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AMA:PET可预测食管腺癌新辅助放化疗前后病理缓解率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2-24

Steven N. Hochwald教授


术前预测完全病理缓解(CPR)率显著影响手术决策。目前大部分研究表明PET-CT特征和食管腺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ET-CT预测病理率具有争议,因为目前的研究鳞状细胞癌数量有限且PET-CT表现不标准。鉴于此,来自美国的Steven N. Hochwald教授等人开展例一项研究,以明确PET-CT特征是否可以预测接受三联治疗食管腺癌患者的CPR。

该研究纳入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前瞻性维护数据库的大型三级癌症中心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新辅助放化疗后接受食管切除术的局部晚期食管腺癌,患者接受两次PET-CT检查(新辅助放化疗前和新辅助放化疗后)。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影像学和治疗数据。主要研究结果为PET-CT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反应的相关性。

共7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22例(28.6%)为CPR vs 55例(71.4%)为不完全病理反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族裔,并发症,东部肿瘤协作组的状态,肿瘤分级,化疗和放疗和2次 PET间隔时间相似。平均标准摄取率(SUV:14.5 vs 11.2),δSUV(10.3 vs 5.4)和相对δSUV(0.6 vs 0.4)CPR组显著高于病理不完全反应组。使用约登指数,δSUV值低于45%用于预测残留病灶,其阳性预测值为91.7%(95%CI,73〜99)。


同时该研究表明CPR组 vs不完全病理反应组患者的OS和DSS未见明显差异。然而,两组患者的DFS具有显著差异。


小编寄语:该研究是迄今为止关于食管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前后PET-CT特征的最大研究,且证实δSUV小于45%与患者存在残余病灶相关,但与CRP患者无关。根据该研究结果,目前仍建议无论原发肿瘤PET的SUV值多大均应接受手术切除。然而,应强调PET检测残留病灶的作用,这些患者的其它疗法需要批判性地评价。


该研究表明PET预测食管腺癌的病理缓解率具有很高的价值。然而该研究并未与CT进行比较所以并不能说明PET的评价一定优于普通CT。同时CPR组 vs不完全病理反应组患者的OS和DSS未见明显差异。然而,两组患者的DFS具有显著差异。然而该研究样本量小,所以PET对比对患者的预后的评判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原文题目:Role of Repeat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Examination In Predicting Pathologic Response Following NeoadjuvantChemo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