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鹭:关于2019年投资机会,我长期一直关注三个领域:金融地产、品牌消费和先进制造,现在比较有机会的还是金融业。
中国的金融业有一些企业团队的靠谱程度还是很值得尊敬的。今年降准是最合理的可选项之一,降准过程中,银行作为行业还是会受益的。很多经济措施必须要依靠金融体系作为血脉系统,得先稳金融才能稳整个经济。银行股估值中已经体现了悲观的定价,有些银行坏帐也不多,而且还算是行业中比较保守的银行,但对应的港股才0.5倍市净率,比美国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时某龙头银行的估值1.3倍市净率还低。仔细想想,我们的估值已经体现出悲观的定价,是金融危机式的定价,但金融危机并没有发生。虽然已经过去半年多,超额收益已经在体现,但空间还有。大家应适当降低预期,能给你稳定的每年百分之十几的利润增长、估值在个位数,其实已经挺难得的。 市场有可能会进入新一轮资产荒,优质资产会再次稀缺。现在明显是小型的流动性陷阱,货币传导的几个机制都被堵住了,不管是表外、地方政府还是地产,最大容量的放大器都坏了,流动性很有可能会阶段性过剩,过剩的流动性很有可能往优质资产跑。如果算性价比,你是愿意买不知名地区的城投债,一年赚6%、7%,还是买中国最优质的企业,每年给你4-5%的分红,还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这个选择题很简单,不用辗转反侧。我是一个喜欢做计算题的人,确定性是来自于把各个账算完之后。 我比较不在乎增长速度,更在乎行业格局。像空调行业,2005年之前都是30%、40%年增速,2005年之后只有10%的增速,但行业龙头企业的日子却变得更好过,原来增速很快的时候,大家反而拼得你死我活。如果说增速快,过去两年增速最快的是共享单车,从零到几千万辆,最后结果怎样?有门槛的低增长远好过没门槛的高增长,增长快有什么用,大家都挣不到钱。百舸争流、万马奔腾,没有意义,不要去数星星,而要数月亮,在增速降下来的行业格局稳定之后,既有龙头的先发优势是很明显的,而且日子好过。你不要看有些行业淘汰掉40%、50%玩家,只减少了10%、20%产能,这10%、20%原来就是扰乱市场秩序、破坏定价权的。现在一些行业的边际定价权开始出来。 我总是说不要浪费任何一个下跌市,就像2015年二季度我很悲观,虽然当时大家觉得4000点是牛市的起点。任何一个对未来过于美好的想象都很可能不会实现,对未来的过分的恐慌也很有可能不实现。对未来谁都可以凭空议论,因为谁也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把握现在是容易的,把握未来是难的。为什么说我要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定价权、现金流、品牌?因为这些东西不会变,这些东西我们本来就没有付溢价,所以从乐观变悲观我们也不怕。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更迟钝一点,更不敏感一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