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是江苏南京市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国家非物质文化之一。南京古称金陵,这里是六朝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佛教刻经事业源远流长。公元1866年(清同治五年),中国近代佛教文化复兴的奠基人杨仁山等有识之士创办了金陵刻经处,传承中国古代佛经、佛像木刻雕版印刷技艺,百余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金陵刻经保持了中国古代汉民族传统的木刻水印技艺,它由三个环节组成: 1、刻版,包括写样、上样、雕刻等工序; 2、印刷,包括放版、刷墨、复纸、压擦、揭纸等工序; 3、装订,包括分页、折页、撮齐、捆扎压实、数书、齐栏、串纸捻、贴封面封底、配书、切书、打装订眼、帖书名签条等工序。 金陵刻经的木刻水印技艺,是在世界印刷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中国古老雕版印刷的遗存,历来为师徒世代口授身传,至今已传到第六、七代。金陵刻经处手工印刷的佛教典籍有300余种,约占全部经版数量的五分之一。 2006年5月20日,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