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月30日上午十点多,本人之伯母谢某,86岁,突然仆倒不省人事,同时出现口不能言,痰涌面红,气粗息高,左侧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口眼喎斜。脉弦大有力,是为闭证。 治疗:先行针刺水沟、合谷、十宣,再灌以猴枣、全蝎泡水送下,以达降化痰。续用瑞甫先师所传之方:羚羊、钩藤、全蝎、地龙、僵蚕、丹皮、桑枝、竹沥、胆南星、石菖蒲、莱菔汁、少佐姜汁为引治疗。两小时后有苏醒,过后再用珍珠母、石决明、玳瑁、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牛膝以引血下行、潜阳镇降,此方服一剂,次日即能言语,意识清醒,再服左侧肢体有知觉并稍能活动。后续对证再治疗。 2月3日,患者出现躁忧不宁,巅顶作痛,大便不通。舌红苔黄,脉象弦实,审其肝风炽盛,则用当归芦荟丸合滚痰丸。三剂药后,至今患者病情一天天在好转。 按:中医以气为血帅,血随气行。中风之人,血冲脑经,故卒然昏倒不醒人事。医圣张仲景以半身不遂为中风,但臂不遂为痹,又分在经在络入腑入脏以辨证论治,尤觉精细。后人又分闭证、脱证,凡中风卒然昏倒,目定神呆,两手紧握,牙关紧急,气粗息高,痰鸣,脉洪大或弦实,是为闭证;若夫脱证,则见目合口开,手撒遗尿,声嘶气促,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气息俱微,脉伏不见。此等症状,至为险恶,法当摄纳真阴,固护元气,用滋阴养液之剂与潜镇虚阳之法,如人参、阿胶、山萸肉、鸡子黄、龙牡、龟板、鳖甲等双方并进。浓煎频灌,庶能挽此危机。若肢冷脉伏,或自汗头汗,如油如珠,则阴亡而阳亦随亡,非大剂参附汤不可。 时至今日,吾辈学医,有前贤遗书,供吾人揣摩,变而通之,化而裁之,自无道少之憾矣!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由文国中医心脑血管论坛编校,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