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掌的防禦 穿掌在八卦掌法中使用極多,幾乎每一個式子都少不了它,尤其在地支八卦中更是廣泛的被使用,為什麼會用到那麼多的穿掌,簡單的說,因為穿掌具備了防守與攻擊的特點。在拳術的套路招式中,每一招每一式的目的不是為了攻擊就是為了防禦,而穿掌不僅可防守又可攻擊,所以在八卦掌中使用了大量的穿掌。既然,穿掌有如此的重要性,現在,我們就要來探討穿掌的使用時機及如何使用。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穿掌的防禦。在防禦的領域中,穿掌幾乎就是我們的防護罩,舉凡對方以直拳、反背拳、劈掌、削掌、單撞掌、、、,我們都可以用穿掌化解之,然後在搭接之後,再做一個有效的反擊。所以,地支八卦中幾乎就是採取這種模式而做一個套路的組合。因為,地支八卦套路組合中,都是先假設我們先遭攻擊,所以,我們就要先破解其攻擊,接著再展開我們的攻擊,然後,又被對方化開,而我們又再次攻擊。地支八卦就是依此模式而創編出其單操式,所以,單操式的第一手都是在化解對方來手,在其六十四個式子中幾乎沒有例外的,第一手都是在化解,而在化解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穿掌。我們可以仔細的來檢視,第一段中有捧、扽、探、挑、蓋等五個式子是先以穿掌化解再衍生出其他組合。第二段之中也有藏、削、二、奪等四個式子是如此。第三段中則有停及翻。第四段中則有帶、沾、連等三個式子。第五段有蹲、橫、挫、疊等。第六段有趨、擺、掛、踢、截、蹚、撞等。第七段有擠、攞、扣等。第八段有狸、搖、橫、竄等四式。所以細數一下,在六十四個式子中,竟然有三十二個式子的第一手是用穿掌來做一個化解,來做一個開始。可見,穿掌在八卦掌中的重要性,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實用的一個防禦手法,快又有效是其特徵吧! 穿掌的攻擊 之外,就是說明穿掌的攻擊了。在走法當中,每一式不管你是如何的走,如何的閃,如何的變化身法、步法、手法,但到了最後其目的不外乎就是以穿掌做奮力一擊。在以子午鴛鴦鉞來練習走法時,其最大的一個要訣就是一個”穿”字,只要前手一擋住,後面接著就是一個”穿”字,也就是刺出去。當然,這其中是有許多手法變化的,只不過其最大的精神就是”穿”。現在一般的練拳都不像先人們,以前練拳是為了討生活而博命,而今,時代改變,所以練拳的方法也變了,大家都把兵器放下了而做一個徒手的練習,照理說,練習八卦掌一定要拿著子午鴛鴦鉞來練習,不管你是練走法也好,練天干八卦也好,就是練地支八卦也更應以子午鴛鴦鉞來練習。因為,柔身連環八卦掌的套路組合可以說就是為了雙鉞來設計,所以,以雙鉞來練習更能彰顯八卦掌的破壞力,希望大家有機會不妨也拿著雙鉞來練習看看。 穿掌之所以實用,主要是求其快速,而且穿掌也都可做致命一的擊,因為穿掌穿掌大部份都是攻擊對方的眼睛、鼻孔、喉嚨等部位,而且掌一穿出,萬一被截住的話,還可馬上湊步再做一個墜頂肘頂其心窩或胸,此時對方就很難再擋開這一肘,因為,他的手已架住你的穿掌之手,而另一手又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所以穿掌有二次攻擊的優點。在八大綱裏就有一個代表性的掌法,那就是”三穿掌”,俗語說”好漢怕三穿”,這句話就已說明了”三穿掌”的攻擊性,三穿掌的使用就好像連放的三支箭,既快速又具破壞性,所以即便是功夫不錯的人遇到三穿掌,我看也還是先閃為妙,不必與之接招。三穿掌使用起來當然就是要快要有力,但三穿掌也有另一種練法,那就是練意,而且也等於就是練兩儀掌中其中的一個式子,既是練意,那也就是練氣,沒錯,三穿掌以兩儀掌的立法練法就是練氣,這在八卦掌中是很少見的,練習此式的要點就是練習八卦掌要點中的”意動、氣動、勻整、鬆柔、一動、全動”。 而在地支八卦中也有砍、奪、穿、走、轉、橫、凋等式有用到穿掌,不過值得一提的還是在走法中所使用的穿掌,先前也提過,走法除了步法外,手型就只有搖手和穿掌而已,所以只要穿掌穿得好,那手型部分就做好了一半,現在也是本文所要講的一個重點,那就是穿掌要怎麼做怎麼出手才算標準,才會有力,才會有速度。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一(概說) 最近我們的教學重點是以走法為主,在下不才,在教八卦掌的十幾年當中,始終沒有把二十五個走法一口氣教完,每當教到某一個程度就有初學者加入,然後又重新教起,又教到一個程度又有初學者加入,所以又重新教起,故十餘年當中始終無法將走法做一個完整性的教授,我也一直耿耿於懷,這麼好的東西沒有和大家分享,實在有一點對不起大家。所以這回下定決心,終於花了四堂課兩個月的時間教完二十五種走法,這練習中的辛苦,我想是有其代價的,四堂課所流的汗水是值得的。大家辛苦的練習是有其收穫的,而其中有位初學者記民君,我還讃嘆的對他說,他是前無古人,但有無來者尚未知,為何有此一說?因為他只花了兩堂課的時間就學了二十五種走法,不管其是否完全記住,畢竟,他在短時期中已接觸了八卦掌中非常重要的走法,至於走法將另在專章中再做詳細的介紹。 學是學了那麼多,教也教了那麼多,有沒有學好,有沒有教好,有沒有練好才是重點,由於一堂課教六個走法,而第二堂又從第一個重新復習,然後,再學六個走法,第三堂也是同樣從第一個重新復習,練到第十二個,然後,再學六個,依此類推,所以到最後,二十五個一次練完,確是要有些肌力、體力與耐力。真的,雖然練完了,不過,有些動作卻做得不夠確實,尤其是做穿掌這一個動作時就出現了許多錯誤。其實,不光是走法中所用的穿掌,即便是在別的掌法中所用的穿掌,其要領也是一樣的,而本文所要談的重點在於說明穿掌的練習。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二(出手的位置問題) 我想,這回用大家平常練習時容易犯的幾個缺點來加以說明,相信印象會更深刻的,首先想講的是出手的位置問題,這是大家最容易犯的一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兩個問題,第一個是距離,第二是高度,整個來說也就是位置的問題,一般出手最容易犯的就是兩個問題。其實,不管是出穿掌也好,或出單撞掌也好,出雙撞掌也好,甚至是出平拳或崩拳,反背拳也好,常犯的錯誤也以位置的問題所佔最多,上面所說的幾個出手位置都差不多,那就是要在心窩前約幾公分左右的位置。現在,僅以穿掌為例,一般錯誤的出手都是起點太過於後面,所以用力的距離就會比較長,試想,距離太長不就時間加長來嗎?大家比賽一百公尺,你卻要跑一百二十公尺,怎麼跑你也比較慢,所以出手前,手不要放在身後,甚至是心窩後,請記住,出手時,手一定要在心窩前。另外的問題也算是同樣的問題,除了太後面之外,那就是過低,出手時位置過低更是容易犯的錯誤,有時兩個錯誤加在一起,一出掌就好像用拋的,或用撩的一樣,是既沒速度也沒力道,也非常的不好看。所以,再次強調,任何出手先把正確的位置找出來,這是你正確的第一步,以上所講的是指你正面出手的位置,那就是在你的心窩處的正前方,並且以整個掌根做一個基準,萬一是側身穿掌的話,出左手就在左胸前,出右手就在右胸前,而高度也是心窩的高度。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三(出穿掌之手從另一手上方穿出) 使用穿掌時還有一個容易犯的錯誤,尤其是初學者更是會忽略,那就是出穿掌的那隻手,往往會從另一隻手上方穿出,以平常出手的理論來說也沒甚麼錯誤,但是在八卦掌手法中卻是沒有這樣的,在八卦掌所有套路招式中的穿掌,所穿之手都是從另一隻手的下面通過,絕沒有在上方走的,其目的主要有幾個。第一,當你走上方之時,就會將你另一隻手遮擋住,那你另一隻手就會變得不靈活,容易受制於人,亦即變成對方用兩隻手而你只用一隻手的情況。其次是還有後續的攻擊,當你穿掌走在下面的話,萬一被截住,你還可用肘迅速往前頂出,做第二次攻擊,此時對方的手跟你沾住,所以此時是很難化開你的來肘。再其次是速度快,不必再繞遠路即可攻擊對方,就以走法中的穿掌來說,只要一搖手,後面接著就是一個穿掌,可說是一動即至。 另外一個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兩手在進行穿掌時分的太開,兩手分的太開勁就合不起來,力量無法集中,所以在做穿掌的來回一定要兩手緊密配合,一定不可分的太散,就以走法中的搖手和穿掌來說,前手一搖完,後手立刻貼著前手穿出,兩手絕不可分開,一分開的話,力量非但無法集中,而且,你還會漏出一個大空門,使對方很容易攻進來。再以探掌的那三個手法來說,就地穿掌、擄手探掌、湊步單撞,這三個手法的出手幾乎都在一線上,而且三個來回手法都要求貼著走,絕對不可分開,甚至要求到若即若離的地步。手貼著來回走也容易讓對方搞不清楚你的手法,而達惑敵之目的。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四(穿掌出去後未落在中線) 另外就是穿掌出去後未落在中線,這也是常犯的錯誤,穿掌穿出後未落在中線,尤其是以穿掌做一個防禦使用時,穿掌一出往往都未在中線上,穿掌沒有穿在中線的話就無法保護你的正面,那你的穿掌就毫無防禦作用,那怎樣才算中線呢?一般練拳講究三尖對照,而你的鼻尖,也就是鼻子的方向就是你中線的位置。但以正面來說,正前方鼻子的方向就是你的中線,萬一是側身的話也是一樣,只要頭一轉,鼻子的方向就是你中線的位置,穿掌一出一定要在你中線的位置,如此才可把你整個面封住,才不會給對方有任何機會,所以穿掌穿在中線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就以地支八卦的捧掌來說,在做扣步穿掌時,身體已側向一方,此時的正面已非原來虎坐樁時的正前方,因在做扣步時,步子已踩在右前方,而頭已轉向左前方,所以鼻尖已指向左前方,所以此時你的正面也就是所謂的中線,已在你鼻子所指的左前方位置,所以穿掌一出一定要在這中線上,角度太大或太小都不可,因為太大或太小都無法封住你的正面,因此,出手出在中線上絕不可忽略,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不可不慎。當然,穿掌出去後雖在中線上,但高度有別,為因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高度,也不可不察。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五(使用橫勁) 之外,練習穿掌時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使用了橫勁,穿掌使用橫勁是一般人很容易犯的錯誤,在八卦掌的練習中橫勁的使用非常少,不像太極拳中使用的那麼多,八卦掌的橫勁只有在換掌時,上步換掌變為轉掌式前會有橫勁的使用,另外就是上攔手、下攔手、裏領、外領、撥雲掌、沾手掌、閃手掌等為使用橫勁之外,其他並不多見。八卦掌的出手都以直勁為主,尤其是穿掌一定要走直勁。而且穿掌一出就要像一支射(放)出去的箭一樣,速度要快,還要直射而出。箭是不會橫著飛出去的,即使橫的飛出去,那速度就慢,力量也減少,破壞力就變小了。出手講究的就是速度與力量,穿掌如箭出,速度一定快,力量一定集中。穿掌具有刺、穿、點的效果,要達到這些效果就要力達指尖,惟有力達指尖才可發揮刺、穿、點的效果,要力達指尖也只有走直勁和速度要快。另外,有一個小毛病也是不被允許的,就是在完成上步穿掌後,手沒有保持在定位,反而是穿出後又做了一個橫勁,不過,這個錯誤犯的人較少。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六(扣步的角度、上步或進步的角度) 另外一個小毛病是扣步穿掌時,扣步的角度不夠大,而上步或進步的角度卻太開。雖然練的手是穿掌,但步法也很重要,二者互有關係,尤其是步法不正確也將連帶影響到手法。在做扣步穿掌時,扣步一定要確實裏扣,大家都知道,在八卦掌的練習中,方向的變化就是靠扣步及擺步,而且下盤的整勁也是靠扣步去維持,所以八卦掌在變化方向前,常會有丁字步的出現,丁字步的實踐也是靠扣步,而丁字步主要就是要穩固你下盤的力量,再進而蓄積你下盤的爆發力,只要兩腿的勁能合住,那力量自然就能用的出來,而扣步穿掌的扣步亦是如此,所以在做扣步時,一定要扣的確實,整個下盤力才可發揮出來。而且扣步做出來後,接續下面的動作時,雙腿的力才會繼續的裹住,雙腿就不會打開,下盤就能維持一定的整勁。另外,就是做上步或進步的角度,此時角度不可太大,萬一角度太大,即使扣步做得合乎要求,但你只能防禦,而無法靠扣步穿掌擋住來手後而做接續的攻擊,因為角度太大,你已離對手太遠了,再上步時你已很難踩入對方的中宮。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七(手法陰陽不分、大臂太開、太過僵硬) 另外一個問題是,一回一出的手法中陰陽不分,陰陽搞混了,而正確的是陰回陽出,也就是回來的那隻手是手掌朝下的陰掌,而出去的穿掌是手掌朝上的陽掌,但在陽掌穿出前會略成陰掌,在用力穿出時再翻轉成陽掌而出。 另外,在穿掌時大臂太開,大臂沒有貼緊側胸。出掌、出拳大臂一定要夾緊,大臂要夾緊在八卦掌來說就是臑要夾,臑就是大臂內側,臑夾是發勁蓄勁的一個必要手法,臂一開出手一定沒有力量,而且速度也慢,另外,如此用力很容易使自己受傷,所以在出手時一定要記住沉肩、墜肘、 臑夾。 另外一個要探討的就是出手時,太過僵硬及全程都在用力的問題。出穿掌時 很多人為了講求勁力,反而一出手就用力,如此,反而適得其反,一來速度慢了,二來力量反而變小,因為無法力達指尖,再來使得整個手都僵硬住了,變得笨手笨腳很不靈活。另外,不放鬆的話,很難精準的刺點到正確部位。做穿掌時手一定要放鬆,剛出手的一剎那肌肉一定要放鬆,而且不要用力,一定要出去後再加快速度再力達指尖。要穿點一個目標在過程中用多大力都無濟於事,我們要的是結果,只要最後速度加快力量加大,把所有速度產生的力量及本身的施力集中於一點,這才是我們要的答案,所以,在穿掌時全身蓄勁後,一出手反而全身要放鬆,尤其是穿掌的那一隻手絕對不可僵硬,而且力量絕對不要從頭用到尾,一定要先柔後剛,如此才可產生速度與力量,才能力達指尖,才能精準穿點目標。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八(用勁) 另外要講的是整個用勁的一個問題。拳術講究的就是一個整勁的問題,不管內家拳或外家拳我想都一樣的,而整勁簡單的說就是一出手就要發揮你最大的一個爆發力,也就是如何利用你身體的每一部位,使力量產生出來,而不是只讓勁隱藏其中,不讓其力顯現於外,身體內勁的培養,勁的蓄積,其目的就是要產生力,就猶如射箭一般,拉弓拉了半天就是一種勁的蓄積,蓄積到一定能量後,手輕輕一放就產生了力量,而箭就迅速的飛出去,再簡單說,我們的腳、身體就是那個弓與弦,而手就是那支箭,弓拉的愈滿,勁就蓄得多,能量就愈大,而顯現於外的力就更大,箭一離弦,速度就非常快,速度一快力當然就大,就產生極大的威力與破壞力。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九(如何發勁) 那既然知道了要用整勁才能把穿掌發揮到一個極致,那整勁要怎麼施展才能表現出來呢?其實,答案也很簡單,答案就兩個字,就是”擰勁”,答案雖簡單,但擰勁如何施展出來就要稍為用一點心了,首先,我們要先瞭解”擰”的意思,”擰”照字義來說就是用力扭轉。用力扭轉就叫擰,擰的目的就是藉由扭轉而將力量結合在一起,就猶如麻繩一樣,也是藉由無數細小麻繩擰結在一起而產生更大的力量,身體的用力也是一樣,體內的無數肌腱,一用擰勁將之擰結在一起的話,所產生的力量一定較大,擰勁要做的出來,首先要懂得力量的來源。發勁力的來源主要是由腳掌而起,整勁的發勁,力的來源主要來自腳掌而且主要是後腳掌,而腳掌要發力,首先要先將重心降下來,藉降重心往下沉的力量與地面做接觸時,腳掌就利用地的反彈作用而將力量往上或往前爆發出來,力量出來以後,再結合腰胯的擰轉、身體的擰轉、手的擰轉,如此藉由腿發出的力量,透過身體,而傳達於手,如此,數個動作一起做出,而將所有力量會合於一,這就是一個整勁的表現。而做穿掌時就是利用這些原理,而穿掌的使用主要又分為防禦性與攻擊性,防禦性穿掌是以手背與對方做一個搭接,身法會先做一個閃身,而步法會做一個扣步,所以做扣步時重心就要降低,腳掌就藉降重心的反彈力而發力,力一藉腿傳出,此時雙腿、腰、胯、身體、手都同時用力扭轉,如此就是一個完整擰勁,而此時也必將力達於手,但此時重心宜低,不可過高,另外一種穿掌是攻擊性的,攻擊性的穿掌大多走直線,不像防禦性的多採避正打斜,攻擊性的穿掌一如前者,也是由腳掌發力,腰、胯、身體、手都靠腳發出的力量而同時用力扭轉,而將擰勁表現出來。其實,穿掌的出手就如同射出的子彈一樣,會帶一點旋轉,手的部分就是由陰掌轉為陽掌,而以整個手臂來看就是一個擰。當然,用力、發勁的方法有很多,不過,以人體結構來說,最有力最粗壯的就是腿,藉由腳掌、大腿所發出的力量應是最大的,這些都是動力的來源,有了動力的來源後,要再去做甚麼動作都可以。我常以百米起跑做一個舉例,百米起跑的動力主要也是靠雙腳腳掌,尤其是後腳,所以後腳還會有個蹬板讓其好發力,以上講的是標準的起跑動作。另外,不蹲下來,而彎身半蹲的起跑也是藉助後腳掌的發力,其實,八卦掌的發勁,藉由腿的部分,與起跑是沒甚麼兩樣的。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十(出手後手伸的太直) 之外,還有一個小問題,那就是出手後手伸的太直,沒做到墜肘的要求。在任何一種出手中,出手後手一定不要伸的太直,一定要保留一點,也就是要有一點墜肘,因為手伸太直主要有幾個缺點。第一,伸的太直就表示太過,太過的話,就表示力量全部放出去,如此,重心將被前引而帶出去,萬一重心沒掌握好就很容易被對方借力使力而將你帶走或摔出。所以,出手一定不要伸的太直,即便打不到對方也無所謂,千萬不要為了打到對方而使自己的重心結構遭到破壞,其次是手伸的太直容易被對方以斷肘法將你的肘弄斷,如果出手後成墜肘的話,即使對方想以斷肘法用之,我想也沒那麼簡單了吧!所以,出手後無論如何都不可伸太直,一定要墜肘。另外,出手太直還有一個後遺症,那就是產生回震的力量而傷害你的手肘,當你的發力發勁有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就會面臨這個問題,出手力量過大,而你的手又整個伸直放出的話,力量必定反射回來,回來的力量又集中於手肘,因手肘此刻又成一個支點,所以很容易傷到手肘,但是,有做到墜肘的話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穿掌練習易犯缺點之十一(總結) 另外一個問題是弓步做得太小,在上步後要成弓步或丁字步時,前後步距太小,步幅小,一來攻擊的距離變短,二來,重心將不夠低沉。攻擊對方時,進步或上步做的大,攻擊的半徑就大,而且又可藉上大步的同時而產生力量,惟獨雖要大步也不可使重心破壞,簡單的一個標準就是,當做一個弓步時,膝蓋不可超過腳尖。𨨖 上述僅將穿掌容易犯的一些錯誤做了一個說明,從上面文章可知,做一個完整及標準的穿掌無外乎要做到,發力要發整勁,而整勁要是又是以降重心,再以腳掌發力,再以腰、胯、身體、手的擰勁相互配合。在要出手前手的位置要置於正確位置,即是在於心窩前或胸前,高度則是在心窩的高度。出手時大臂夾緊,出手的過程是放鬆再力達指尖,出手後的勁是一種直勁,而且出手後的點也很重要,那就是要在中線上,而作用不同,上下高低可有變化。出手過程中陰回陽出(陰上陽下),雙手緊密似貼靠而走。斜穿時扣步確實,上步角度適中。上步穿掌時弓步大小要適中,重心一定要降低,重心要穩住,出手要沉肩墜肘,最後,眼神也很重要,要盯著目標走。 以上,謹將八卦掌中的穿掌做了一個說明,至於其中的細節可能還有許多,也希望大家在練習時多思考,以思考和練習相互結合,相信,在其中你會得到更多的體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