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湿气VS桂枝汤VS桂麻各半汤(桂林本5-21条)
【5.21】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然后呢,5之21条,他讲说如果是湿气从外面进来,刚好你也吹到风了,那这个风跟湿一起进来的,刚开始的状况,就这个风气夹着湿气在你身上钻那,你会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这个“骨节烦疼”,我们可以理解,那“卧不欲食”怎么理解呢。
通常就是这样子,如果这个人肌肉湿的时候,脾胃就会有湿的感觉,于是这个人就会有胃口不开的调调,那至于说卧这个字呢,我们在讲平胃散的时候就讲过,脾湿的人就怎么样,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是不是,所以这种人就会爱躺,不爱吃饭。
那最近着段时候,同学有没有人觉得很爱躺,不爱吃饭啊,有吧,一定会有的,最近很湿冷的,那脉浮缓啊,就是如果是在刚中表的话,脉是浮而缓的,因为是风气吗,所以基本上是桂枝汤的脉证。
而“按之涩”,就知道又有湿气,那如果是桂枝汤证带进来的湿气,你就好好的照桂枝汤医,你吃了桂枝汤慢慢的把这个风气逼出去,他带进去的湿气也会一起带出去,所以是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这种情况用桂枝汤就可以连风跟湿一起医,当然老病号的患者不是这样医,可是你刚刚开始受到湿气侵袭的时候,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方子。
那另外呢,他说如果湿气进来的时候,除了风气之外啊,还夹杂着寒气的话,会怎么样呢,就是有一点点寒气也一起钻进来的时候,他说,如果是“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紧细”,他说这就是有掺杂寒气,所以这个湿气风气进来的时候呢,脉会因为那个寒而勒紧一点点,那这个时候是桂枝麻黄各半汤,。
我就记得,这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我完全照书生病过,就是2005年的时候跟我妈妈去大陆旅行的时候,我们在黄山上面过了一晚,那大陆的有些旅馆不是很仁道,就是除湿设备非常的差,那我们在黄山的旅馆呢,从他的衣橱里面搬出来的棉被,比我们的行李箱还重,就是棉被已经吸饱了湿气了。
那黄山上面已经是又湿又冷了,那盖了那个棉被就好像是鬼压身一样哦,更湿更冷,那就真的觉得整个人哦,冷得手都好像有点没感觉了,他这个四肢不仁的感觉会有,那你知道当我们接触到很湿很冷的空气的时候,你说缩在那边你知道你不是感冒,就是缩在那边就觉得手脚都酸了,有没有这种感觉。
像我是住在淡水的人哦,前一阵子台北9度的时候,我那边都不敢看是几度了,但是就觉得每天冷的你手酸脚酸,缩在床上都不敢动,就下不了床了,那我呢,那个时候在黄山,一把自己的脉就觉得,诶,真的是浮紧细,就是浮紧但是勒成很细一条。
这个浮紧细的脉,如果是杂病在左手的话是酸枣仁汤的脉,那受邪气的话就是桂麻各半汤的脉证,那那个时候就科学中药桂枝汤跟麻黄汤各吃一点点,好像总共加起来也不过1.5克吧,那是立刻好,就立刻觉得手脚暖回来了,身体被压住的感觉哦就好了。
所以家常之中,你不要说感冒,最近如果真的有什么寒流要来的话,你走着走着就会变成这个脉证,那你就桂麻各半汤吃那么一点点,马上就可以感觉到好转,所以这一条以我们台湾人来讲呢,没有问题哦,常常会遇到的。
第12节 湿气入里的辨证与治法(桂林本5-22条)
【5.22】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那接下来,5之22条,他就说,湿气如果进来之后呢,可能往这里跑,可能往那里跑,他说如果湿气呢,跟脾相博,博的话,古书上面也常常写手字旁,一个“专”(音)字,那如果照这个字就是两个东西打成一团了嘛。
就如果湿气跟这个脾混杂在一起的话,就成脾湿了啊,那脾湿的特质是什么啊,脾湿的特质就是中满,就是这个人觉得闷闷的,胃口不开,那当然,你要看舌头的话,舌苔一定会很厚嘛,是不是。
那这个中满,胃口不开的病,我们时方是用什么啊,用平胃散,对不对,平胃散是哪四味药啊,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嘛,陈皮是行气的,苍术厚朴比较是去湿的,那你看张仲景用什么药啊,他说中满用白术茯苓厚朴汤,那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输给平胃散哦,白术茯苓厚朴3个药哦,都是可以把脾胃里面的水气排掉的,所以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当我们中满的时候可以煮这个汤来喝。
他说“胃寒相将”,这个将哦,因为这一条是桂林本独有的条目,也不知道字应该怎么写,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说这个将的古字是这个“勒”(音)字啊,对不对,就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叫做勒嘛,他说如果你跟胃里头的寒气呢,扭到一起了,就变成泄泻。
那张仲景说到胃就指这个消化轴的传送机能嘛,对不对,那这个消化轴如果被这个湿气侵袭了,本来就是冷的,再加上湿就会拉肚子了,那这个时候如果没什么问题就用理中汤来治是不是,这是我们晓得的,就又冷又湿的消化轴就是太阴病的消化轴啦,理中汤。
那如果呢,这个湿气往上跑,跟肺混到一起了,那肺太湿太冷会怎么样啊,那是小青龙汤证嘛,对不对,那这个发成咳嗽的也有,发气痞的也有,是不是,那都是用小青龙汤啦。
那如果往下面走呢,他说,下移肾,发为淋漓,这个比较是指啊,这个湿气干扰到我们整个泌尿系的肾,以中医来讲就是水运化的整条路啦,那这条路要清干净的话要用什么,是五苓散嘛,对不对,那主证就是小便不利啦,如果你受到湿气以后,变成有点尿不出来了,像我们台湾人啊,中暑之后常常都会有五苓散证,因为中暑的时候同时中湿嘛,所以五苓散证也会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