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三大获利指标

 三板斧的图书馆 2019-02-20

倒也不是,而是在投资时要先考虑到风险,营收成长只代表这公司的业务有在成长而已,我们不知道到底是驴还是马,还是要经过检测才能判断是否出手,并不是营收成长就代表公司很赚钱,像是手机组装,毛利率低,又需要投入大量生产设备,大环境好的时候,营收成长状况成长还能赚几个点,一但大环境不好,可是会瞬间反转,还不如把现金退给股东,不要再投资生产设备,你看看601138工业富联在2018-Q3营业收入1249.32亿,是千亿级的营收啊! 但是净利润是43.12亿,相对于营收才3.45%,基本上这就是薄利多销的问题,这些公司,如果国际原物料价格上升、人工成本上升,那么这点利润就会受到巨大影响,或是同业杀价抢单,也会产生亏损,所以除了营收成长之外,还要再看三大获利指标。想了解营业收入可看这篇营业收入-所有企业生存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叫做三大获利指标呢?

 

财务分析三大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三大获利指标就在财报的利润表里,以雪球APP为例,可以在雪球行情=>财务=>利润表里看到。

 

三大获利指标就是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利润总额(税前纯益)率,一开始一定先看毛利率,可以说是竞争力的水平,毛利率可以最直观的看出公司产品或是服务的获利能力,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这也是其中一项能力,因为如果商品售价不变,但是可以持续降低成本来提高毛利率,代表经营团队能力较好;如果成本结构不变,但是售价可以持续提高,那代表商品的技术水平及市场需求较强,代表公司的商品替代性低,不管怎样都是竞争力的表现。也就是说是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在拔河,同样的杀价竞争,有些公司却能够做到市场价格领导者,像是沃尔玛(NYSE:WMT)是掌有主动权的公司,身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他是故意以低价作为竞争武器,因为其需求量大,对供应商有很大的议价能力,但是代工厂如601138工业富联,这么低的毛利率是被客户砍下来的,是处于被动的议价能力,这两者是不同的。

 

毛利率不高,或者是一直下降的公司完全不能投资吗?

 

其实也不一定,像是上面的例子,沃尔玛(NYSE:WMT)就属于优秀的公司(不代表未来继续优秀),而毛利率一直下降,有时候可能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所做的战略规划,像是滴滴出行与优步的补贴大战,更或者是公司的产品结构调整,原本只生产高毛利的工业设备,为了更永续的发展,也切入低毛利的家用设备,也会导致整理毛利率一直下降,这些特殊情形就不能武断的判断好坏。

 

那我如何判断薄利多销对投资人有没有好处?

 

最简单的方式可以用交叉比例分析,也就是存货周转率乘以毛利率,如果交叉比例有在成长,那代表薄利多销对公司带来好处,反之,就是失败的战略;如果想要更全面性的分析,就必须要用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是一種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的方法,得名於美國杜邦公司。杜邦公司於1920年代開起使用該方法,杜邦分析法將股本回報率分為三部分,利潤率、資產周轉率,以及權益乘數/財務槓桿,后续会再针对杜邦分析来做说明。

 

举个栗子看三大获利指标?

 

我们看000651格力电器的三大获利指标,可以看到格力电器的毛利率都维持在30%左右,而营业利润率跟利润总额(税前纯益)率大体接近,这代表格力电器专注在本业上,若营业利润率能持续上升,那代表管理体质在进一步提升,但要观察一段期间;我自己的标准是买的股票毛利率要在30%以上,这样公司的产品有一定的议价能力跟空间,可以在大环境不好的时候有较大的概率存活下来,格力在2018-Q2的毛利率掉到29.39%,我不会在意单独一季的表现不佳,有时候反而是机会,通则如下:

1、毛利率越高越好,最好持续进步

2、毛利率如果降低,必须要做交叉比例或是杜邦分析

3、大多数股票都是景气循环股,最好观察近8季的循环趋势与高低点再评断公司的绩效表现

 

进一步观察营业利润率,可以知道公司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营业利润率代表的是本业的获利,通常本业的获利都是经常性的获利,所以更值得观察,有些非金融股会踩到地雷,认列巨额投资损失,这种情形会让利润总额(税前纯益)率大幅下降但是对营业利润率没什么影响,这时候趁这消息发出,股价大跌的时候反而可以捡便宜。

 

如果是营业利润率就可以看出经常性的获利,为什么还要看毛利率?

 

因为毛利率代表是产品的获利能力,也就是这项产品或服务的售价减去生产需要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所得出来的,而原材料跟人工成本容易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像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基本工资上涨等等,所以如果毛利率下跌,但是营业利润率不跟着下降甚至逐步成长,那代表公司的经营管理在改善;另外要注意的是,对营业利润率来说,其中很多费用是固定成本,不会随着销售额变动,所以营收增加,这些费用数值不变,那报表就会呈现费用所占比例下降,不能解释为公司经营管理能力提升。

 

为什么看利润总额(税前纯益)率,而不是看税后?

 

因为有些公司领取政策补助,在税务上有优势,这不能当成公司长期的护城河,所以看税前会比看税后公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