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14世纪的军事时尚:各种奇思妙想的火炮设计

 天空勇者 2019-02-20

在欧洲,火药的传入一开始就与火器的发展相联系。在14世纪20年代,就已经出现使用火炮的记载。到了14世纪中叶,火炮已经是军火库中往来账上的常规物品。早期的火炮的威力不大,受制于火药昂贵或技术原因,火炮一般都很小,也更多是作为一种城堡要塞的防御火力。如伦敦塔在1382年到1388年间新装设的87门火炮中,除了最大的一两门达到270-320千克外,大部分火炮仅重140-170千克。并且由于机动不便和精确度问题,这些不成熟的武器在野战中效果并不佳。

百年战争初期的克雷西之战中英军曾携带的火炮对法军进行轰击,但是它们只是对热那亚弩兵起到了惊吓作用,唱主角的还是日后闻名天下的长弓手。欧洲人还将继续改进火器以适应战争的脚步,14世纪中叶以后,开始流行起了一种叫风琴炮(ribaudiaux)的火器。其实就是把几门小型火炮并列安放在手推车上。这种改进措施提高了机动性也加强了火力密度,更便于作战。在1382年的罗塞贝凯之战中(Beverhoutsveld)的起义军就曾靠几百门风琴炮的射击小挫了法军。

反映罗塞贝凯之战的画作,人群中的风琴炮隐约可见:

随着火药降价和技术的进步,火器开始更广泛的运用战场,火炮也越造越大。在1377年,大编年史家傅华萨在攻打阿德尔(Ardres)的战斗中就提到一门火炮发射了100千克的球形炮弹。火炮逐渐开始能射穿城墙并且广泛用于攻城作战。在1380-1420年一度流行用于攻城的大型射石炮,并成为军事时尚。

在亨利五世的军队中,某些火炮长4米,口径达600毫米,可以把200-250千克的石弹打到城墙内或者用来打出城墙缺口。一般用于攻城的射石炮(bombard)往往重达5-10吨,而有些巨大的火炮甚至达到20吨。这类火炮,虽然威力巨大,对建筑物构成了威胁。但是,它们的机动更不便,并且射速精度都不太好,在野战和守城中还是更多的使用小型火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