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光中的幽默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20

诗人是语言的魔术师。大诗人的语言,哪怕是事先没有准备,随口说出,也常有“惊艳”的效果。比如余光中便是这样。

2002年9月,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来山东。在百年老校济南一中,有学生问,余先生的作品入选教科书,有何感想?先生回答说,这是一个鼓励,让他感到光荣,感到责任重大。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蛮严重的问题”。他举例说有次他参加一个婚礼,一位中学生认出了他,脱口说“这个人不是早死了吗?”听讲的学生们哄堂大笑。这位学生的课本里选了余光中的诗,余诗前选的是孟子的,余诗后选的是诸葛亮的,所以学生会疑惑“这个人怎么可以坐在这儿喝喜酒呢?”

谈到旧体诗与新诗,他说自己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开车,寂寞时,就会吟诵中国古典诗词。“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最好吟咏李白的诗;而若是骑着马,那么最好咏王维的诗—他们的速度是有区别的。”

晚宴上,在高山流水古筝曲的伴奏下,有人朗诵了他的名篇《等你,在雨中》。有人唱起了《流浪歌》、《故乡的云》。没想到,时年70余岁的他也表演了一个节目,是一个笑话。说他在台湾教学,有一个学生,是孔子的八十几代孙,彬彬有礼,同他一起乘电梯时,总是让他先出,让他先进。一日,余光中问他,假如曾子和孔子同乘电梯,会是谁先进,谁先出,那位孔夫子的后代说当然是曾子在前,孔子在后—“争先恐后”嘛。大家为这则轶闻哈哈而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