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我们的艾灸群里,有人问起三九灸,然后其他人都懵了:“三九灸?什么是三九灸?” 看来很多人只知三伏灸,却不知三九灸。 特此做个科普,希望大家不要耽误了这个艾灸的黄金时间。 什么是“三九灸”? 俗话说,夏灸“三伏”,冬灸“三九”,这是我们老祖宗强身健体的办法,来自《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病冬治,冬病夏治”的说法。 三九,是冬至后的三个九天,是全年天气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也是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时节。在这个特定时段艾灸,效果会比平时艾灸更好。能达到温阳益气、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止痛、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效果。因此,也就有了冬灸“三九”的说法。 在传统医学中,“三九灸”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现在这个时节,也就是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首灸,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最后再来个加强灸,效果是最佳的。 “三九灸”的时间 我们可以参照以下时间表来进行。 预备灸:2018年12月12日—12月21日 一九灸:2018年12月22日—12月30日 二九灸: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8日 三九灸:2019年1月9日—1月17日 加强灸:2019年1月18日至27日 “三九灸”的好处 中医讲究“秋冬养阴”、“冬病夏治”,对人体的保养是遵循自然的节律的。“三九”正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的阶段,天气寒冷,人体的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 阳气弱,就无法抵御外寒湿邪,容易患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以及各类虚寒病症。在我们接诊的病人中,也是冬至一到,患呼吸道疾病的人就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当然这也和冬天的雾霾有关,正常人呼吸道也有不舒服。女性则容易出现手脚冰凉、月经不调、痛经的问题。 哪些人适合“三九灸” 理论上,冬季易犯的疾病都适合“三九灸”,一般分为三大类。 1. 儿童和成人慢性咳嗽、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统疾病。 2.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风怕冷、四肢冰凉、腹痛腹泻等多种阳虚型疾病,及体虚、肾气不足,气血虚弱等症状。 3.最重要是的,三九天也是调理妇科的好时节,因为妇科多寒症,此时艾灸最适宜。 “三九灸”注意这个 进行“三九灸”切记不能急急,平时没有艾灸习惯的人,可以在这几天先热热身,然后再慢慢地灸起来。 这个热身就相当于,运动之前以轻微的活动量,将身体机能调动起来,以备后续的激烈运动;大快朵颐之前,先吃点小菜开胃,垫肚子;进补之前,先调理好脾胃,促进消化。 平时没有艾灸习惯的人,不宜“一口吃个胖子”,上来就开足火力,一切都要循序渐进地来。 “三九灸”怎么操作 冬天,我们的手脚四肢、腰腹背部等部位,是最易受寒的,可以先施灸,疏通一下经络,温和一下皮肤,让身体提前做好“三九灸”的准备。 一般有哪些“热身”穴位呢? 1、至阳穴 2、肾俞穴 3、建里穴 4、委中穴 5、太白穴 6、涌泉穴 艾灸方法:艾灸盒或者艾条悬灸,头面部每个穴位20分钟,胸腹部每穴30-40分钟,背部四肢每穴25分钟,一周休息1-3天。具体以自身感觉为准,觉得舒适,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以不上火为判断依据。 除了“三九灸”,还有夏天的“三伏灸”。和“三九灸”的道理一样,都是通过增强人体免疫力,调动身体机能,提高抗病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三九灸”是对“三伏灸”的有效补充和延续。“三九灸”和“三伏灸”相配合,阴阳并调,一冬一夏,就可保障全年健康。 如果你还没开始“三九灸”,不如现在就热身动起来吧,过了“三九”,可就得再等一年了。
温馨提示:查询单号、售后客服,加微信cjt6650
据说艾灸爱好者都在关注下面的公众号
一个专门跟艾灸死磕的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