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宿老师:句读之不知,可乎?

 gfergfer 2019-02-17

韩愈先生在《师说》里言:“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似乎是说“句读”---标点符号用法是学习中的小的方面,次要的,没必要由老师传授。我觉得这里有厚此薄彼的嫌疑。当然时代不同,确实不可一以贯之。西汉经学家刘向曾说过:“世异则事变,事变则时移,时移则俗移。”《吕氏春秋.察今》也有言:“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古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今天的我们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足以证明句读即标点的重要。


时代不同了,知“句读”很必要!也许正源于此吧,到了汉朝便开始有人发明“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更进一步,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从无到有,从有到越来越多(16种)的历史变迁,也说明了“句读”的不可忽视性。


百度查询关于标点符号是这样定义的:

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可见,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上的不可或缺。


与标点有关的病句题


病句1美国支持以色列进攻加沙

1)美国支持以色列,美国进攻加沙

2)美国支持以色列,以色列进攻加沙


病句2: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1)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他们这个阶段性的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2)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认为的宾语界限不明,导致结论是社科院考古专家的,还是另有其人,表达不清楚。

可以改为:社科院考古专家认为的河南安阳曹魏大墓为曹操墓的阶段性结论具有相当的根据

病句3:在此次大会上,他指出,建国前30年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搞计划生育。许多错误都可以补救和纠正,人一下子多出好几亿,谁有本事予以“纠正”呢?


“建国前30年”有歧义,可以是“建国前,30年”49年前30年,也可以是“建国,前30年”49年后30年。


病句4:请接到通知的员工15日前去报到。


停顿不同使得这句话有歧义,可以有两个理解。一个是15日之前去报道,一个是于15日当天前去报道。如果想表达第一个含义,那么改为:请接到通知的员工在15日之前去报到。如果是第二个含义,那么改为:请接到通知的员工于15日当天前去报到。


高考阅卷中除了书写影响5----10分,标点也不可忽视。首先,考生应该注意英语和汉语标点的不同处。比如:句号是空心圆圈,而不要写成小黑点。另外10几行的大长短落,也不要一“逗”(,)到底。还有,标点是可以区分层次的,每段的中心句尽量用句号标示出来,并列关系处该用分号的别吝啬。千万别小瞧标点符号,也会影响得分的。比如,用法明显错误,导致层次混乱,表意不明的,肯定会被扣分的。一不小心错失3分左右是有可能。


欣赏下面三个小段落,你会发现逻辑和思路上,标点符号起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1.将军因忽视一个马蹄钉的作用而致全军覆没,厂家因不经意的一口痰而失去了签约的机会,电子仪器因一颗螺丝的遗漏而成为残次品,团体比赛因一人的失误而与奖牌无缘……可见,生活中有很多事因细节而失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别因一粒沙而功亏一篑。


2.一件善意的小事,也许对你而言微不足道,但对别人而言或许意义非凡。一句善意的鼓励,使一个对学业失去信心的孩子发愤图强;一个温暖的微笑,使一个濒于崩溃的人重拾生活的信念;一个友善的俯身——将街道上的井盖盖好,使路人多了一份安全感;一个习惯性动作——拾起地上的纸屑,让我们的世界多了一份和谐……


3.一场舞台表演,百十号人用心排练无数个昼夜,如果一个人的疏忽,就有可能功亏一篑;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如果忽视过程中的一个小细节,就有可能以零点零零几秒的差距与金牌失之交臂;宇宙飞船的发射,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如果其中一个细节出现差错,就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精密武器的制造工序中,如果一个数据出现少许偏差,就有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与句读有关的笑话

★世上最精彩的短信---标点符号。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1802-1885)有一部名著《悲惨世界》。当雨果把《悲惨世界》的手稿寄给编辑部后,好久没有得到消息,便写了封信去追问。信是这样写的:“?——雨果”结果,编辑部的回信很快来了,上面写的是:“!——编辑部”。不久《悲惨世界》这部名著便问世了。


★有一个集镇没有公共厕所,人们便常常在街道的一个小巷子里大小便,两侧居民深恶之,于是请一名文士写了一个条幅贴上,其条幅为“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结果无效。有一天抓住了一个正在小便的男士,便质问他,我们已经写出公告“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你为什么不听劝阻执意在此大小便呢?男士说,上面明明白白写着“行路人,等不得,在此大小便,我正尿急呀!


★过去,有个人家中来了朋友,根本没打算朋友在家留宿。下午天又下雨了,于是这个人写了个条幅“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放在桌子上故意让朋友看见,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但那个朋友就是不走,还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有个青年人,媒婆给他介绍对象,婚约上写明“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純情不论聘金少不了。”青年人很是高兴,以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純情,不论聘金,少不了。”结果一见面他傻眼了,原来是“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旧时有一位塾师应聘于一家大财主,年初文书约定“无肉鱼也可无鸡鸭也可萝卜小菜断不可不付学钱”。财主很是高兴,认为“无肉鱼也可,无鸡鸭也可,萝卜小菜断不可,不付学钱”,到年终,塾师讨要学钱说,年初我们既已约定“无肉鱼,也可,无鸡鸭,也可,萝卜小菜,断不可不付学钱”。


★祝枝山写对联。祝枝山(1460--1526)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传说他给人写对联闹出了很多笑话。


明朝弘治年间,有家财主新居落成,请祝枝山写了一幅对联“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十分不悦,说你为什么给我写这样不吉利的话?祝笑笑说,“我念给你听,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是大吉大利呀! ”财主听了,啼笑皆非。


相传某年除夕,祝枝山和书僮经过一员外家,忽听得婴儿落地的哭声,便顺手在大门上写下一副对联“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财帛進門 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孫”。大年初一早晨,员外一开门,念道“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财帛進門,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孫”,直气得去找祝枝山理论 ,祝枝山说,你把句断错了,应该这样念“今年真好,晦氣全無,财帛進門;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孫”。员外听了,方才转怒为喜,设酒道谢。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传授句读知识,精心整理如下,呈给大家!


标点符号用法归类


一.顿号

 

1.概数之间不用顿号  

 

 如:三四个孩子

 

2.确数之间必须用顿号(或连词) 

 

如:高三12、13两个班的学生( 高三12和13两个班的学生)

 

3.并列词语前后有共用成分,并列词语间用顿号

 

如:招、投标活动。

 

4.词语本身是表示集体概念的名词,并列使用时不用顿号;几个书名号之间也没有必要用顿号

 

如:公检法机关   风马牛不相及   中小学生  兄弟俩

   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5.并列词语或短语做宾语、定语或状语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

 

如:(1)他收拾书、本、文具盒。(2)红的、黄的、白的各色鲜花。

 

6.并列词语间有了“和”“及”“与”“或“等连词时不再需要加顿号。

 

如:(1)爸爸、妈妈和我   (2)我、你或他做这件事

 

注意:“或”连接句子时,需要用逗号

 

如:你把这件事处理完,或交给别人来做,然后再离开。

 

二.逗号

 

1.并列词语后有了“啊”“呀”等语气词,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如:花园里开满了玫瑰啊,月季呀,牡丹等各色鲜花。

     花园里开满了玫瑰、月季、牡丹等各色鲜花。

 

2.主语和谓语间需要停顿时用逗号。

 

如:他眼睛很大。亦可以写成:他,眼睛很大。

 

3.宾语比较长(主谓短语)时,谓语和宾语间可以用逗号。

 

例如:我认为今天这节课你不应该耽误。

亦可:我认为,今天这节课你不应该耽误。

 

4.并列词语或短语作主语、谓语、补语时习惯用逗号。

 

例如: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亦可: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错误: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


5.如果句子中大并列之间又有了小并列,单句中,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复句中,大并列之间用分号,小并列之间用逗号。

 

例如: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想想火车站内摩肩接踵的拥挤、喧哗,嘈杂的声波,令人窒息的汗臭……到处人满为患。


亦可: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想想火车站内摩肩接踵的拥挤、嘈杂的声波、令人窒息的汗臭……到处人满为患。


错误: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想想火车站内摩肩接踵的拥挤。


 

6.并列分句如果很简短,而且每一个分句内部没有标点(逗号),那么并列分句间用逗号。并列分句中有的分句内部已经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用分号。


 每一个分句内部没有标点(逗号),那么并列分句间用逗号即可。


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错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并列分句中有的分句内部已经有了逗号,并列分句间用分号。

 

例如:北京人爱吃烤鸭、涮羊肉、饺子;广东人爱吃龙虎斗,现在爱吃鱼唇、鱼泡。

正确:北京人爱吃烤鸭,广东人爱吃龙虎斗、鱼唇、鱼泡。

错误:北京人爱吃烤鸭、涮羊肉、饺子;广东人爱吃龙虎斗、鱼唇、鱼泡。


7.选择问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尾用问号,其余句后用逗号。

 

例如: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厌倦了,还是其中另有原因呢?

错误: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厌倦了?还是其中另有原因呢?

 

9.倒装句只在句末用问号、句号或叹号,中间用逗号。

 

如:(1)怎么了,你?   (2)甚矣,汝之不惠!

 

10.句子中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或者带疑问词的部分做了句子成分(主语,宾语等),那么不再用问号,而是逗号或句号。

 

例如:(1)哪里是山,哪里是树,哪里是房屋,他终于分辨出来了。


正确:他终于分辨出来了,哪里是山,哪里是树,哪里是房屋。

错误:哪里是山?哪里是树?哪里是房屋?他终于分辨出来了。


例如:(2)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却不知道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

 错误:我们读完这篇课文,却不知道到何处才能找到《史记》?


三.冒号

 

1.“某某说”在句首用冒号,句中用逗号,句尾用句号。(注意主语即说话者是一个人)

 

例如:“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

错误:“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

错误:“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

正确:他回答:“嗯,我也这么打算呢,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

正确:“嗯,我也这么打算呢,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他回答。


如果“某某说”在句中而前后引的话不是一个人所言,则另当别论。

 

例如:“我确实有病了。”老师说:“有病也应该尽量坚持到校。”


某学生说:“老师,我生病了。”老师说:“有病也应该尽量坚持到校。”(正确)

 

2.句中有了总结性的内容,总结性的句子在句首,总结性的句子后用冒号;放句尾,总结句子前用冒号。


例如:

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红得像火的桃花开了,白得像雪的梨花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的郁金香也开了。(正确)


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红得像火的桃花开了;白得像雪的梨花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的郁金香也开了。(错误)


3.提示性词语或句子后面是直接引语用冒号,如果是间接引语在提示性词语或句子后可以用逗号。


例如:

(1)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正确)


(2)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正确)


4.注意冒号管辖范围:冒号管到句子的末尾(一般以句号为标志)


于丹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庄子告诉我们,人最难认知的是自己的内心。人最难解答的就是:我究竟是谁,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四.引号

 

1.如果引号内容是独立的部分,引号内部句子结束后应该有标点。标点在后引号内部。

 

如:鲁迅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如果引号里的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成了别人所说话的部分,即做了句子成分,引号内部不再独立加标点。

 

如:我很喜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正确)

     我很喜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错误)

 

3.表示特定称谓的词语用引号引起来,表示强调、讽刺、反语等特殊感情的词语用引号。

 

4.丛书、演讲的话题、栏目名称用引号不用书名号。

 

注意:书名、作文标题用书名号,印刷成文的规章、制度、宪法、法律、法令等用书名号。

 

5.引号内又有引号,外部用双引号,内部用单引号,书名号同样道理。

 

6.注意引号所引范围是否有遗漏或多引现象。

 


7.标点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

 

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正确)

 

     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界。(正确)

 

8.标点不同,语法成分不同,说话重点不同。

 

如: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斯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正确)(引号部分独立做句子)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做好一件事往往需要一个长斯的积累过程,写作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正确)(引号内容做主语部分)

 

五.破折号

 

1.破折号后和括号内文字表示解释说明时,破折号后的解释说明内容很重要,而括号内的解释说明可以忽略不读,所以相对而言内容不重要。如果解释说明的文字很重要,则不能用括号,而要用破折号。演讲稿里不能用括号。

 

如:我告诉他们:“是众多的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爱人之爱,甚至许多陌生人之爱),让我活得有勇气,有希望。”  (错误)

 

……“是众多的爱——父母之爱,手足之爱,爱人之爱,甚至许多陌生人之爱——让我活得有勇气,有希望。”         (正确)

 

2.关于破折号连用: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第二个破折号表示连接,前一个破折号前面的文字和后一个破折号后面的文字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单句。如果两个破折号前后文字本身各自是独立的句子,后面的破折号则不必用,用逗号即可。


例如: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正确)


例如: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方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错误)

 

应把第二个破折号改为逗号。因为破折号前后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句子。


3.冒号和破折号后都表示解释说明时,不能再重复使用“就是”“即”等提示性词语。


 例如:

(1)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正确)

(2)对联——就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错误)

(3)对联:就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错误)


六.省略号

 

1.省略号后边不需要标点或等等。

例如:

格式(1)……等等(错误)

格式(2)……。(错误)

 

2.三项以上的列举才能用省略号


例如:

 红的,黄的,蓝的……(正确)

 红的,黄的……(错误)


3.(1)省略号前如果是独立的句子,省略号前的句子后必须有标点。这种情况下省略的是独立的句子。

 

如:不被制约的权力将产生腐败现象,这已是无须证明的结论了。但是,谁来制约?谁能制约?谁能监督……尚有一系列的疑问。(错误)

 

“谁能监督”后面应有问号。

 

(2)省略号前如果不是独立的句子,只是并列的短语,省略号前不用标点。这种情况下省略的是词或短语

 

例如:

一个人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正确)


一个人所做之事,可以从许多方面来归纳——善事恶事、好事坏事、雅事俗事、大事小事、愿意做不愿意做的事、……(错误)


七.括号

 

1.括号的内容如果仅解释紧邻的句子或紧邻的词语,括号应该紧邻解释的词句,之间不用标点。

 

如:黄永玉眼中的大艺术家是什么样的呢?80岁的黄永玉在其新著《比我老的老头》(作家出版社,2003年7第一版)中,讲述了那些“我比他老的老头”。(正确)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错误。括号应该紧邻“即兴”)


2.括号里解释的内容如果是关联或管辖前面所有的句子,括号前应有标点(一般是句号)

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正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错误)


3.括号如果紧邻着双引号,它仅解释紧邻的双引号里面的内容

 例子参考上文解释即可。

4.括号里可以有标点,但紧邻右括号的末尾不必用标点。

 

例如:

格式(1):(……,……。)(错)

 

格式(2):(……,……)(正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