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的一天清晨,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乌斯浑河畔四合村一个年方十五岁的小男孩王连财跟随父亲在乌斯浑河边地里干农活,突然,从不远处传来了猛烈的枪声。 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了父子俩一大跳。但是,他们很快就冷静下来了。 说实际话,在关外偌大的东三省,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乏力,外强入侵,沙俄、日本,你来我往,互相干仗,尤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整个东北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更加动荡不安。枪声,对于很多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司空听惯,见怪不怪了。 不过,关内关外,许许多多英雄儿女,不甘祖国大好河山沦陷于日寇之手,纷纷投身到共御外侮、驱逐入侵者的战斗中去。 在白山黑水,就战斗着无数抗日联军。 听这枪声,是不是抗联战士和日寇交上火了? 父子俩在河边柳毛丛的掩护下,悄悄地往响起枪声的地方走去。 摸约走了半袋烟工夫,王连财看到了毕生永志不能忘记的一幕: 在乌斯浑河西岸老道沟的河畔,有八名抗联女战士正在挥枪向已经抢占了险要位置和制高点的敌人射击。 这八个人,王连财父子都认识。 她们是抗联五军一师妇女团的战士: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安顺福、李凤善。 其中,郭桂琴和王惠民和王连财还是同一个村子里的村民。 六十年后,王连财悲伤无限地说:“我是1913年出生,王惠民比我小两岁,她是八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郭桂琴比我大两岁,她小名叫菊花,个子高挑,梳着个大辫子,扎着红头绳。小时侯我们几个经常在一起玩耍。” 日本人进入中国的地盘烧杀抢掠,大伙儿恨透了日本人。抗联打日本人,王连财所在的四合村有一半人家暗中支持抗联,村民们以跑山货为借口,经常去给山上密营里的抗联战士送衣送粮。因为四合村的群众基础好,抗联人员也就常常到村子里来。妇女团的战士来了,大多数会住进王惠民家里。王惠民的爸爸外号叫“王皮袄”,是抗联五军军部的一个副官。王惠民家是抗联堡垒户。郭桂琴、王惠民几个小孩子,就负责给大人们站岗放哨。作为郭桂琴、王惠民的小伙伴,王连财也跟抗联五军的许多人熟识。 王连财追忆说:“我记得郭桂琴参加抗联的时候是1937年农历5月,那时包米刚出穗子,一天早晨我放马回来,郭桂琴家的院子里围坐着一圈人在开会,开完会郭桂琴要去当兵,她的姥姥雷老太太不同意,连队里一个女兵把郭桂琴带到一个姓丁的老太太家里,把她的辫子剪了就走了。” 17岁的郭桂琴、13岁的王惠民参加抗联还没多长时间,就遭遇上了这场凶险的恶战,躲在柳毛丛后王连财父子紧张极了,眼睛死死地盯着激战现场。 除了河边有枪声外,不远处柞木岗子的山口上,也回荡着密集的枪声。 郭桂琴、王惠民她们只有八个人,肯定打不过日本人,按理说,柞木岗子的山口上出现了枪声,说明了还有其他抗联战士在协同作战,她们应该高兴才对。可是,冷云她们却很焦急。在女团队长冷云的指挥下,只听到她们在开枪的同时,一齐高喊道:“冲出去!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 听到这一阵阵凄厉的喊声,柞木岗子的山口的枪声渐渐变稀了。 王连财父子终于明白:冷云她们是在牺牲自己,牵制敌人,让柞木岗子上抗联队伍冲出敌人的包围。 想到这儿,父子两人热血沸腾,眼眶一点点扩大,手攥得紧紧的。 王连财父子想得明白的事,敌人当然也想得到了。 不过,柞木岗子山口那边的抗联部队听从冷云她们的劝告,已突围撤入了密林深处,敌人追击不及,只好调转枪口,一齐向河边猛扑。 也在这个时候,敌人发现河边只是几名女战士,便有恃无恐,步步紧逼,试图活捉。 八名女战士面对凶恶的敌人,毫无惧色。 只见冷云悄悄跟大家说了一句什么话,等敌人接近了,只听她大喊一声:“打!”七八颗手榴弹同时抛起,飞入敌群,轰隆隆的几声巨响,炸倒了一大片敌人。 气急败坏的敌人用迫击炮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太阳已完全出来了,在这初冬早晨,鲜红如血,让人触目惊心。 八名女战士已经完全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背后是水深莫测,冰冷咆哮的乌斯浑河。而在敌人疯狂炮火的扫射下,周围的荒草都被烧着了,有几处柳毛丛也被炸平了,所有可以隐身的屏障物都被毁尽,战斗的最后时刻就要来临。 王连财父子看得目眦尽裂,大气也不敢喘。 大批的敌人除了从正面攻击,还分出了左右两股,从两翼迂围过来。三个方向的枪声交织在一起,阵势惊人。 八名女战士的枪却在这时停止射击了,显然,她们的子弹已经打光了。其中,有三个人还负了伤。 敌人狞笑着,叫嚣张,就象猎人看到已经负伤待缚的猎物。 怎么办? 王连财父子的心脏剧烈地跳动。 八名女战士已经从容地做出了最后的决择:只见她们毁掉枪支,转身向敌人投出了最后三颗手榴弹,互相搀扶着,义无反顾地走下了冰冷、咆哮、汹涌的乌斯浑河。 敌人惊呆了,停止炮火,大声叫喊:“回来!回来!皇军不会亏待妇女!金票大大的有!生命的保障!……” 冷云她们对日伪军的威逼利诱恍如未闻,挽臂走在波涛滚滚、寒气逼人的乌斯浑河中,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军大佐熊本差点气晕了过去,命令日军疯狂朝江面射击,,一排排子弹,让八名女战士血染江水,但八名女战士全都视死如归,竟然在枪林弹雨中放声高唱着《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八女投江”的那一天,十五岁的王连财当然不会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悲壮一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成长,听耳闻了大人不断重复的述说,王连财弄清楚了事件发生的全部背景。 六十年后的王连财回忆说,在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中的抗联主力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敌人窥破了抗联西征军的战略意图,调集了数十倍的兵力,采取空中跟踪、扫射、轰炸,地面大队围追堵截等战术,西征军伤亡惨重。到1938年10月,抗日联军五军一师的主力只剩下了一百多人。妇女团只剩下了以冷云为首的八人。而且,他们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 事件发生的前一夜,饥寒交迫的抗联战士在岸边休息,准备等第二天早晨过河。可是,燃起的篝火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包围住了抗联五军一师战士百余名战士。 因为冷云等妇女团的宿营地抗联五军一师主力的宿营地远隔离着一段距离,如果冷云她们保证自己不暴露,或许就有机会脱险,但是冷云她们为了掩护主力突围,主动向日本人开了枪,把日本人吸引了过来。子弹打完后,在投降和投江之间,冷云她们毅然地选择了后者。 冷云等八位女战士,年纪最大的23岁,最小的才13岁,是一个年轻的团体。可是,这个团体,却谱写了一曲光照青史、彪炳千秋的民族正义之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