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构改革的一步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也被再次推到一个新高度。2019年,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不仅仅要关心事业单位改革这样的大事,更要关心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一些“小事”,比如编制问题、身份问题等等。今天,笔者就为大家梳理了事业编制干部职工必须关心的3件事,供大家参考: 第一件,要关心自己的工资待遇问题今年是机构改革之年,很多事业单位也跟着进行了改革,人事的调整幅度非常大,其中不少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也进行了岗位调整。在岗位调整过程中,事业编制干部职工一定要关心自己到新单位之后的工资待遇问题,不仅仅要跟以前单位的情况进行核对,更要对近几年的工资晋升、调整等情况进行核实,假如发现了问题,及早找当地的人社部门和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当然,并非是岗位调整了才去核查自己的工资,没有调整岗位的事业编制干部职工也要经常关心自己的工资待遇问题,是否全部落实、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晋升。因为一旦出现了问题,自己没有及时发现,拖得时间久了,自己的损失可就非常大了。 第二件,要关心自己的编制问题很多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也许会问,自己拿着正常的工资待遇,怎么可能不占编制呢?其实,这种不占编制的情况在有些地区已经很常见了。据笔者了解,某些地区近几年通过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等各类考试项目,考进来的大学生非常多,这些学生大部分留在了乡镇、社区等基层单位,拿着事业编制管理岗位的工资,但是由于人多编少,很多人其实是不占事业编制的。 假如你所在的地区存在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考编了,现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力度非常大,有编制的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人员,尚且面临着失去编制的风险,何况没有编制只享受待遇的人员,肯定更加没有保障性。要正视自我、继续学习,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事业单位考试早日占编,这样工作才算是稳定下来。 第三件,事业编制或可通过提拔转换公务员身份事业编制转换为公务员身份,是很多事业编制干部职工所盼望的事,很多人将这种可能寄托于事业单位改革。就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大规模将事业编制转化为公务员编制的情况几乎没有。但是,事业编制并非没有办法转换为公务员身份,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外,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提拔。 不是所有的提拔都可以转换身份,这里说的可以转换身份的提拔,是行政级别调整后的法律职务调整。根据我国公务员法的规定,选任制是进入公务员岗位的一种正常途径。也就是说事业编制干部职工,可以通过选任制的方法,转换公务员身份。比如基层人大选举的乡镇镇长、副镇长,乡长、副乡长,人大主席、副主席等岗位,都是属于选任制岗位,对应的行政级别分别是正科级和副科级,只要通过乡镇人代会的选举,基本上可以登记为公务员身份。 笔者认为,作为事业编制的干部职工,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这3件事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不仅要对工作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