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争议2000多年的经典,目前至少有5种说法,看上去都那么有道理

 美诗美文的世界 2020-07-09

相信说起《诗经》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流传着许多千古名句,有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样的求爱诗句,也有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样的回忆之思,更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描述战友之情却被后世用来形容爱情的诗句,可以说《诗经》就是一部关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人文百科全书。

不过在《诗经》中有一首诗却被争议千年,有着5种不同的解读,着实令人费解,但是这5中说法却都有各自的道理,让人读起来不由心生迷惘。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吧。

《国风·桧风·素冠》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抟抟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这首诗歌的白话译文如下:看见你戴着白冠,见着你的身体这么憔悴瘦弱,都是因为尽礼而劳心劳力。看见你穿着白衣,我的内心也禁不住悲伤起来,好想和你一路同行相携归。看见你一身白冠白衣白蔽膝,我的内心忧伤郁结,好想和你同悲融为一体。

这首诗歌中所描述的场景,确实在很多场景都适用,所以这也让后世为之争论不休,其中主要的5种解读如下:

1、丧葬仪式说,诗人探望在家中服丧的友人,恨不能以身代之。

2、悼亡说,诗人悼亡去世的友人,满满的都是思念。

3、妇人探监说,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写下一位妇人去监狱探望亲友,场景令人心酸。

4、贤臣遭斥说,贤臣在对皇帝谏言却被训斥,令人无奈神伤。

5、悼亡同情说,诗人在别人的葬礼上看到其亲友的悲伤生态,心中也顿起伤悲。

不过在笔者比较赞同的是丧葬仪式一说,毕竟诗中所描述的主人公一身白衣还绑着白色蔽膝,我国自古一代在葬礼上亲人都是身穿素衣,如果是其他情形,又何必要强调3次“素”字。所以下面笔者对于这首诗歌的分析也是在这是一首丧礼仪式的诗歌的基础上进行。

整首诗歌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名一身缟素的服丧之人的形象,在缟素包裹下的是他已经憔悴枯瘦的身子,而且默默不语,但是这样的场景才是最为悲切的。诗人见此场景,心中也是悲伤顿起,虽然不能感同身受,但是却难以抑制内心的悲伤,这悲伤的情绪也让诗人内心郁结。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诗人参加的这次葬礼,服丧之人应该和诗人关系密切,所以才发出“聊与子同归兮”“聊与子如一兮”这样的慨叹。但是这样的事情外人又怎么能够替代开解,只能看着服丧之人默默承受。

这首诗歌所作的年代当时时局正有礼乐崩坏的趋势,而这首诗歌描述这样的丧礼仪式,其实也暗含对当时时局的讽刺,希望礼法能够早日恢复。对于这首诗歌大家有什么看法?大家比较认可哪一种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