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对策!

 绿阳花卉 2019-02-25

碳水化合物是血糖的主要来源,但是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可变成葡萄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40%-60%和10%变成葡萄糖。 蛋白质和脂肪升糖不算快,但影响时间长。它们有时会给你造成一个血糖良好的假象,并慢慢升高你的血糖,类似于“小火慢炖”。食物的排空速度,也是脂肪最慢,碳水化合物最快,蛋白质介于两者之间。

一、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通常不超过总热量摄入量的20%,一般不明显升高血糖,但如果进食大量蛋白质,血糖则会缓慢升高。蛋白质的不同来源(动物性或植物来源)对血糖的影响不大。蛋白质类,主要是指鱼、瘦肉、蛋、奶和豆类,如果超量食用会引起血糖较明显变化,所以如果吃多了,要关注一下餐后3~4小时血糖。

二、脂肪

脂肪高的食物升糖水平并不太高,但是脂肪摄入过多容易使总热量超标,同时脂肪摄入过多还会对身体产生其他一系列不良影响,因此还是要限制高脂肪食物。

一般使用GI值(血糖生成指数)来评价饮食的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能力。食物中的其他成分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能延缓食物的吸收速率,从而降低GI,糖尿病患者饮食首先应选择低GI和中GI的食物。

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尚存在误区:认为碳水化合物升糖速度太快而过于严格限制主食,并过多食用高蛋白质及高脂肪食物。这种做法只注意到即时血糖效应,而忽略了总能量、脂肪摄入量增加的长期危害。要纠正这种认识,我们可以合理选择GI值相对较低的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下降速度慢。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有利于降低GI。

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总摄入热量超标,还引起血脂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多摄入脂肪还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使血糖升高。过多的蛋白质摄入则增加肾脏负担。而碳水化合物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分解得非常彻底,因此对于健康人以及糖尿病患者都是最经济、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这也是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三大营养素中占最大比例的原因。

如果脂肪多吃了,可能会影响你数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血糖,所以这种东西一定要限量。尤其是在外就餐,如果吃的比较油腻,建议一定要监测一下3~4小时的血糖,可能两个小时正常,但后来超标了。坚果类的也富含脂肪,一次不要吃太多。红肉(猪牛羊肉)脂肪含量高于白肉(鸡鸭鱼),在饭馆里吃饭时,少吃红肉类食物,改吃鱼是降低脂肪的较好方法。不要选择油炸的肉或油炸食物。油煎香肠、午餐肉和腊肠,脂肪含量也很高,并且含盐量通常也是高的。肉汤中的脂肪往往也较多。另外由于个体间差异较大,建议糖友们自己摸索出规律,吃完富含蛋白质或脂肪的食物后自测血糖,这样就心中有数。

三、对策

对绝大多数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者,通常仅计算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就能较准确地估算出血糖升高程度以及需要给多少追加量的胰岛素。

在偶尔进食大量高蛋白或高脂肪食物时注意点:

1、除了餐后2h,也监测下餐后3-4小时血糖

2、如果使用胰岛素泵,合理使用双波大剂量

脂肪:主要是延迟胃的排空,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可能会减少餐后血糖升高速度和幅度,但如果一顿饭中的脂肪含量太高,可能会产生暂时的迅速的胰岛素抵抗(可长达8-16小时),使血糖在餐后数小时持续升高。胰岛素抵抗意味着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需求量增大。尽管多数情况下食物中的脂肪对血糖影响不大,但还是应当尽量避免高脂肪饮食。

进食披萨的患者采用双波大剂量控制餐后血糖效果优于常规波。在一些关于双波成分的研究观察到,在单纯高脂饮食中,双波较单波可以更好地控制餐后5-12h的血糖,其中方波成分(占追加量的50%)按8小时给予比4小时更理想,在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组中,双波(其中方波成分占30%,持续2小时)血糖控制更好,提示双波在控制餐后2h血糖高峰的同时,对缓慢上升的高血糖状态有更好的控制能力。

蛋白质:饮食中正常比例蛋白质(≤20%)对血糖几乎无明显影响,但如果饮食中含有大量蛋白质也会引起血糖升高,比如蛋白质提供的热量占全天总热量的50%时,在进食后几小时内也会缓慢地转变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表1)。

例如一顿吃200g肉排、羊肉火锅或几克奶酪,可使餐后血糖持续增高达4-12小时。假如晚餐吃了含大量蛋白质的食物,血糖增高可持续到次日早上而没有明显的血糖高峰。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有过这种吃了大量蛋白质而持续地增高血糖的情况,那么再吃大量蛋白质时应该适量增加夜晚基础率或晚餐前追加量,此时可将晚餐前追加量分2次输注,一次在晚餐前,另一次在进餐后2或3小时即采用泵的双波功能,以降低餐后缓慢持续升高的血糖。

双波的波形可以被餐时临时基础率加单次大剂量所模拟。使用双波大剂量和餐时提前临时基础率加单次大剂量都使餐后血糖控制更加平稳。但目前“双波”输注模式中对于单波和方波成分的比例以及方波的持续时间还有一定的盲目性。比如,我们可以试着从70%:30%的比例开始,再检测餐后1h、2h、3h血糖进行该比例的调整。当我们食用多种成分不同的混合性食物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时,应想到使用双波。

如何考虑蛋白质对血糖的影响:连续计算几餐食物中蛋白质重量,即:一顿饭中碳水化合物重量=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中CHO重量(g)+蛋白质食物重量(g)×0.6。

检验蛋白质对血糖影响的方法:可以先单纯吃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第二天再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食物,分别比较这两种饮食对下一餐餐前血糖的影响,以及自己估算的追加量是否准确。

3、对于使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的,可以使用短效胰岛素。

如果使用速效胰岛素,建议最好在饭后注射,或将餐前追加量分2次注射,一次在餐前,另一次在进餐后2-3小时,剂量及比例可参照上面用泵的方法。进食时可先吃蛋白质脂肪类,再吃碳水化合物,使胰岛素高峰尽量与血糖高峰相匹配。否则如果饮食中主食(碳水化合物类)少,而蛋白质或脂肪的比例高,血糖升高较缓慢,在胰岛素作用高峰的时候,由于血糖升高缓慢而不能完全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而容易引起低血糖。

4、平时注意均衡饮食,合理搭配膳食。

糖尿病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类为主,一般占全天总热量50%-60%,如果经常进食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则会对身体健康不利。

咱们这里可是国内首个最有爱、最温馨、最纯净的1型糖糖同伴支持家园——糖糖圈。

1型糖糖们咱有共同的家啦,一起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强大吧!

糖糖圈微信公众号:ttq-so(也可在手机应用市场直接搜索下载 “糖糖圈” APP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