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EHS大视野:向欧洲学环保,向美国学安全

 百战归来 2019-02-25


在德国,从北部到南部,从工矿到乡村,到处都是迷人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气。那连绵不断的森林,开阔的草地,无污染的风力发电、大风车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无不体现着由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祥和与恬静。德国不仅仅是世界上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而且在环保技术领域中,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其实,德国的环境并不是一直都很好。二战后德国经济恢复很快,工业发展迅猛。到上世纪60~70年代污染也很严重,在许多重化工企业周边,人们必须掩鼻而过,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看不见蓝天白云。随着德国大规模战后重建,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都需要从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又将大量污水排入河中,莱茵河水急剧恶化,莱茵河畔生态遭到毁灭性打击。民众和政府都认识到再不治理环境,国家很难持续发展。德国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着手进行环境立法工作,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环保系统,并把环保法扩大到经济生活各个领域。


1、建立完备而详细的环保法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西德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972年的《垃圾处理法》、1974年的《控制大气排放法》、1976年的《控制水污染防治法》、1983年的《控制燃烧污染法》,1986年建立了联邦及各州的环保局,接着在1994年把环保责任写入国家基本大法。


德国大约有8000部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除此之外,欧盟还有400多部法规在德国执行,政府有50万人在管理环保法律。直到现在,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保法,让任何一种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理可循。


德国环境政策的制定遵循3个原则:预防原则环境政策制定应做到或损害的人要负责并防微杜渐,避免先污染后治理肇事原则给环境造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并承担避免或消除环境受损的费用。合作原则国家吸收经济界、公民、社会团体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因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其中肇事原则在德国的环境法律中表现最突出。


2、从上到下设置官方环保机构

德国政府、16个州和各个县政府都设有官方的环保机构,另外,德国还有很多跨地区的环保研究机构。德国政府重视环保并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联邦政府每年的环保贷款达到近百亿欧元,企业每年的环保投资在30亿至40亿欧元之间,德国因此已形成一个有近百万人就业的环保产业,每年环保产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3、严格执行环境污染检测

德国专门设立了环保警察。环保警察隶属联邦内政部,每名环保警察都要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训练。环保警察的任务是:发现环境污染时,立即采取补救行动。从化学毒素外泄到不卫生食品的销售,都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内。环保警察行动迅速,他们通过巡逻和使用遥测工具检查环境的污染情况,一旦发现环境污染的现象,立即采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最重要的一点:全民重视环境问题

德国人把保护环境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据联邦环保部公布的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把环保问题视为仅次于就业的国内第二大问题,75%的人希望德国应该在环境政策上继续维持在欧盟的领先地位。



如果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政府是通过法律等强硬手段推动了环保工作的启动,那么,现在德国更多的是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德国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到学校报到时,会领到一册环保记事本,用于孩子记述自己的环保活动。据说,德国有370多个森林幼儿园,即在森林中搭建简易住房,让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从小认识大自然的奇迹,同时了解到自己有保护大自然的责任。



在德国,每天必须要做的就是垃圾分类。在家里至少要准备4-5个垃圾桶,分别装生态垃圾(蔬菜叶子、水果皮等),化学垃圾(废电池等),可回收垃圾(玻璃瓶、废旧纸张等)和普通垃圾(又分可燃与不可燃两类)。



众所周知,美国杜邦公司是国内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安全标杆。


杜邦公司200多年的历史,前100年的安全记录是不好的。1802年成立时以生产黑色炸药为主,发生了许多事故,最大的事故发生在1818年,当时杜邦100多名员工有40多名在事故中死亡或受到伤害,企业面临破产。但杜邦的炸药技术在世界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正好美国当时开发西部,需要大量炸药。所以政府给他贷款,要他把企业做下去。但杜邦本人体会到如果不抓安全,杜邦公司很快就会不存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做出了三个决策:第一是建立了管理层对安全的负责制,第二是建立公积金制度,第三是对员工的关心制度。


杜邦在1811年建立了这三个制度,同时还规定,最高管理层在亲自操作之前,任何员工不得进入新的或重建的工厂。在当时规模不太大的情况下,要求最高管理层先操作,其目的是体现对安全的直接责任,体现对安全的重视。发展到现在,由于规模庞大,最高管理层不可能再亲自操作,所以杜邦安全文化也演变成为有感领导。第一是本人感觉的领导,是让员工和下属体会到你对安全的重视,是理念上的领导;第二是人力、物力上的领导;第三是平时管理上的领导;加起来是体现出对安全生产的直接负责。


到了1912年,杜邦公司建立了安全数据统计制度,安全管理从定性管理发展到定量管理。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杜邦提出“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在这100多年的发展中,有许多人认为事故总是要发生的,我们是推迟它的发生,避免它的发生。杜邦认为这种思想是不能有的。一定要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防止的理念,虽然事故是在生产中发生的,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管理的提高、人的重视,这些事故一定是有办法防止的。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杜邦公司推出了工作外安全方案。公司加强了对员工八小时工作以外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急预案等,全方位的关心员工的安全。


来源:环境健康安全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