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秋拍】20世纪最为传奇女画家的东方意境

 alayavijnana 2019-02-19

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

11月21日(星期三) 下午 5:00


华郦藏臻—亚洲重要私人收藏专场

11月21日(星期三) 晚上 7:00


二十世纪艺术夜场

11月21日(星期三) 晚上 7:30


当代艺术夜场

11月21日(星期三) 晚上 8:00


嘉德艺术中心拍卖厅 B厅




我从未见过一个艺术家像君璧那样,

对绘画这么热爱,这么执着,

这么竭忠尽智来从事,

这么视同第二个生命片刻不能离得。


——苏雪林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方君璧是其中一位重要而特殊的女性画家,她曾在时代初的世界艺术中心找寻着改良本土油画的途径,成为第一位留学法国学习绘画的中国女性。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的画家于贝尔 (M.Humbert) 的指导下,和徐悲鸿等人一同创作,终以勇敢的创造力与锲而不舍的实践精神完成了中西艺术精神的融合,使自身生命中如落红般细碎的生活残片,都在其笔下化为了隽永的山花烂漫。

 

艺术家肖像


蔡元培曾为方君璧写下这样的评价:“借欧洲写实之手腕、达中国抽象之气韵,一种尝试,显已成功,锲而不舍,前途斐然”。她从严格的古典主义风格进入西方写实传统,在透视与人体结构上练就了扎实的造型功底,却没有沉浸于这一留欧画家所推崇的学院派风格,而是深受现代画派的影响成为一位时代先锋,力图将西画解剖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本土绘画之中,被巴黎评论界称为“笔意潇洒,流丽动人”,以“不能模拟之杰作”成为入选法国沙龙的第一位中国女性画家。


方君璧

温婉

1929 年

布面 油画

46×33.5cm

发表:
《方君璧画集》,图版2, 中华书局玻璃版部,1932年出版。

来源:

源自艺术家家属。


1926年,方君璧离开此前任教的广东大学返回巴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校长画室进修,并于两年后参展巴黎美术博览会,用创作展现出东西方语汇的交汇,如本件创作于1929年的作品《温婉》,描绘了一位颔首低眉的东方女性形象,带有温婉而美丽的女性美和古典主义的审美理想,在保有留法时期传统学院派风格的同时,显示出方君璧对表现性油画语言的尝试:画面中的女性造型严谨、构图稳重,却以流丽潇洒的笔触与突破传统的色彩显示出印象派创作的痕迹,又以马奈般线性用笔和趋于平面化的色彩塑造出人物面部轮廓的力度感。画面的人物身着蓝白纹样外衣,如青花瓷般带有独特的东方之美,同上方人物的温婉面庞相互映衬,以独到的眼光探索着中西融合的实践,使本件《温婉》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本土化情怀。

 

方君璧

白色康乃馨

1955 年 

布面 油画 

53×46cm

发表:

《方君璧》,P8、P38,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4月出版。

说明:

经艺术家家属确认为真迹。


于1955年创作的静物画《白色康乃馨》显示出这种东方精神的多方面延展。在画面中,静物构图的饱满性与完整性显示出画家对巴黎时期传统语汇的承袭,却不再拘泥于对称式的画面布局,以下垂的白色花束引导着观者视线的游移,使整幅画面充满盎然的生机。花瓶朴素的编织纹理和上方无瑕的花束形成视觉反差,笔触清新而无过多堆积感,带有一种通透淡雅的平凡之美。


方君璧

颐和园铜狮

1943年

布面 油画 

61×73.5cm

来源:

源自艺术家家属。


1930年后,方君璧与丈夫曾仲鸣告别法国,回到国内定居,并在1943年到北京拜访齐白石,以中西融合的独有技法为其画像,在为其画像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意象的强大表现力,而同年创作的《颐和园铜狮》也借助京城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传达出对本土物象的深厚情感,以此显示出这一时期画家在中国传统语境中的深入艺术探索。


方君璧

何弢女儿像

1954年 

纸本 彩墨 

38.5×33cm

发表:

《方君璧》,P58,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2015年4月出版。

说明:

经艺术家家属确认为真迹。


方君璧

豆蔻年华

1954年 

纸本 彩墨 

38.5×33cm

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