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病离你有多远?《中国人的健康大数据报告》解读!

 听取蛙声 2019-02-19

健康大数据之下,我是幸存者吗?

小虫今天来为大家解读一下




过劳死+白领病+老年病“三提升”。

没错,人口老龄化,

但“慢性病年轻化”趋势下,

老龄化显然不是全部问题的锅。


进一步看,

同为老龄化国度的日本,

高寿依然。


心血管疾病等,

长期进展的老年衰退性疾病

成为“国民病”。

几乎每家,

都有一位亲人中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胖子不是一餐吃出来的。

惊人的患病率数字下,

我们想让疾病停在哪儿,

预防还是治疗?


疾病年轻化


慢性病高死亡率

是医疗落后吗?

现实是,

我国医疗系统日益完善,

医院越盖越多。

但,

病人却越来越多。

这说明,

我们的一级预防出了很大问题,

二级预防不是根本之道。

注:

一级预防:病因防治(从普通或高危群体预防,环境、饮食、习惯、疫苗等因素入手)。

二级预防:临床防治(从患者防治,药物、手术、复发率控制等因素入手)。


我们新一代的指标同样堪忧:

肥胖率高升 + 微量元素缺乏,

一边热量过剩,一边营养不足。

高热量、低营养密度食物严重过剩,

(肉奶蛋油、精白米面糖)

低热量、高营养密度食物严重不足。

(蔬果豆、全谷)

很多少年儿童,

被“有营养食物”包围。

数据反映出,

很多家长的营养观是错的。


心血管高居第一杀手背后——

我们饮食西化,

高脂肪高肉,粗粮精细化。

舌尖上的大国

变为

针尖上的大国

毫不奇怪!


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


15岁以上近高血压率高达17.6%!

已知,高盐、高油、高脂肪

均和高血压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吃盐接近世卫盐摄建议量的1倍[1]

肉消费总量也超过美国,

脂肪占比达到了30%……

高油、高动物蛋白、高盐可称“杀手帮凶”。

对待他们,

应该和控烟一样,

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注:

《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上发表了中国盐摄入量的最新评估数据显示,中国人均盐摄入量为9.1克,钠摄入量5.4克。这个数字距离目前推荐限量(盐摄入量5克/天,钠摄入量2克/天)有相当差距,一些地区盐摄入量相比之前甚至出现了上升。

[1]Salt and Sodium Intake in China. JAMA. 2016;315(7):703-705. doi:10.1001/jama.2015.15816.


二号杀手:癌


肺癌和消化系统癌肆虐,

其中,

肉多素少导致的肠癌更是跻身三甲。

恰好反映了“污染+饮食”这两大国内痛点。

而素食,

能解决污染问题,

也能解决饮食问题。



印度这么牛,你们知道吗?

同为污染严重发展中国家印度,

癌症病发和死亡率却双低,

印度40%素食人口 + 抗癌药

能否带来一些启示?

这里,

不得不再提传统中国植物性饮食,

解决污染和营养结构失衡,

低脂纯素正是出路。


癌症高发,

原因看似很多

但,

肥胖+不健康饮食+烟酒+少运动,

问题基本就是吃出来。


发展中国家的高发病是肺癌,

发达国家的高发病是乳腺癌,

我们中国则是两者“雨露均沾”。

饮食退回来,

控烟进一步,

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肺癌和乳腺癌这两大头号杀手不难防:

少抽烟+少肉蛋奶油+多蔬果


中国的胃癌发病和死亡率

占世界近半,

再次再次印证了:我们吃得太咸.

除了以上,再补充一个高危因素:

我们“太怕寒凉”,水果吃得太少太少。

(水果摄取量和胃癌发病呈反比)

或许,这话没人信。

但其实,

我国水果摄取不足导致的死亡归因,

仅次于高血压和吸烟,位列第三。[2]

注:

[2]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传染性疾病预防中心关于《2013年中国25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研究发现:25岁以上(包括25岁)人群的总死因中,约15%是由于水果摄入不足导致的,归因死亡数为134.84万。



近30%热量来自脂肪(膳食指南脂肪比例上限);

三大营养素比例向欧美看齐,很多疾病自然同步。

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吃这么多脂肪。


被迫吸二手烟的人表示很无辜、很无助!

对吸烟,我们是否应该更严厉一点呢?

光靠税收,解决不了问题。

报告若干部分解读到此,

相信很多朋友也心中有数了。

一大串数字看似复杂,但细细剖析下来,

原因大致归结为:

1、病发、死亡率不断攀升、老疾年轻化,医院越来越多,预防出了大问题;

2、相当疾病可归因为 ①饮食;②烟酒;③运动;恰恰这三点都可防可控;

3、营养突出问题为结构性不良:①吃得太油、太肉、太咸、太精;②水果很缺、蔬菜不够、粗粮太少。

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只是别人家的故事,而是催促我们每个人修正行为的警钟。

立即改变,趁我们还有预防的时间和机会。

文:余小虫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