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君合瓷约 2019-02-22
.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早期的龙泉青瓷受越窑、婺州窑影响,特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料采用当地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因此坯体显得较为厚重,给人以沉稳的感觉。胎色一般呈灰或淡灰色,釉较薄,釉色青中带黄。这是由于当时使用的是石灰釉,所以高温粘度较低,易流釉,釉面光泽感强。由于当时窑工们对还原气氛的控制技术还掌握不好,使釉面普遍出现泛黄现象。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刻划花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装饰,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荷花、缠枝牡丹、蕉叶纹、莲瓣纹、水波纹、云纹、波涛纹等。在技法上,根据题材的需要有直线、单线、双线、斜线、蓖纹等。此外,为了使器型更加丰富多彩,在有的器物上盘筑、粘贴、镂雕等技法,如多管瓶、五叶瓶、盘口壶等都采用上述技法。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多管瓶是从越窑多角瓶演变而来的,“角”与“谷”在南方语言中谐音,“管”与“谷”又近谐音。五管或多管瓶是盛放粮食的一种冥器,而多叶瓶或盘口瓶则是装酒的,一般在北宋的墓葬中是成对的出现。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牡丹纹盖粉盒,造型与纹饰有着典型的越窑特征。不过,釉色青翠,是经典漂亮的龙泉釉。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北宋龙泉青瓷的沉稳与精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