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倒春寒又爱上火的雨水节,你妈叫你别脱秋裤!

 为什么73 2019-02-20

今年的雨水节气是2月19日~3月5日,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交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逸周书》记载: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

此时,人也感到生机和畅,更愿意多去室外活动,但要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邪和倒春寒的侵害。勿冒冰冻,也别捂得太过温暖,否则出汗,容易感冒。养生要早起夜卧,以缓形神。

   雨水饮食小贴士  


适宜:糯米、燕麦、茼蒿、红枣、山药、蘑菇、香菇、花生、佛手瓜、杏鲍菇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以致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湿邪内生;而且华南和中东部降雨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更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养护脾胃,健脾利湿。

平肝调脾的食物有:糯米、燕麦、茼蒿、红枣、山药、蘑菇、香菇、花生、佛手瓜、杏鲍菇、塌菜、芹菜等,同时饮食还将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淡。

除此之外,健脾祛湿的茯苓、赤豆、黄豆、鲫鱼、莲子、土豆、白扁豆也要常吃,对脾湿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很有效果。

少吃:八角、肉桂、鲅鱼、肥肉、猪脑、甜点、蛋糕

经过一冬暖气干热的烘烤及常吃味道厚重、性质温热的饮食,到春季容易因积食而造成泄泻,所以春季不可饱食、暴饮暴食、过食大热之品,如八角、肉桂、咖喱、鲅鱼、榴莲等。

另外,脾胃怕湿,但肥甘厚味之食易生湿,所以肥肉、猪脑、甜点、蛋糕等也要少吃。

忌吃:各种肝、生葱、蛙、蛇、甲鱼、龟

《金匮要略》:春不可食肝。为肝旺时,以死气入肝伤魂也。

《千金方》:(立春、雨水)不得食生葱、蓼子,令人面上起游风。勿食蛰藏不时之物(冬眠动物如蛙、蛇、龟、甲鱼等)。

《云笈七签》: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不可一于温也。禁吃热物(如羊肉、辣椒、胡椒、白酒等)。

   雨水运动小贴士  


运动是最好的除湿排毒之法。运动令阳气生发、气血畅通,可加快身体排出湿气和代谢产物。但身体阳气提升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运动以慢跑、散步、郊游为宜,待身体较为适应再逐渐增大运动量。

俗话说:「春寒冻死牛」,初春天气变化无常,而人体的毛孔随着阳气的生发而尽数打开,稍有不慎就会伤于风寒。而肺主皮毛,经常锻炼肺经,皮肤抵御风寒的能力就强了。

常作这个动作:双腿自然交叉在一起,双手撑在身体两侧,稍用力抬起臀部或前后摆动臀部,像荡秋千一样,就可激发肺经气血。

   雨水起居小贴士  

雨水节气,北方仍然感觉比较冷,但气温开始回升,时有寒风来袭,乍暖还寒。此时,老祖宗传下的「春捂」着实有用。不要急于脱去冬衣,同时还要保证五暖:

  • 室暖:室内温度保持在18℃以上;

  • 身暖:天晴时到室外接受阳光的沐浴;

  • 腿暖:秋裤不可脱,睡前用热水泡脚;

  • 头暖:头部最易散热,外出戴帽子、围巾;

  • 背暖:常穿背心,胸背是心肺所藏,不可受寒。

此时节南方大部分地区有湿邪,如果不加以防护,易患风湿性关节炎、挟湿感冒等。故外出要准备防雨器具;居处或工作场所,要常开窗通风,如果湿度太大,可用空调或除湿设备除湿;汗湿的衣服宜勤换勤洗。有太阳时不妨抓紧时间晒晒自己,晒晒毛巾、被褥,利用紫外线让心情、身体、环境都不发霉。

   雨水情绪小贴士  


《老老恒言·戒怒》中这样说:「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春季更是要避免发怒,这样会伤肝,也不利于春季阳气生发。所以要慢慢磨练自己的度量,为人处事宽容、谅解、谦让,做一个能容人、容才、容事的大度之人。

   雨水茶饮小贴士  


白菊花5朵,枸杞10粒,黄芪5克。将材料同时放入杯中,用200毫升开水冲泡,加盖5-10分钟后即可饮用,可冲服2-3次。

白菊性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枸杞养阴清热,黄芪益气固表,雨水时节饮用清肝降火,助阳气生发,防上火、感冒、头晕目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