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读荐:这是一个有关爱与失去、孤独与拯救的心灵故事,愿每一个在岛上的人都可以因为有人理解自己而被治愈。 文章来源:新经典 ———————————— 《岛上的人》这本小说我读得很慢也很久,在回老家的火车上,在孩子睡着的深夜里,在早班车的地铁上,我都在读这本小说,读完之后整个人感觉有点虚脱,仿佛跟着故事中的主人公走完了漫长的一生。 这本书讲了一个抑郁症家庭的故事。通过每个家庭成员各自的叙述,呈现关于生命中爱与痛的主题,有夫妻之爱、亲子之爱、手足之爱,也有丧父创伤以及抑郁症带给整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它讲了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虽然是有关抑郁症的小说,但是小说的重点仍然是家庭,是每个家庭成员都面临的生活之痛,人生之痛。 《一代宗师》中说:在我40岁之前,未曾见过什么“高山”,没想到人生最难翻越的,是生活。 活着,就要面临着人之为人的困境,面临着痛苦的选择与挣扎,而《岛上的人》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们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人生考验——抑郁症。 1 无论你走到哪里,生活都会跟着你 把你抓住,把你拐走 约翰从少年时代就患有抑郁症。在他20多岁,抑郁复发时,当时的女友玛格丽特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恋人原来是个抑郁症患者,但她选择了守护,直到他康复,然后他们结婚生了三个孩子,迈克尔、西莉亚、亚历克。 在大儿子上迈克尔高中时,约翰失业了,抑郁症再次复发。他越来越虚弱,这次他没有熬过去,在一个清晨走进林地,用剃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约翰的失业和死亡给每个家庭成员都留下了创伤。 首先是生活上的拮据。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以维持生活。玛格丽特重新开始工作,孩子们课余时间开始打工。上大学都需要助学贷款,毕业后要找工作、租房、还助学贷款,一家人都疲于应付账单,艰难谋生。 如果是谋生是一座大山,那情感上的创痛更是连绵无尽的群山。 三个孩子成年后,都面临着各自的情感问题。 大儿子迈克尔喜欢黑人女性,并且每一次都是一见钟情,然后对对方极度依赖,觉得自己没有对方的爱就活不下去。他遗传了父亲的抑郁症,并且因为过度用药,严重药物成瘾,他时不时还会焦虑和恐慌发作。因为抑郁症多年来迈克尔都无法胜任学业和工作。 二女儿西莉亚对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持悲观态度,父亲的离开,初恋男友的分手,让她发誓绝不让自己被男人抛弃。“我坚信人们的承诺只是过眼云烟,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弃我而去,让我重新意识到孤独才是人生的真谛。”这导致她在和恋人的关系中患得患失,没有安全感。 小儿子亚历克是个同性恋,但无法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总是去与陌生人撩骚,然后发生一夜情,之后又陷入空虚。31岁时,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男友,建立起长期关系,却始终心存怀疑,总觉得对方会随时离开自己。 2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跟命运搏斗 仅仅是为了能够熬下去 三个孩子的成年生活都步履维艰,迈克尔尤其挣扎。 抑郁症患者会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和行动迟缓,记忆力开始丧失,大脑和身体仿佛都停止了运转,他们没法正常的工作、社交和生活,还有自杀的风险。他们的灵魂好像被抽离,只留下一个空空的躯壳。“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跟命运搏斗,仅仅是为了能够熬下去。” 抑郁症是一个恶魔,不仅摧毁一个人,更摧毁一个家庭。 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两名抑郁症患者,那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被吸入恶魔的大口,整个家庭会被抑郁症淹没和摧毁。 因为迈克尔的抑郁症,全家人都被拖进了深不见底的黑暗。 西莉亚和亚历克需要随时接听兄长的电话,忍受他喋喋不休的倾诉;全家人都要分担他巨额的药物账单、助学贷款,母亲甚至需要卖房为儿子还债;当迈克尔状态很糟时,他们需要抛下自己的生活、工作、爱人,专心陪着他,守护他…… 书中呈现的仿佛就是真实的抑郁症家庭生存的现状,让人禁不住猜测作者是不是有类似的情感体验。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第二大。据医学研究显示,患抑郁症人群的比例约为5%~6%。在我国,据说抑郁症患者至少有3000万人,也有数据说有6000~8000万中国人饱受抑郁症折磨,其中,每年至少有20万重度抑郁症患者自杀。 中国拥有如此数量庞大的抑郁症患者,但是真正接受正规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比例都极低,不足10%。 《岛上的人》这本书的结尾是亚历克陪迈克尔在森林小屋戒断药物成瘾,经历了连续几个日夜的不眠不休,迈克尔在深夜饮酒时混合了各种药物,最后呕吐身亡。 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迈克尔解脱了,全家人也解脱了。 事实也是如此,迈克尔死后,其他家庭成员经过一年的悲痛,都慢慢找到了自己新生活的方向和幸福的曙光。 3 宽容比拯救更重要 这是一个很残酷很悲伤的故事。父亲约翰和儿子迈克尔都是抑郁重症患者,家人都非常爱他们,都在努力拯救他们,他们自身也在努力抗争和逃离自己的痛苦,但是他们依然无法成功。 他们没有成功的原因也许正是“太努力拯救了”。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中有句台词:“不管多辛苦多难受,都不努力。”讲得正是面对抑郁症采取的接纳的态度。抑郁症患者不需要被努力拯救,而是需要被无条件地接纳、被理解、被宽容对待,他们不需要着急变好,不需要努力振作,而是维持和接纳他们的现状就好,不离不弃地陪伴他们就好。 但是这个家庭中,无论是抑郁患者本人,还是其他家庭成员都没有接纳抑郁,都活在对抑郁症的羞耻中。 约翰有抑郁,他的母亲很爱他,但是因为无法接受儿子的不完美,她选择回避儿子的病,在他生病时一次都不去看他。她也受不了儿子迈克尔在车上贴 “我恨生活”的标语,哪怕那只是一句歌词。因为她觉得太丢脸了,太可耻了。 弟弟亚历克太渴望哥哥变好,只想着拯救他,以至于没法认真倾听他的倾诉,最后时刻依然不理解自己的哥哥。 书名叫《岛上的人》我想也是这个意思。两位抑郁症患者因为疾病的羞耻感,把自己尘封到“孤岛”上不能自拔。 这个家庭中的所有成员虽然彼此深爱,但是他们各自都是一座“孤岛”,都在自己的孤独和困境中画地为牢,没法向其他人真正敞开自己,诉说心声,对彼此也充满了误解。这个家庭也是一个“孤岛”,被困在抑郁症这个孤岛上,没法和其他人联结,获得他人的帮助。 弟弟亚历克抱着哥哥的尸体说:“我过去不理解一个人的逝去。不理解人之所以为人,关键在于我们看不见的灵魂。直到我坐在那里,看着一辈子被我误解,如今已变成一具尸体的哥哥。他一直在努力,试图满足我们的期待。” 他们不成功的原因还在于,一个家庭的力量太弱了。他们这个家庭需要能够好好进行谈话治疗的心理咨询师,而不是只专注于开药的心理咨询师;他们需要在一起好好谈一谈父亲的自杀对大家的影响,直面生命的那些真相和痛苦,而不是逃避;他们还需要找到抑郁症的同类,大家分享自己的问题,集体抗抑郁。 但是,人与人之间,无论是不是最亲近的家庭成员,要达成真正的理解又是多么难。也许我们都活在重重误解之中,只能尽力去沟通,减少彼此的误解,尽力去拉近心灵的距离。 “所有正在发生的事都会成为历史。事发之时,你试图追赶它;事过之后,你只能目送它远去。” 这是一个有关爱与失去、孤独与拯救的心灵故事,愿每一个在岛上的人都可以因为有人理解自己而被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