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春霖:茫茫此恨,碧海青天,唯有秋知(上)

 真友书屋 2019-02-25

蒋春霖是清晚期著名的词人,后世学者专家对其在词史上的贡献大多评价很高,比如刘毓盘在《词史》中说:“其言情之作,皆感事之篇。唐宋名家,合为一手。词至蒋氏,集大成矣。”而陈廷焯则在《白雨斋词话》中称其为:“深得南宋之妙,于诸家尤近乐笑翁。”

相比较而言,谭献和吴梅把蒋春霖在词史上的地位看得更高,谭献在《箧中词》卷五中说:“婉约深至,时造虚浑,要为第一流矣。”而吴梅则在《词学通论》中做出了这样的结论:“词有律有文,律不细非词,文不工亦非词。有律有文矣,而不从沉郁顿挫上着力,或以一二聪明语见长,如《忆云词》类,尤非绝尘之技也。鹿潭律度之细,既无与伦,文笔之胜,更为出类,而又雍容大雅,无搔头弄笔之态,有清一代,以《水云》为冠,亦无愧色焉。”

也正因如此,自蒋春霖去世后直到当今,一直有相关的专家对蒋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我眼界所及,以黄嫣梨所著《蒋春霖评传》最为详实,故而该篇小文中对于蒋春霖历史资料的征引,大多出自该书。

蒋春霖本是江苏江阴人,寄籍于现今北京的大兴区,《江阴县续志》上说:“蒋春霖,字鹿潭,寄籍大兴。”然其是出生在江阴还是大兴,未见相关资料记载,可是,蒋春霖的去世却成为了后世广泛研究和争论的问题。关于蒋春霖的去世,严迪昌在《清诗史》中仅有一句提及:“同治七年,猝死于吴江垂虹桥舟中。”而《清史稿·文苑传》中的《蒋春霖传》,也仅说了一句话:“困于卑官,孤介忤时,益侘傺,舟经吴江,一夕暴卒。”以上均说蒋春霖是猝死或者暴卒,但具体是怎么回事,文中却未曾提及。

碑廊

相比较而言,蒋春霖的朋友宗源翰在同治十二年所写的《水云楼词续序》中的说法,较为详细:“鹿潭晚岁困甚,益复无聊,倒心回肠,博青眸之一顾。词中所谓黄婉君者,聚散离合,恩极怨生,鹿潭卒为婉君而死,婉君亦以死殉鹿潭。濒死,向陈百生再拜乞佳传,从容就绝。论者谓此可以慰鹿潭,而鹿潭愈足伤矣。”

宗源翰说,蒋春霖晚年十分的穷困,并且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了红颜知己的身上。而这里所说的红颜知己,则指的是黄婉君。但是,蒋与黄之间的感情也有着波澜。蒋春霖的死就是为了黄婉君,而黄也同样为蒋自杀,她在死前向陈百生要求其为自己写一篇好的传记,在陈答应后,就从容不迫地自杀了。这件事流传开来,很多人觉得如果蒋地下有知,他的红颜知己能够做出这样的举措,也足让蒋得以宽慰。

对于宗源翰的这段记载,黄嫣梨认为颇可信:一者因为蒋春霖就是死在前往拜访宗源翰的途中;二者则是宗作此序时,据蒋去世仅有五年的时间。但即使如此,黄嫣梨也认为宗源翰的这段记载“简略而隐晦,似有所讳言”。既然宗称黄婉君死前请陈百生为她写篇传记,于是黄嫣梨就翻阅了陈的《文集》和《遗集》,然而黄却没能找到这篇传记,仅在陈的《遗集》中找到了四首《哭蒋鹿潭诗》。

那么,陈百生到底写没写过传记呢?这件事看来值得仔细探讨。虽然从今日已知的史料中,没能查到陈百生所写的这篇传记,但对于这个故事,倒是多有引述,比如冒鹤亭在《小三吾亭词话》中说:“鹿翁尝有所昵曰黄婉君者,聚散离合,恩极生怨,鹿翁卒为婉君而死,婉君亦以死殉鹿翁。濒死,向陈百生再拜,乞佳传,从容就绝,论者谓此足可慰鹿翁矣。”

这段话基本本自宗源翰的那篇序文,没能提供出更多的信息。然而比冒鹤亭时代略早的金武祥,却在《蒋君春霖传》中说:“同治戊辰冬,将访上元宗兵备源瀚于衢州,道吴江,艤舟垂虹桥,一夕而卒,年五十一。姬人黄婉君殉焉。”

细看一过,未曾找到蒋春霖

金武祥的这段话也没说出蒋春霖是怎样的死法,但他却首次点出蒋春霖死时年51岁,而蒋的妾黄婉君为其身殉,同时此处写出蒋春霖乘船前往衢州去见宗源翰,路过吴江的垂虹桥的当晚去世了。

那么,蒋春霖为什么要去衢州见宗源翰?并且蒋为什么又死在了垂虹桥?这里却未曾提及。关于这两个疑问,《江阴县续志》卷十五的《文苑传》中,却讲述了其中的一些缘由:“(鹿潭)罢官后,困苦益甚,故人嘉兴杜文澜开藩苏州,诣之门,弗欲通。欲往浙,舟过吴江东门外垂虹桥,上有鲈乡亭,为白石填词地,春霖抑郁侘傺,暴卒舟中。”

《续志》中称,蒋春霖离职之后,生活十分困难,他听说过去的朋友杜文澜在苏州当官,于是他就前往相见,但没想到,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位杜文澜没能满足他的期望,于是蒋春霖就准备前往浙江去投奔另外一位朋友宗源翰。蒋路过吴江的垂虹桥时,看到了桥上的鲈乡亭,而这个小亭子曾经是宋代大词人姜夔的填词之地,蒋见此后,心情郁闷,于是就突然死在了船上。

进了一个仿古院落

蒋春霖也是以填词名天下,所以他看到宋代大词人的遗迹,当然有所感触,但即便如此,《续志》上的记载也不能将此跟蒋春霖的死联系在一起,那蒋究竟是什么原因去世的呢?张尔田在《近代词人逸事·蒋鹿潭遗事》中说出了真实的情况:“鹿潭素不善治生,歌楼酒馆,随手散尽,晚年与女子黄婉君结不解之缘,迎之归于泰州。又以贫故,不安于室,鹿潭则大愤,走苏州,谒小舫,小舫方署臬使,不时见鹿潭。既失望,归舟泊垂虹桥,夜书冤词,怀之,仰药死。小舫为经纪其丧。婉君闻之,亦以死殉,余从嫂黄亦家泰州,亲见婉君死状,言之甚悉。是亦词人之一厄也。”

蒋春霖有很浓的文人气质,又不擅理财,只要有钱,就随手花在酒馆与妓院。到其晚年,他得到了一位红颜知己,此女就是黄婉君,而后他正式纳黄为妾,但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过得实在太苦,于是黄婉君又有了红杏出墙之处,这件事让蒋得知后十分生气,于是离家出走,前往苏州去见杜文澜。但杜对这位穷朋友有些冷淡,令蒋大感失望,他乘船返回之时,泊舟于垂虹桥,当日夜里,他把该事的本末书写了下来,而后喝下了毒药。杜文澜闻听此事后,帮他处理了丧事。而黄婉君知道竟然是这个结果,她也自杀了。

可能是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确切性,张尔田在此文之后解释称,他的从嫂家在泰州,而当时蒋春霖和黄婉君也住此地,因此从嫂曾经亲眼看到黄婉君死时的情形,所以他才能了解这么多的细节。其实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张尔田的父亲张上龢,曾经就跟蒋春霖学过填词,这一点张尔田也曾提及:“鹿潭,先君子学词之师也。”凭这两点就足可证张尔田所言确有依据,由此可知,蒋春霖的死是喝毒药而身亡。蒋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妾在外面有了人,二是蒋投奔朋友受到了冷淡。

由此穿到了另一个院落

但张尔田又称,蒋春霖自杀后,给蒋营葬之人竟然就是促使他自杀的那位名叫杜文澜的朋友,看来此时的杜文澜终于良心发现,所以才做出了这样的补救措施,以此来减轻自己的歉疚之心。可是,冯其庸先生在《水云楼诗词辑校》的《后记》中,却有着另外的说法:“我旧藏本《水云楼词》上有未署名的批语云:‘徐积余云:先生遗梓厝江阴萧寺中,数十年未葬。予与缪君筱珊议合资买一丘土以宁其魂,会筱珊下世,不果行。’这一情况,当然是后来的事,因缪荃孙、徐乃昌都是清末民初的人,缪荃孙也是江阴人,与鹿潭是同乡,故上述这一情节也是可信的。”

冯其庸所藏的那部《水云楼词》,上面有一段佚名批语,该批语转述了藏书家徐乃昌的一段话,其称蒋春霖去世后,他的棺木就暂存在江阴的一个寺院内,这一放就是几十年,后来徐乃昌就跟缪荃孙商议,二人准备合资买下一块坟地,以便把蒋春霖安葬于此,但可惜此后不久,缪荃孙就去世了,所以这个计划未能实施。

对于这段记载,冯先生称无论是徐乃昌还是缪荃孙,他们都是清末民初诗人,更何况缪是蒋春霖的同乡,也是江阴人,所以冯先生认为以上的这段记载颇为可靠。如果是这样的话,则可说明杜文澜虽然帮助处理蒋的后事,但他的帮助极其有限,说不定仅是买了一副棺木,而后请人运到了寺内,所以黄嫣梨认为杜对于蒋的丧事“极其草率,未有刻意妥善的安排”。为了佐证这个断语,黄嫣梨在文中又引用了吴眉孙说的一段话:“观于灵榇寄厝于江阴萧寺中。历数十年,无人为之举葬,则当时小舫所谓经纪其丧,其薄可想。”(《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

走到另一侧去拍照

蒋春霖的死因基本说清楚了,那么,他的妾黄婉君以死来殉夫,究竟是自愿还是被迫的呢?前面已经提到,蒋春霖的死跟黄婉君有关,如此推论起来,黄的殉夫恐怕难称自愿。而张尔田在《与龙榆生书》中,也讲到了这种情况:“鹿潭临死时所书冤词中,实疑婉君有不贞事。杜小舫得之大怒,主严办。百生辈遂据以恫吓曰:‘若不死,且讼之官。’婉君畏罪,乃殉焉。”

看来,蒋春霖在自杀前所写的遗书中,提到了黄婉君的不贞,这封遗书后来被杜文澜看到了,杜看后大怒,准备严厉地处罚黄婉君,而陈百生等人就拿杜的这个说法来恐吓黄婉君:如果你不自杀,就会把你关进监狱。面对此况,黄只能自杀。

看来黄婉君红杏出墙确有其事。那她的出墙对象是何人呢?周梦庄在《水云楼词话未刊稿》中有着一段详细的记载:“余昔尝闻之友人海陵高寿徵谈:鹿潭自妇亡后,纳黄婉君为妾。黄染烟癖,而鹿潭失官后,僦居东台,仅依赖几家盐商,念过去任地方盐官之故,供给生活之资,其时穷困益甚,已无婢仆供奔走,而盐商逐月所供,本人碍于场面,均由黄婉君往取。日久相熟,与一家司帐者发生暧昧,鹿潭友好闻之,颇为扼腕。鹿潭觉后,急离东台,往投杜小舫于苏州。司阍人勿与通报。一说杜不愿见,遂转赴浙江,拟投宗湘文。船过东江,婉君瘾发,无资购取,所谓聚散离合,恩极则怨生矣。鹿潭赴水而死。死后由金眉生草率代葬。”

周梦庄称,这段故事他是从朋友高寿徵那里听来的。高说,蒋春霖的妻子去世后,蒋就纳黄婉君为妾,但是黄有吸大烟的癖好,而此时的蒋失去了官位,生活上没有了来源,但因为他做过十年的盐官,在任上时帮助过一些盐商,有几位受过帮助的盐商就在生活上给蒋予以资助。那时的蒋家因为穷困,已经没有了任何婢女佣人,盐商每个月给蒋提供生活费,但蒋本人不好意思去拿,于是就让黄去盐商那里取钱,时间长了后,黄就跟一家盐商的会计发生了暧昧。

建桥的方式 

此事被蒋春霖的朋友听到了,可能正是这位朋友把该事告诉了蒋,于是蒋就前往苏州去见杜文澜,可是杜的门房却不去通报,也有人说是杜不愿意见蒋,无奈之下,蒋转头去投奔宗源翰。船过吴江时,黄婉君犯了大烟瘾,而他们又没钱去买鸦片,想来,在这种景况下,黄对蒋的态度也不会好。在内外交困的情形下,蒋春霖投水自杀了。对于蒋春霖的死,此时又多了一个说法:由喝毒药转为了投水。

由这段记载可知,蒋春霖得知黄婉君偷人之事,虽然很生气,但他还是带着黄一同出行,如此论起来,蒋的自杀倒不是因为黄偷人之事,否则他负气离家出走,怎么可能还带着黄呢?我对此颇不能理解,但我觉得蒋的死是投水而非喝药,更容易解释得通,因为人在想不开时,投水应该更为简单,若是喝药的话,则需解释他从哪里来的毒药。蒋的出行本是去向朋友求援,并非刻意划船到外地去自杀,所以他的船上不太可能备有毒药,更何况,如果是黄婉君伴在他的身边,想喝药自杀的话,黄赶快呼救或者救治,也不至于令蒋就此而死。

如果这段记载无误的话,那么蒋自杀后,黄有着怎样的举措和结局呢?周梦庄在该文中接着说:“而婉君仍返东台,除续欢于某司帐外,拟重张艳帜。事为鹿潭好友陈百生所知,乃往阻之,并勒令服毒自尽。婉君哀求不许,所谓濒死向陈百生再拜乞佳传,乃要求建坊旌表,从夫死节。当时百生许诺,始从容就绝。”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