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的“马太效应”终于开学了,娃爸娃妈们在庆祝解放的同时,是不是也开始头疼,上学又得面对没完没了的作业和任务,还要烦恼自家娃拖沓、爱磨叽等一大堆事儿。 其实,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源上还是要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开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科学培养。 为什么父母需要从小帮助孩子学好时间管理呢? 在这里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现象,学习效率低的同学,总是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每天回家光是做作业就已经身心俱惫; 学习效率高的同学,往往除了完成作业之外,还可以有时间看看课外书,学点其他本领,以及拥有放松的时间。 这是不是和社会的「贫富差距」现象有些相似,强者越强、弱者越弱,它有一个专业的术语叫马太效应。 因为学习效率高的同学,他的目标很明确,很专注很高效地完成任务,所以他可以把时间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或是深入学习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相反,学习吃力的同学,越是学习效率低下,越容易走神,经常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搞得很疲惫,更别说挤出时间来做其他事情,长此以往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痛苦的事。 读到这里,可能你会觉得,这是不是跟孩子的智力有关,其实孩子间智商的差距很小,主要还是跟学习效率有关。 争分夺秒成就优秀之前浙大一位学霸因为一张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走红↓ 作息表的安排,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12点,一周每个时段的学习内容都精确到几点几分,学习状态可以说是争分夺秒。 这位浙大学霸名叫胡一捷,除了成绩好,他还学会了开飞机,玩潜水,自创潮牌服装品牌... 胡一捷在法兰克福学开飞机 在浙大成为神级学霸,什么都做、什么都做得好。 其实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每个人拥有的一样多,但是显然结果不同,为什么胡同学可以做那么事?每件事都做得那么好? 学霸的时间表处处都流露出实打实的努力。 发现了么?我们从小到大身边的学霸,往往都掌握着很好的学习和生活节奏。 如何帮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孩子对时间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模糊、不准确的概念,家长一定有体会: 3岁的孩子能在浴室磨蹭半小时然后形容「一下下而已」; 5岁的孩子没办法理解「最后五分钟」到底是多久; 上了小学的孩子甚至很难体会自己上课大约过了多久。 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流逝,更别说理解时间的紧迫性,因此,需要我们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管理时间。 ▌订立目标需要详细 很多人听说过SMART GOAL,就是订立的目标需要做到
对于学龄前及小学生阶段来说,如果给孩子提出的新学期目标是「要抓紧时间」、「要快点完成作业」,这看起来更像是愿望,需要根据以上的SMART把目标细化。 一定是孩子跳一下就能够得着的。例如:我们争取在吃晚饭之前完成学校任务吧。并且是配合着奖励的,奖励不等于礼物,例如:如果做到,饭后爸爸陪你玩UNO牌! 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年制定一个全年计划year plan是不合适的,会吓坏他们,令他们畏难。 先来个一周计划吧,逐步推进,配合着小奖励,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SMART目标能使人(包括孩子和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并最终实现。 ▌明确轻重缓急 有不少人都听过著名的四象限管理法,你知道吗?一样可以应用在孩子身上。 别看他们不太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但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却可以学习何为轻重缓解,并且非常有助于他们的大脑开发,因为“排序”这是执行功能的一个范畴。 ![]() ☞紧急重要:不要等,立刻去做!例如明早要交的作业 ☞重要不紧急:分解任务、按部就班去尽快完成,例如下周一要交的自然小报,考试的复习任务,锻炼和运动等 ☞紧急不重要:如没有时间就不做,例如老师推荐看一个不错的电视节目,今晚播出 ☞不紧急不重要:尽量不要做,例如吃零食、看电视等 罗列起来挺简单,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在实际运用中,家长会发现我们对重要的定义和孩子很可能不同。 可以邀请孩子一起探讨放入哪个区间,说出他们的理由,某个区间中事件很多时,再给他们排序,这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 熟练之后,今后就可以问孩子:what's your priority?你的排序如何?孩子就能告诉你:我现在必须马上去做作业! 是不是很棒? ![]() ▌让孩子为自己赢时间 每天孩子放学回家后到睡觉,至少有四个小时。对比每天都可以玩耍的寒假,孩子进入上学状态肯定会觉得自由玩耍的时间不够。 所以,此时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的,就是为自己赢取更多的自由时间,「做得越快,玩得越久」 也就是说,如果晚上能一小时之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学校任务,就可以彻彻底底痛快放松两小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比如听故事、玩模型、做手工,只要不是电子屏,别的都可以,让孩子深深体会到“快”对自己的好处,孩子才有提升效率的动力。 如果「快速完成作业」后继续被临时布置了一堆课外题,“快”一点儿好处都没有,那为什么不磨洋工呢?懒洋洋多舒服啊。 “快”的最大好处就是为自己赢得时间。对家长来说,“快”的最大好处是孩子养成了高效率的好习惯,受益终身。 ![]() ▌让孩子享受到自主权 有的家长可能会有疑问:“制定了时间表孩子不遵守怎么办呢?」 其实不遵守的情况非常普遍,可通过两个方向考虑: a.这个时间表是不是与孩子一同制定? b.当时制定的时候,是否有商量过如果没有遵守会有什么结果? 所以可以和孩子一起找时间商量,到底为何没法执行时间表,是否有任何制定不合理的地方。 这个有商有量的过程非常必要,它会让孩子享受到自主权,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因而更愿意配合执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