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现身说法”:十年不吃药,血糖控制得很好,就靠这个秘密武器

 苯墨子社 2019-02-20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做到的,其实我的秘密武器就是——血糖监测。                                               

01

做事情的好坏都要有衡量标准,管理糖尿病也不例外,血糖水平是衡量糖尿病控制好坏的唯一标准,这一结果唯有通过监测获得。

如果不监测血糖,就无法衡量饮食、运动、药物的综合控制血糖的效果,个体化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更无从谈起。

糖尿病是个性化非常强的疾病,而监测血糖是获得自己个性化数据最好的方式。不同的人做相同的运动效果还是不一样,没有一个模式能匹配每个人,糖友必须通过监测血糖来摸索自己的规律,切勿仿效别人的方案。

患糖尿病期间,前几年我几乎每天都监测血糖, 最近几年,我已经摸清了血糖在我身上的脾气,如我吃1克糖,血糖上升0.28mmol/L,我快步走30分钟,血糖会下降1mmol/L等,这种情况下,我会每周监测血糖,但频率降低了一些。

虽然人人都会测血糖,但有些知识,很多糖尿病患者还是不清楚。

02

现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仅监测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其他时间段的血糖更无从谈起。或者想起来就测,不分时间段。其实,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的时间段是很有讲究的。

1.空腹血糖:指隔夜禁食812小时之后于次日早餐前所测的血糖(通常不超过早晨8点)。可反映患者在无糖负荷刺激状态下的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前一天晚间用药是否可以控制血糖到次日晨。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008:00取血,如果空腹抽血的时间太晚,所测的血糖值很难真实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采血前不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运动。

2.餐后2小时血糖:指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采血所测得的血糖值,而不是从吃完饭开始计时。它主要反映患者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

3.餐前血糖:指午餐前和晚餐前的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持续性。餐前血糖可指导患者调整将要吃入的食物总量和餐前注射胰岛素(或口服药)的量。

4.睡前血糖:监测睡前血糖主要是为了指导夜间用药或注射胰岛素剂量,以避免夜间发生低血糖。反映胰岛B细胞对进食晚餐后高血糖的控制能力。

5.凌晨3点的血糖:监测凌晨3点血糖有助于鉴别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凌晨3点的血糖不应<3.9mmol/L,若低于该值,表示夜间可能出现过低血糖。

6.随机血糖:随机血糖是指一天中任何时候测得的血糖,在怀疑有低血糖或明显高血糖时随时检查。

如生活习惯发生变化(如出差、参加宴会等)或者身体出现状况时(失眠、感冒、心绞痛、怀孕等),也要增加血糖监测的频率。

03

我确诊糖尿病时空腹血糖12.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11% ,也就是说我一天的血糖平均水平是12.013.0mmol/L。如果不是因为体检发现,也许现在的我早已并发症缠身了。

水果长期泡在糖水里会变成果脯,血管长期泡在糖水里也会变硬、变脆,不能很好的完成血液的使命,进而组织器官发生病变。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空腹血糖没有超过5.5mmol/L,我就放松了监测,结果几个月以后我的糖化血红蛋白直接升到了6%,血糖明显升高而我却不知道。

日常的血糖监测可以发现一时的血糖升高,而不监测可能就是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甚至一辈子血糖高,那样危害更大。我的观点是:宁可省吃穿用度的钱,监测血糖的钱不能省。

你已经知道了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也坚持监测,但如果测不准确,该发现的高血糖没有发现,该发现的低血糖没有发现,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在家进行血糖管理, 最需要看重的还是家用血糖仪能不能提供给你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