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我们从小都读错了?

 文山书院 2019-02-22


最近,一篇名为《注意!这些字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很是火爆,里面提到一些字的读音变化,比如:

其实,这不算是新闻,炒了一回冷饭而已,而其中所谓的读音变化,大部分出自国家语委2016年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稿》,而今后正式发布的《审音表》会不会和这个《征求意见稿》一样,还是说不准的事情。


调整读音是很专业的事情,我们小时候经常念的读音不一定正确,因为大多数人念错所以干脆“将错就错”也不一定合理。归根结底,读音应该怎么演变调整需要专业人士认真研究,当然我们国家很多专业人士也的确不那么靠谱。


文章中提到很多关于诗词中的发音,这倒是值得说一说。其中涉及很专业的音韵学知识,第一没必要、第二我不懂,所以这里一概略过,就以最直白、最通俗的逻辑来讲一讲。


首先来看杜牧的这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有人说,斜从(xiá)改成了(xié),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因为“斜”的发音只有(xié),从来没有(xiá)。既然从来没有,自然谈不上修改。那么,(xiá)这个发音是怎么来的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语音发生了变化,古代斜、家、花这几个字属于平水韵的“六麻”,都是押韵的,但在汉语拼音中不押韵。为了保持诗词的韵律感,所以把“斜”读成了押韵的(xiá)。这种做法叫作“叶音”,古已有之。其实,“斜”没有(xiá)的读音,这只是一种模拟而已。所以,今天读的话,念(xié)念(xiá)都不算错,只是注音的时候,“斜”字只有(xiá)一个音。


这种叶音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造成了读音的逻辑混乱。


还是以“斜”这个字为例,如果“远上寒山石径斜”要读(xiá),那么同样意思的“石径斜通柳外亭”,是读(xié)还是读(xiá)?


如果说“斜”这个字还勉强说得通,我们再看另外一个例子,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有人说,“衰”应该读(cuī)而不是(shuāi)。这个说法其实是可以从音韵学方面好好研究的,不过大多数支持的人肯定不会考虑那么多,而是单纯从押韵来判断,念成(cuī)就可以和“回”押韵了。但是,这些人似乎没有考虑到,衰念成(cuī),虽然照顾了“回”,但是和“来”又不押韵了,难道还要把“来”念成(léi)吗?即使是模拟押韵,似乎也应该就多不就少,“衰”“来”的发音不变,把“回”念成(huái)才对。


与此类似,我们再来看看杜甫的这首《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哀、回、来、台、杯,怎么念才能押韵?


更进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是不是所有诗都要因为照顾押韵,采用这种叶音的模拟方法?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过去属于“十一尤”的“浮”怎么念,念成(fóu否)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同属“二十一马”的“者”和“下”,又该怎么念?


其实,这种叶音的模拟念法,大多数也是“人云亦云”,恐怕也搞不清某个字究竟应该读什么。而对于近体诗而言,不仅要押韵,还要分平仄。平仄的古今变化,有时也会采取模拟读音的做法。


记得我小时候读毛主席诗词,“金沙水拍云崖暖”,父母和老师就让我把“拍”读成(pò),问他们为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只说是约定俗成。另外,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一句中,“黑”字也要读成(hè),理由同样是约定俗成。


当然,现在我是知道这个道理的,近体诗的句中和句末都要讲平仄,“拍”和“黑”的位置都应该是仄声,这两个字古代是仄声,现在变成了平声。我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知道近体诗格律,但是老一辈懂格律的人这么念,他们也就这么学了下来。


不过,这种念法仍然不太科学,因为不能一视同仁。就拿杜甫这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来说,平仄古今发生变化的字记有“俱”“黑”“独”三个,所以除了黑要念(hè),俱应该念(jū),独应该念(dù)。


对于叶音,我的观点很明确:叶音是可以的,但是请一视同仁,押韵、平仄处请全部模拟,不然的话意义就不大了。而叶音只是一种模拟读法,与这个字实际应该念什么,也是完全无关的。


上面是平仄发生变化的情况,古代还有平仄两读的字,比如“看”、“听”等,这些字同样不好处理。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猿声不可听,莫待楚山秋。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这里面的“看”和“听”的平仄,完全无关字意,取决于所在位置应该是平声还是仄声。


与这类字相比,通过字意(一般是名词或动词)来辨别平仄的字,情况就简单了一些。比如下面两句: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同样一个“令”字,作名词的时候是仄声,作动词的时候就是平声。可惜,汉语拼音只有(lìng)一个读音,另一个如果用叶音的方法,大概可以读作(líng)。


那么,话题来到“一骑红尘妃子笑”,这里的“骑”应该怎么读呢?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的“骑”字原来有两个音,动词念(qí),名词念(jì),这里肯定应该念(jì),像“车骑”、“坐骑”等,原来也是念(jì)。


现在的情况是,不知为何,忽然取消了(jì)这个读音,无论名词、动词统一读(qí),所以——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


变成了


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可怜,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小黄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