记得还在五六岁时,姐姐带我逛街,走累了就在街店里吃碗羊肉泡馍。店门口支着一张大铁锅,热气腾腾的,旁边的案子上放着一筐烙饼。厨师用冷黑色的铁刀沙尘暴般的砍,装一小锅,抓起长柄铁勺,从大锅里舀起数勺羊肉汤,复抓了两撮羊肉片,投小锅里略焖片刻,起锅后,盛在大海碗里,撒上香菜和辣椒油,就吃起来。羊肉是黄土高原的,有着猛烈的闷香,馍是半溶不溶,麦子的香味像西部的太阳。它们搅和在一起,令我的吞咽获得巨大的快感。
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的功能。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早在崇帧年间,西安就有了专营羊肉泡馍的“天锡楼”。慈禧太后西巡时,曾在老孙家用膳,称赞说“肉软不糜,滋味甜美”。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硬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葱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贾三灌汤包: 透彻人心的清真
寻味西安,首先要去的地方就是回民街,当地人叫“回坊”,这里是回族聚居区。回坊的南面就是鼓楼,这座有年份的鼓楼巍峨矗立,徜徉其间,仿佛站在一个巨人的脚下,墙砖班驳陆离,引发人们的许多怀古情思。回民街上最显赫的建筑是贾三灌汤包子总店,一共三层。
贾三是回民,西安的回民差不多都是经商理财、运营资本的天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贾三肯定领悟到了这本文化大典里的真谛。走进贾三包子店,阵阵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贾平凹题写的馆名厚重质朴,大厅里宽敞明亮,陈设净洁雅致,大作家的诗文,大书家的墨宝,名画家的真迹,歌唱家、电影演员等社会名流的留影琳琅满目:李德伦、李默然、乔羽、刘炽、方成、王铁成、张瑞芳、铁牛、李保田、杨澜、葛优、冯巩、腾格尔、阎维文……这时你才惊异地发现,几乎全国所有的名人都光顾过此店。
贾三灌汤包选用白面粉制皮,秦川黄牛肉为陷,将牛骨髓原汤打入馅内,以果木笼强火蒸出。它皮薄如纸,筋韧柔穰,馅嫩含汤,佐汁鲜浓,形如石榴,状似元宝,精白如荷包,拎起像香囊,还有吉庆祥瑞的象征,极具营养价值,被誉为古城第一笼。每次到西安,我都会喊上表弟,让他陪我去贾三店,一边吃灌汤包,一边观赏张挂在四壁的名人墨品。店里的伙计们头戴白帽,风风火火地忙着生意,说话干脆,声调爽净,眉开眼笑,未尝包子心里先快活起来。灌汤包有几十种,我最爱吃的是牛肉灌汤包,另加一碗鸡蛋涝漕。坐下不多时,包子就会端上来。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提起褶包处,让微微滚烫的汤汁和鲜嫩的肉馅在嘴巴里迸发出美妙的味道。蘸上小料,小口品尝,顿觉满嘴清香。再嘬上一小口涝漕汤,回味悠长。待结帐时,每人才不到30元,却吃的真情四溢。相比天津狗不理的贵族,无锡小笼包的精致,贾三灌汤包更加原始纯正,让你品味到透彻人心的清真。
“一种小吃让你记住西安,千般妙味使人流连坊上”。以后又读到陈忠实和贾平凹写的贾三,驰名天下的作家屈尊为一个饭店老板写出充满黄土味的文章,这就是13朝古都,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魅力都市。
饺子宴:从宫廷到民间
关于饺子的发祥地,版本很多,但是以饺子做成宴席的,自古以来就数西安最负盛名。
饺子宴自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当时,都城长安是唐朝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太平盛世,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饮食文化也随之发展起来。长安城里盛行一种高等级的宴席,叫做“烧尾宴”,是朝廷大臣官位提升后进献给皇帝的丰盛的大餐。在“烧尾宴”的食单里,有一道叫做“二十四气饺子”,就是根据二十四个节气,来包成不同形状、不同内容的饺子。
近代饺子宴始于解放路饺子馆,最初由108种饺子组成。为满足不同客人的需要,分为迎宾宴、宫廷宴、吉祥宴、龙凤宴等数十种宴席,可谓一饺一形,百饺百味。在原料上,打破了一般用猪牛羊肉和蔬菜做馅的传统,鸡、鸭、鱼肉、蛋、海味、山珍、鲜蔬、干菜、果品等,凡是好吃而又富有营养的材料,都可以做馅,形成了300多种搭配组合。如果一天吃一种饺子,要用一年的时间才能品尝完饺子宴的全部花色。在制作方面,饺子打破了单一月牙形、角儿形的传统,融烹调技术与造型技术与一体,制作出花鸟鱼虫等多种多样美好逼真的造型。在品种上,以吃饺子为主,也上冷菜饮料,大大提高了饺子宴的文化色彩和欢庆气氛。
大多数饺子都伴随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如贵妃蒸饺,是蒸饺系列的上品。传说御厨趁着穿宫送膳之便,偷偷观看了杨贵妃演练的霓裳羽衣舞,觉得舞蹈中的贵妃像一支翱翔与天的凤凰,由此想到用凤肉做馅。但凤肉不可得,于是便以公鸡的翅膀肉代之,并做成凤凰的形状,连同做此饺的含义呈子一并献给贵妃娘娘。贵妃一看呈子,已有三分喜。及待看到那凤形的蒸饺,心想这象征自己将被封为皇后,便有了八分喜。等到鲜美嫩滑的蒸饺一入口,便是十二分的欢喜了。慈禧太后逃难到西安,想吃一种水饺,还要当面煮熟吃。厨师们就把鸡脯肉包成小巧玲珑的珍珠饺,火锅里盛着鸡汤,端到太后面前,随吃随煮。这种饺子,后人就叫“太后火锅”。
“一席饺子宴,吃尽天下鲜”。饺子宴已经成为旅游者到西安后必定品尝的一道特色名吃。钟楼附近的德发长始建于1936年,画梁雕栋,宫灯高挂,年轻的姑娘托着饺子盘衣裙飘飘而至,上千人同时就餐的场面让你穿越到大唐盛世。文艺路上的陕西歌舞大剧院一边品尝饺子宴,一边欣赏名传百世的轻歌妙舞,绝对是难忘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