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理 1.补泻相参 《医学正宗》:“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 《辅行诀》:“诸损候,脏气互乘,每挟滞实(衣抄本作“虚实夹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 脏气互乘,如土虚木乘,脾病及肝,则须调肝,泻肝用芍药,补肝用桂枝,故“建中可治挛急,所缓肝急也。”(《辅行诀》整订本。)小建中汤实为肝脾同调。 2.药食并用 《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灵枢·五味》:黄帝曰:谷之五味,可得闻乎?伯高曰:请尽言之。 五谷,粳米甘,麻酸,大豆咸,麦苦,黄黍(黄米)辛。 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 五菜,葵甘,韭酸,藿(豆叶)咸,薤苦,葱辛。 ![]() 二.五劳方 1.养生补肝汤:治肝虚,筋极,腹中坚澼,大便秘塞者。 木虚金乘,燥气太过,故肠燥便秘(金实)。治以润下。 ![]() 养生补肝汤 2.调神补心汤:治心劳,脉极,心中烦悸,神识恍惚者。 火虚水乘,水气凌心,故心悸、心神不宁。治以行水。 ![]() 调神补心汤 注:《本经》旋覆花:味咸,温。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3.建中补脾汤:治脾虚,肉极,羸瘦如柴,腹中拘急,四肢无力者。 土虚木乘,故腹痛挛急。治以柔肝。 ![]() 建中补脾汤 注:根据《本草纲目》,饴糖是由糯米、粳米、秫米等熬制而成。 4.宁气补肺汤:治肺虚,气极,烦热汗出,口舌渴燥方。 金虚火乘,故肺热叶焦。治以清润。 ![]() 宁气补肺汤 注:酨(zài)浆即带有醋味的酒,用熟饭制成。 5.固元补肾汤:治肾虚,精极,遗精,失溺,气乏无力,不可动转,唾血、咯血。 水虚土乘,以辛泻土。 阴虚火动,血热妄行,以苦补水。 ![]() 固元补肾汤 注:黄元御《长沙药解》:薤白“善止滑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