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津保航道上的新安水闸寻踪

 汐钰文艺范 2019-02-25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2015年底津、保高铁通车,两地仅需40分钟车程。未来,从天津到雄安白洋淀,还计划开通一条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其实从历史上说起来,天津到白洋淀是真的有过水路联通的,且水路运输兴旺。

  新安(今安新县安新镇)是一座有着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文化的古城,新安城毗邻白洋淀,上达保定府,下抵天津卫,是津保内河航运重镇,水运必经之路。由于新安至保定水位落差大,西高东低,从而设闸调控水位和调节流量,以便水运船只畅通。

  在众多水利工程中,新安城的东、西关外各设两座水闸,以东关水闸其设计精巧著称,尤其是东关水闸应用广泛。东关水闸位于东关码头河道以南,分设在东、西两条河道上,东称“大闸”,西称“小闸”,俗称“船闸”。当船只下行时,先将闸与闸之间(俗称闸箱)充水,待闸内水位与上游相平时,开启上游闸门,让船只进入闸箱,随即关闭上游闸门,闸箱放水,待其降至与下游水位相平时,开启下游闸门,船只出闸。上行时则相反。新安东关大闸也设有调节水位的水闸。

  新安的水路运输远近闻名,其水路可促进天津、保定两个城市的物资交流和周边几个县的物资供应。东关码头,卸船的、装船的,日夜不停。每到夜幕降临,几十条船只停靠岸边,汽灯高挑,照得通明。劳动号子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些船大都是从天津、保定运来洋广杂货、食盐、布匹、煤炭、灰石、生活用品等。新安的芦苇、苇席、苇箔,通过府河运到天津、保定。民国时期,天津大红桥码头有一个大的过货栈,是漾堤口杨树礼开的,保定刘守庙设有分号。船只把运来的货物卸下来,再从新安运走苇席、水产品储存于货栈……旧日的东关码头,河水清澈鱼虾跃,蜿蜒往来帆樯接,是百姓、船工辛苦谋生的饭碗。但是,自从1922年以后,由于军阀战争的破坏,货币流通受区域的限制,加之沿途设卡检查勒索,水路运输逐渐萧条冷落。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天津、保定相继沦陷。水上运输因停顿日久。日军侵占新安后,津保航线的新安至保定府河一道道水闸掌握在日军军事管控之中。不过,日本军队押送时经常遭到抗日军民的袭击。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水上武装——雁翎队痛打包运船。

  白洋淀十年九涝,1963年后,为了根治海河,上游修建水库,下游修建白洋淀枣林庄枢纽,阻断了津保内河航线,新安至保定水闸已失去它的作用。如今东关水闸虽已今非昔比,但水闸的灵气还在,水闸建筑的遗址风景更美。得益于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的建设,天津至白洋淀水上航线有望恢复。它为雄安带来的,将不只是繁荣的航运经济、水上观光、文化旅游,更将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