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粑粑到底蹲好还是坐好?华西专家说,不耍手机才是最好!

 xl小亮 2019-02-20

你们觉得拉粑粑的时候,是蹲起好呢,还是坐起好?

“蹲好!坐马桶简直不能感受到蹲的那种酣畅淋漓!”

“坐好!蹲几分钟脚就gu麻了!”

“蹲好!尤其在公共厕所,看到稀脏la沓的马桶便意就少了一半,咋个wo嘛!”

“哦哟还嫌东嫌西,你想哈如果是拉肚子,蹲起是不是容易飙到外头甚至jio上?马桶就莫得这个困扰!”

“蹲好!之前有专家都说过,蹲才是最适合身体排便的姿势,经常坐马桶的人容易便秘和遭痔疮哦!”

“哪有那么绝对?!我们小嘞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用过马桶,还不是遭了痔疮!”

……

拉粑粑到底蹲好还是坐好?

这真是屎界重大未解之谜题。

今天我们辟谣小分队特别请到华西医院消化内科胡兵教授、胃肠外科马钦医师一起来给你们解答。

- 1 -

关于蹲比坐更好的说法,网上目前流传的主要说法是这样的——

“国外有人做了相关的研究,将坐着拉粑粑和蹲起拉粑粑的人做了对比,发现蹲起的人排便时间减少也觉得更轻松,因为蹲起更加符合人体身体排泄的结构,所以认为蹲起拉粑粑比坐起更好。

←他们是这样说的

我们专门把这些视频和发布的文章找来看了看,究其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点:

① 蹲比坐的“肛直肠角”角度要大,拉粑粑更轻松不容易便秘。

从专业的医学来看的话,这种说法的理论依据与一块『耻骨直肠肌』的肌肉有关,这块肌肉是个圈圈的形状,把直肠圈到里头勾起,让直肠形成一个向前的角度,被称为“肛直肠角”。而这个“肛直肠角”角度的大小,会根据我们人体站、坐、蹲等体位的变化而变化。

(红色这一圈就是耻骨直肠肌)

比如,一般正常的坐姿,“肛直肠角”差不多有80~90°,蹲下的时候还会多10~30°左右。

『耻骨直肠肌』平时用来约束直肠,有利于储存大便的,在你拉粑粑的时候,『耻骨直肠肌』放松,“肛直肠角”增大,拉粑粑时候就轻松,而“肛直肠角”小的时候,就需要你多挣一哈,也就容易引起排便不畅。

按照这个思路,坐马桶比蹲坑的角度小,自然拉粑粑要恼火些,更容易发生便秘。

“哎呀,看来真的蹲要好些哦!”

答:理论上没错,而且部分排便不畅的人群用改为蹲姿排便后,排便情况的确有改善。但该理论目前为止并未获得医学界广泛认可。

排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由上到下的多个神经反射和很多条肌肉,乃至心理活动对排便都有影响。

导致便秘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便秘,此外还有生活习惯,疾病等因素。

再说了,便秘是一种病理状态,是先有疾病再有排便不畅的感觉。对大部分人而言,一旦你被确诊便秘,不管你是蹲还是坐都会遭;莫得便秘的人随便你蹲还是坐,都不得遭!

此外,有一个重要观念需要灌输给大家,那就是偶尔一、两天甚至几天拉不出粑粑,都不算问题。比如放假作息时间打乱、比如长途旅行都可能影响排便规律。只有排便次数每周少于三次,大便干结,排便困难,这样的情况持续半年以上才称之为慢性便秘,才需要治疗。

来,我们之前发过的这篇关于便秘的科普拿去,你们的误区、问题里面都解答了!点击下面蓝色的字体就可以跳转到文章!

拉不出粑粑?所以你还在吃那些排毒清肠的鬼东西吗?!

② 蹲的时候腹部压力比坐马桶大,可以减少腹部用力,不容易长痔疮。

按照这种说法,坐马桶的时候腹部压力小,在拉粑粑的时候就会用力一些,也就增加了腹内压,容易引起痔疮的发生。

确实,腹内压增高是引起痔疮的后天原因之一,但我们还是要说,光从蹲和坐的姿势来解释痔疮的发病,真的不科学。

随便你用哪种姿势,上厕所的时间太长都会引起痔疮。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动作如久坐久蹲,都会影响直肠海绵体的静脉回流,让它过度膨胀,也会导致它的支撑结构失去弹性引发痔疮。

敲黑板→不管是你蹲还是坐,得痔疮的可能性取决于你在蹲或坐的时候耍了好久的手机。

 总结 

从生理结构上来说,部分人群拉粑粑的时候蹲比坐马桶有一定优势,但对于很多人排便顺畅度的影响非常有限。

这两种姿势跟引起便秘、和痔疮没有必然的联系。

至于这两种姿势哪种好,请继续往下看。

- 2 -


好处

①容易使肌肉完全处于放松的状态,利于排便顺畅,排便更彻底。

②排便时间相对减少。

③减少因排便腹部用力而导致冠心病和卒中高危人群出现心老血管突发的现象。

坏处

① gu太久脚要麻。

② 引起疾病发作:

蹲便时容易让腿部血流受阻,脑血管的压力增大易导致脑溢血,如果蹲的时间太长,还可能出现脑部血流的突然减少而出现眩晕。如果在下蹲时用力过猛,还可能导致肛裂及脱肛的症状。

③ 手机容易掉到坑坑头。

④ 拉肚子的时候容易飙到jio上。


好处

① 坐马桶时身体的姿势调节比较小。

② 老年人和体质虚弱的人坐位排便更方便、更安全。

③ 使用马桶拉粑粑没有那么臭不宜使臭气外泄,导致细菌飞扬。

④ 减少因血流受阻而出现高血压上升及眩晕的症状。

⑤ 脚没有那么容易麻。

坏处

① 拉粑粑的姿势比较舒服,容易坐过头;

② 腹内压较低,可能出现排便不畅。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的没有说哪种姿势就一定更健康、更好,更多是按照个人习惯来选择。

如果是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膝关节受损等疾病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孕妇多使用马桶。

当然,坐马桶排便不畅或者有便秘的人,可以试试jio底下加个小板凳,可能会让你拉粑粑顺畅点!

- 3 -

既然姿势对拉粑粑的影响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那想要顺畅地拉个粑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① 多喝水。

② 多运动。

③ 多吃粗粮、蔬菜水果、保持荤素营养搭配。

④ 不盲目节食减肥。

⑤ 养成每天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不要憋。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拉粑粑的时候请专心,速战速决!

 排便这项系统工程经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人在排便时集中精神,才能让降结肠、腹肌、膈肌、肛门内外括约肌能够协调工作。只有把思维意识、神经系统和生理功能调配到一致的状态,这样才能培训好自身生理反馈。

而你一边拉粑粑一边耍手机,会造成大脑注意力分散,对于肠蠕动信号不能有效捕捉做出反应,长期下去便秘啊、痔疮啊这些不找到你才怪!

说穿了,拉粑粑就拉粑粑,不要想其他!

拉粑粑讲究速战速决,建议5分钟左右搞定最好!

拉粑粑到底需要多久时间 

最后,对于这样坚持一个月以上,但仍然排便困难,甚至大便不成形的,建议就要去医院做胃肠镜等相关检查,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 4 -

问题1:今天吃的东西明天一定要拉出去才最好?

医生:这完全是大家一厢情愿的臆想,很多人都以为今天拉的一定都是头一天吃的东西,但实际上哪怕你每天都拉粑粑,但你今天拉的也不是昨天吃的。

正常情况下,今天吃的东西经过身体消化系统之后,在48~72小时后才会通过拉粑粑的方式排出去,而在排之前,粑粑会停留在直肠内,当直肠里堆积了100~200ml的量之后,直肠上有些神经自动感受到量够了,就通过神经中枢传到大脑皮层,出现便意提示你,该找厕所了!

“医生,有时候中午吃了很辣或者不干净的东西,下午就拉了是咋回事呢?”

答:你自己都说了,吃得太辣或者吃到了不干净的东西,那这是刺激到肠胃发生的急性反应,叫拉肚子了,不是属于正常的排便!

“那像金针菇这种‘明天见’又是咋回事喃?”

答:qia位你们该是懂得起三,金针菇就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金针菇中含有较多的“真菌多糖”不容易被消化,有时候就跟到消化道梭下去了,和第二天也有可能是第三天的粑粑一起出来。

问题2:是不是每天wo一次粑粑最好?

医生:人体又不是机器,设置个程序,就能精确运转。由于年龄、性别、身体构造、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的个体化差异,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大便习惯。有的一天一次,有的一天两次,有的两天一次,只要自己是形成了规律的,就基本上算是正常状态。

偶尔规律打乱了也不用太着急,就像扔垃圾一样,你们家习惯了一天扔一次,偶尔懒不想扔或者是搞忘记了扔,垃圾堆了两三天一起扔,也是没有大碍的。

 到是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有些女娃子为了减肥,拼命的少吃东西,结果几天都不拉粑粑,又来乱吃排便的药帮助排便。

我们之前说了,吃下去的东西要经过2到3天的时间,而且直肠上要有一定量才能拉得出粑粑来,你吃的那点子汤汤水水都不够消化系统消化的,哪里还有拿来wo的?所以就算是减肥,也要吃够一定的饭量,有得进才有得出。

问题3:拉的粑粑是黑色,是不是有消化道出血?

医生:这也是很多人的错误认识。

消化道出血的话,是会引起大便呈现黑色。但医生们在门诊上遇到的多数有黑便便的人,都不是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而是跟吃过的食物如吃了大量的鸭血、鸡血,正在服用的药物如口服补铁药或者活性炭等药物等有关系,只要不吃该类食物,停用这类药物,便便的颜色就会恢复正常。

 要想晓得自己到底有没有消化道出血,最简单的就是把便便拿去化验一下,总比个人提心吊胆胡思乱想的好嘛!

问题4:经常大便不成形,是不是直肠出了问题?

医生:长期的大便不成形,是有可能结直肠出了问题,但据统计大部分人群其实是消化不良,这个和胃肠道炎症、胃肠排空增加,蠕动紊乱,饮食结构乃至季节变化等等都有关系,不要一有大便不成型就觉得自己可能是癌了,把个人吓得惊抓抓的。

定期体检真的非常重要!

拉粑粑也算是人生当中一件大事了。

所有的便意都起在细微之处,

所有的执念都落在方寸之间。

所以不管是蹲还是坐,重要的是做好自我管理。

若一辈子都能从心所欲、收放自如地拉粑粑,

这分明,也是很棒的一生啊……

参考文献 

1. What's the best way to go to the toilet—squatting or sitting?Medicalxpress,August 17,2016

2.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nstipation. ASCRS Dis Colon Rectum. 2016 Jun;59(6):479-492

3. Consensus statement AIGO/SICC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and obstructed defecation  AIGO/SICC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2 Apr 14;18(14):1555-64.World J Gastroentero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