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王连财目睹“八女投江”惨烈一幕,“大的25岁,小的才13岁啊”
喻
彬
“乌斯浑河,满语是凶狠的河的意思。当年八个抗联女战士就是从这里手挽着手下河的。‘八女投江’之后,我跪在江边,痛哭了很久。” 王连财老人站在乌斯浑河边,向笔者讲述了“八女投江”惨烈的一幕。 乌斯浑河是牡丹江一条支流,位于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境内,当年八女年轻的生命就是在这里永远地飘逝了。
小时侯我和王惠民、郭桂琴常在一起玩耍 笔者来到距牡丹江市百余公里的乌斯浑河畔四合村,该村王连财老人是八女中的郭桂琴、王惠民的同村。身体健朗、精神矍铄的王连财老人领着笔者来到当年八女殉国的乌斯浑河边说:“我是1913年出生,王惠民比我小两岁,她是八女中年龄最小的一个;郭桂琴比我大两岁,她小名叫菊花,个子高挑,梳着个大辫子,扎着红头绳。小时侯我们几个经常在一起玩耍。”回忆道,那时四合村有一半人家暗中支持抗联,打着跑山货的幌子去给山上密营里的抗联战士送粮食。因为四合村的群众基础好,村子里经常有抗联人员往来,其中就有妇女团的战士。大家的身份都十分隐密,王惠民家来往的人更多。王惠民的爸爸外号叫“王皮袄”,当时是抗联五军军部的一个副官。王惠民的妈妈和当地村人经常给山上的抗联军送粮食和衣物,因此王惠民家就成了抗联堡垒户。小郭桂琴、王惠民和王连财等几个一起给大人们当个小耳目,王连财对抗联人员渐渐熟悉起来,其中包括妇女团的冷云等八女。 王连财老人望着乌斯浑河滔滔逝水说:“我记得郭桂琴参加抗联的时候是1937年农历5月,那时包米刚出穗子,一天早晨我放马回来,郭桂琴家的院子里围坐着一圈人在开会,开完会郭桂琴要去当兵,她的姥姥雷老太太不同意,连队里一个女兵八郭桂琴带到一个姓丁的老太太家里,把她的辫子剪了就走了。” 王连财老人回忆:郭桂琴本来不是四合村人,她的姥姥雷老太太家在四合村,就住在王连财家的西院。郭桂琴10岁那年,父母双亡。雷老太太把外孙女郭桂琴接过来收养。姥姥本来想让她学学针线,等大了就找个好人家。可是,郭桂琴只要知道村子里谁家来了抗联的人,她就要跑去摸摸人家的枪,抢着人家的军帽戴。有一年,村里来了几个抗联的女战士,郭桂琴整天跟在女战士后边,帮着通风报信。当时,抗联形式很紧张,村里时不时的会有日伪军、汉奸来搜查,由于当地群众的齐心合力,虽没出过什么问题。可雷老太太还是为郭桂琴担惊受怕。 让雷老太太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那几个女战士要走时郭桂琴死活要跟着走,去参加妇女团。于是,十五岁的郭桂琴就成了抗联五军妇女团的一名女战士。 王连财老人向笔者讲述“八女投江”鲜为人知的内幕 从军一年后王惠民和郭桂琴重逢 王连财老人说,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二路军中的抗联主力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在西征过程中,四、五路军中的女兵队合编成妇女团,随五军一师行动。郭桂琴和王惠民在此相会了。一年前,王惠民的妈妈冒着暴风雪上山给抗联战士送粮,在半上腰上遇上了“大烟泡”,再也没回来。1937年7月22日,抗联部队杜吉臣团长带领300来人驻扎在四合村,当时只有12岁的王惠民就跟随爸爸到了队伍上,成了妇女团的一个小战士。一年后王惠民和郭桂琴重逢,兴奋得又蹦又跳,嚷着:“咱们突围出去就好了,我就能见到我爸爸了”。她万万想不到西征途中生死未卜。 抗联西征军的战略意图很快被敌人窥破,日军调集了数十倍的兵力,采取空中跟踪、扫射、轰炸,地面大队围追堵截等战术,企图一举歼灭抗联军。当时,双方激战频繁,西征军给养匮乏,伤亡惨重。在千里西征途中,妇女团的女战士们跟随队伍,穿行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可还是摆脱不掉敌机低空盘旋侦探和汉奸密探的告密,因而时常在行军途中发生遭遇战,多是猝不及防的恶仗。到1938年9月,抗日联军五军一师的主力只剩下了一百多人。妇女团只剩下了以冷云为首的八名女同志。
王连财讲述“八女投江”真实而惨烈的一幕 王连财老人继续回忆说:“‘八女投江’的那天清晨,我在地里干活,正吃着柿子,突然听到枪声,枪声越来越近。那是1938年10月的一天,”王连财老人回忆,抗日联军五军一师索剩的百余人的队伍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5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是:冷云、胡秀兰、杨贵珍、郭桂琴、黄贵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抗联战士们又饥寒交迫,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明天早晨过河。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密探、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江边有篝火闪动,向日本守备队告密,后半夜,日军熊本大佐集合了一千多日军与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 第二天拂晓,一师师长关书范命令参谋金石峰带着八名女战士先行抵达河边。可是乌斯浑河河水继续上涨,会泅水的金参谋先下河探路,以便引导八名女战士涉水渡河。当金参谋快到达对面的河岸,八名女战士刚要下水时,突然枪声大作,敌人发起了进攻。这时抗联军正在河滩上仓促应战,抗联指战员们边打边撤向西边的柞木岗子的密林中,而八名女战士则被阻隔在河岸边。 八名女战士发现:武器精良的日伪军紧紧咬着开始后撤的抗联大部队不放。而抗联部队猝不及防、伤亡严重。为掩护大部队安全转移。冷云立即将河岸边的八名女战士分成三个战斗小组,分别隐藏在柳毛丛后的不同位置,齐向敌群开火,把敌人火力吸引过来,让大部队突围。敌人立即掉转枪口向河边扑来。抗联大队趁机发起冲锋,突破了敌人的包围,潜入密林。 河边的枪声越来越激烈,八名女战士的处境异常险恶。大队指挥员命令部队调头向敌人冲击,想通过猛烈的冲击救出八名女战士。然而,险要位置和制高点全被敌人抢占了,敌人已经用重火力控制住了山口,切断了大部队同河边八女的联系。抗联战士反冲锋未能奏效,反而加重了人员伤亡。八名女战士发现大部队又转过头来援助她们,意识到这样恋战下去,必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大家互相示意了一下,在枪声间歇的几秒钟内,齐声高喊:“冲出去!不要管我们!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八名女战士凄厉的喊声让敌人糊涂了一阵儿,才明白过来。抗联部队听见了她们的喊声,只能挥泪向密林深处撤去。 敌人见抗联大队突围出去了,一齐向河边猛扑。当他们发现河边只是几名女战士时,便步步紧逼,试图活捉八女。 八名女同志明白了敌人的意图。冷云命令大家准备好手榴弹,以茂盛的柳毛丛为屏障,等敌人接近时,她大喊一声:“打!”。几颗手榴弹同时飞入敌群,炸倒了一大片敌人。敌人用迫击炮对准岸边的柳毛丛连续发射。 太阳出来了,八名女战士发现自己正被几股敌人从不同的方向步步逼来,而背后是水深莫测,咆哮的乌斯浑河。敌人更加疯狂地对着柳毛丛连续扫射,周围的荒草被炮火烧着了,有几处柳毛丛也被炸平了,眼看着所有可以隐身的屏障物都被毁尽。大批的敌人从正面攻击,另有两股敌人从两侧迂围过来。三个方向同时鸣枪进攻。八名女战士一边射击一边准备手榴弹,三颗手榴弹同时向三个方向飞进敌群。八女子弹打光了,手榴弹只剩三颗了,三个人负了伤。正面、两侧都是敌人,背后是急流汹涌的乌斯浑河,八名女战士手挽着手向河心走去……。 敌人停止炮火,站在河岸上喊:“回来!回来!皇军不会亏待妇女!金票大大的有!生命的保障!……” 八位女战士一转身向岸上的敌人投出了最后三颗子弹,互相搀扶着向前走去……。 敌人向八位女战士射来成排子弹,迫击炮弹不时在河里炸响…… 王连财老人在八女投江纪念馆前久久凝眸八女投江纪念碑
“八女投江”后我跪在江边久久痛哭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王连财的父亲无意中在山上的一个已经废弃的密营中发现了昏迷着的金参谋。由于当时形势紧张,村里经常来特务、汉奸,抗联秘密联系点也早已被破坏,人人自危,王连财的父亲不敢把这个消息跟任何人说,只偷偷地告诉了王连财。那时的王连财个子比同龄人都要瘦小得多,15岁看起来还不到10岁,他在给一个和汉奸相好的女人家里做长工放牛。所以王连财上山最不被人注意,其父亲就吩咐他去给金参谋送药送粮食。后来,金参谋的伤渐渐好了,就找大部队去了。 “后来就没有他的音讯了,有可能是在战场上牺牲了。”王连财老人望着乌斯浑河对岸远处的山林幽幽地说,“我和我爹都打听过他的消息,没人知道金石峰的下落。后来日本子投降了,我去问,也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王连财老人对笔者说:“我记得当时河西岸有棵大松树,河面也不像现在这么窄,至少有300米,现在只有50米了。八女之所以会选择这里过河,是因为河宽、水浅、流缓便于趟过去,是当时抗日联军的秘密渡口。” 东北抗日将领周保中将军闻知八女壮举后,在他的日记中写到:“乌斯浑河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现在,除了在牡丹江市的牡丹江岸有一组八女投江浮雕纪念碑外,在当年八女投江的位置附近、乌斯浑河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当地群众自发地建起了八女投江纪念馆,上面书有“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个大字的纪念碑高耸于蓝天白云间。
冷云:“八女投江”英烈之一。原名郑志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桦川县悦来镇。1931年考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秘密的抗日活动。1937年秋,参加抗日联军,在东北抗联第五军秘书处工作。1938年,任女兵队小队长,5月,任指导员。7月,随抗联第二路军四、五军西征部队从刁翎地区出发西征五常等地。随军西征时,她把仅两个月大的女儿寄养在了老乡家。西征失败后,随军西征的妇女团仅剩冷云等8名女战士,10月,随五军一师返回刁翎抗日根据地。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河畔,部队被日军包围,遭到突然袭击。冷云指挥妇女团7名女战士与日伪军激战,利用有利地形,主动担当起掩护部队突围的重任。部队突围了,冷云等8位女战士最后因弹尽援绝集体投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时年23岁。
安顺福: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被服厂厂长,朝鲜族,“八女投江”英烈之一。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县穆棱镇新安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随父亲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参加青年团,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抗联第四军。日伪军的黑名单上有着她的名字,日军抓不到她,就把他的父亲和弟弟以及全村人活埋了。西征开始时,其丈夫四军四团政委朴德山,在一次遭遇战中牺牲了。1938年夏,参加抗联二路军西征部队,编入妇女团。10月,在刁翎乌斯浑河畔,与冷云等女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弹尽援绝,英勇就义,时年23岁。
黄桂清:抗联五军妇女团战士,“八女投江”英烈之一。林口县刁翎镇合心村人。其家是抗抗联堡垒户。后来被汉奸告密而暴露,全家人被日伪、汉奸抓捕,她加入了抗联队伍。1938年10月,与冷云等7位女战士壮烈牺牲在乌斯浑河中,时年约20岁。 李凤善:抗联五军妇女团战士,“八女投江”英烈之一。朝鲜族,林口县龙爪镇人。她是当年随着日本“开拓团”来到中国的朝鲜流民的后代。当抗联四路军路过她们村子时,她跟着部队参加抗联。1938年10月,在乌斯浑河畔慷慨捐躯,年纪20来岁。 王惠民:抗联五军妇女团战士,“八女投江”英烈之一。林口县刁翎镇四合村人。父亲外号“王皮袄”,是抗联五军军部副官,家中常有抗联人员来往。她12岁就随父亲抗联五军。1938年10月,与冷云等7位女战士为掩护部队突围牺牲,年仅13岁。
关东昇 八女投江纪念馆里,王连财老人面对八女画像逐个向笔者介绍
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