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黄牧甫印谱(超高清200图)

 事奴 2019-02-26

黄牧甫(1849-1908),安徽黟县人,原名士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后以字行。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其父博雅能义,著存《竹瑞堂集》。先后又有蜗篆居、延清芬室等斋号。是篆刻“黟山派”开宗大师,晚清时期书画篆刻家。1908年,黄牧甫病逝家乡。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黄士陵出生在安徽黟县五都黄村一户书香人家。其父亲黄德华,字仲和,号印川,曾出任宁国府教授,喜诗文、擅书画、通文字训诂之学,著有《归田录》、《竹瑞堂诗钞》等多卷。由于家学渊深,耳濡目染,黄士陵自幼读书、写字、制印、绘画并举,更对篆学发生兴趣,八九岁即操刀习印,年未弱冠就已经在乡里成为知名人士。

黄牧甫自小就对篆学发生兴趣,八九岁即操刀习印。十四岁时,家园被毁,不久父母亦相继去世,从此失学。因生活所迫,曾随从兄在南昌开设照相馆十多年,籍以糊口,期间开始了业余的鬻印生涯二十八九岁时,他在南昌出版了《心经印谱》,不但表现出卓越的才华,更窥见他对明清印派的深入研究。黄牧甫闲章印谱。一八八二年,牧甫从南昌移居广州,就此很快结识了一班文人雅士,他的印艺也颇为很多官员所赏识。

1885年,由于将军长善及其儿子志锐等人的大力揄扬荐举,牧甫于八月到北京国子监肄业,主要致力于金石学。他得到了盛昱、王懿荣、吴大澄等名家的指点,扩大了视野,丰富了收藏,印艺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参加了重摹宋本《石鼓文》的工作。一八八七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澄在广州设立广雅书局,从事经史的校刻。吴大澄与牧甫有旧,便邀请牧甫参加广雅书局校书堂的工作,牧甫再次来到广州。从第一次来粤,住了近四年,到第二次来粤,一住便是十四年,牧甫前后在粤共住了十八年。他留传下来的大批印作,多刻于此时。一九〇〇年五月,牧甫离开广州回安徽。一九〇二年秋,牧甫又为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到了武昌,协助端方从事陶斋吉金录等书的辑著工作。一九〇四年,牧甫归老故里,从此不再复出,是年牧甫五十五岁。

在国子监期间,黄牧甫主要致力于金石学。北京是文物荟萃之地,又得从盛昱、王懿荣、吴大澄等名家问学,他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多年的印艺实践在国子监得到了理论升华。光绪十二年(1886)八月起,黄牧甫以国子监祭酒盛昱之命摹宋本《石鼓文》。在北京三年,黄牧甫广泛研求周金汉石,转益多师,从中领悟“印中求印”的不足,而努力探索“印外求印”的途经,作品出现了新的意趣。黄士陵的篆刻艺术开始出现独特的风格,这时“黟山派”篆刻艺术的雏形已经呈现。研究黄氏的学者认为此阶段是黄牧甫篆刻艺术的蜕变期。

黄牧甫在广州停留了13年,经过长时期艰苦细致的探索,遍摹了古印和当时各名家印,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由此而成为名重岭南的篆刻和书画大师,其篆刻艺术对当时的岭南篆刻发展起了很大影响,时人称为“粤派”。黄牧甫篆刻作品欣赏。研究黄氏的学者认为此阶段是黄牧甫篆刻艺术的创新期,徽州篆刻——黟山派也就是此时正式形成。

光绪三十年(1904),黄牧甫归老故乡,从此不再复出。回乡以后,黄士陵对篆刻艺术的研究,一直没有放松过。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开春,他还刻了一方『古槐邻屋』的印章。是年,清代印坛的一代宗师黄士陵逝世,享年61岁。

“黟山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黄牧甫,治印最初受邓石如和吴熙载影响,以后日渐成熟,逐渐脱开某家某派风的约束,从古玺和商周铜器文字里推陈出新,为篆艺继承传统开拓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黄牧甫闲章印谱。特别是他突破了笼罩艺坛多年的皖、浙两大流派,创立了独具一格的“黟山派”,在徽州篆刻低谷之时脱颖崛起,在徽州篆刻衰竭之际独树一帜,使徽州篆刻走向第三个高潮。

在章法上,“黟山派”篆刻讲究疏密、穿插,仿佛匠心独运,又好似随手拈来,密字清疏,意趣横溢;大胆开拓篆刻取资范围,彝鼎、权量、诏版、泉币、镜铭、古陶、砖瓦、石刻等,都被溶铸到印章艺术中,使之作品不少带有鼎彝、镜铭等文字风味,看似平常,却变化无穷。黄牧甫篆刻作品欣赏在刀法上,“黟山派”篆刻大巧若拙、归真返朴,黄士陵改切刀为薄刃冲刀,完全遵照传统,执刀极竖,无异笔正,每作一画都轻行取势,猛辣刚健、洗练沉厚,每一线条的起讫,一气呵成,干脆利落,运刀气韵和线条的美感都非常强烈。

“黟山派”篆刻艺术还体现在印章边款的镌刻上,边款独具一格,以单刀拟六朝楷书款刻,沉厚而又棱厉,一如其书,或大或小,无不有笔有墨,大者每见沉雄,小者时露秀雅。更可贵的是,黄牧甫后期不少印章的边款是其子黄少牧所刻,其布局、刀法无不与其父形神略具。

傅抱石先生曾评论黄牧甫的印艺说:“我个人往往以为他的印,刚而有余,但变化不足以副之。若把书法作譬,他似是颜鲁公而绝非赵文敏;把画作譬,则密近‘院体’在‘马’、‘夏’之间,而不是石格与梁楷。黄牧甫闲章印谱。他的朱文胜过白文,他的小印胜过大印。他既能在细微处显出功力,又能在承转间芟去支蔓。任你如何的天禀,可以学徐三庚很快得名,然不能短期蹈袭他的步履。他的可贵在此!他的可敬在此!他的可惜,我看亦复大半在此”。

黄牧甫在广东的艺术活动,是他在岭南及东南亚地区异军突起,名声大噪的关键。他的许多作品,当时在岭南、香港、日本、东南亚各国,即被作为艺术珍品而收藏。奇怪的是,黄牧甫在其艺术成就极其辉煌之时,却悄然隐退回到家乡,不再以艺术作品面世。作为晚清印坛开宗立派、成就极高的艺术大师,黄士陵的隐退,无疑是中国金石书法艺术界一大损失。后世人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原因促使黄士陵做出急流勇退的痛苦抉择? 

黄牧甫曾有“倦游窠主”的别号,也许是因为在外奔波数十年,身心交瘁,神思困倦,病体不支而回到家乡休养生息;也许是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遇到了某种难以突破的“极限”,而要突破这种“极限”,通向登峰造极,还须再下一番功夫,积蓄力量作最后冲刺。这从他回到家乡后,仍然勤奋学习,潜心于研究,或许可以得出判断。黄牧甫闲章印谱。西武乡关麓村一些老人回忆,据他们的前辈介绍,隐居家乡的黄士陵,闻说关麓村建造宗祠“世德堂”时,曾延请沿江一带有名工匠,雕刻了大量石雕艺术精品。黄牧甫一连十余天,每天清晨夹着草席,步行数里来到关麓村,屏神静气端坐在汪氏宗祠前,默默地临摹、揣摩。以黄牧甫当时的名气、声望,暮年尚能如此勤学,令汪氏族人无不感到钦佩,并以此策励自己的子孙后代。

黄牧甫的隐居,还可能与当时封建社会重功名、轻学术有关。黄牧甫在广东从事学术活动期间,作为巡抚吴大徵的幕僚,与当时两广总督端方、湖广总督张之洞过从甚密。吴大徵曾劝黄牧甫捐纳为官,遭到黄牧甫婉言拒绝。黄牧甫篆刻作品欣赏。以黄牧甫当时的社会地位,和那些强有力的政治靠山,如果肯涉足宦海,实在是探囊取物。但当官就意味着必须放弃自己终生矢志的金石学术研究,在当官与学术研究两者之间,他毅然选择的是后者。

然而,在视功名为读书人终生奋斗的最高目标的封建社会,黄牧甫这种“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品格,很可能为世俗所不容,这样就有可能迫使黄士陵退隐故里,恪守自己的人生信条。

1908年,黄牧甫病逝家乡。作为清朝政府封疆大吏的两广总督端方送来挽联,联文为:“执竖椽直追秦汉,金石同寿,公已立德,我未立言;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富贵不移,出为名臣,处为名士。”挽联中透出这位权倾一方的清廷重臣,对一位潜心于学术的平民百姓的无限钦慕。

黄牧甫是晚清印坛影响甚广的篆刻大家。黄牧甫用光洁妍美的风姿,把汉印原来的面目重现于刀下,为后代寻索传统的玺印艺术,指出了坦阔的途径,并在长期的研求中,纳故吐新,创造了自己寓险绝于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风格。黄牧甫闲章印谱。其治印的刀法、篆法和章法,不与人同,貌似平淡,但寓巧于拙,寓奇于平,充分利用平斜曲直、粗细欹正之间的矛盾规律,于平中见险,平中见奇,面目独具。

黄牧甫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为明清流派所束缚,虽遍学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丰富的金石学的学识,与印艺很好地结合起来,不但把古玺艺术介绍于当代,同时将几百年来以烂铜印作为拟汉的唯一标准给予了变革。

在近代篆刻史上,黄牧甫篆刻的创作成就及对后世篆刻的影响,均可与吴昌硕相比臂。其开创的篆刻流派,世称'黔山派'。黄牧甫的篆刻重浑厚而特别强调秀劲、含蓄、深沉、幽默而耐人寻味。刀法上,他大巧若拙、归真返朴,在运刀的光洁中求锐劲之势;篆法则取金文并以极平实恬淡的气格出之;章法则着意于印面空间的有机的切割。黄牧甫印文安排,平整中寓巧思,刀法劲挺,光洁中见浑穆。

黄牧甫篆刻活动主要在南方,故当时湖、广一带受他影响的篆刻家很多。其中较著名的有李尹桑(1880--1945)、易大厂(1874--1941)、邓尔雅(1884--1954)、简经伦(1888--1950),乔大壮(1893--1948)等,他们的篆刻,大多是在字法上取金文或甲骨文入印并力求广博,章法上则重装饰并力求精致。其中易大厂、简经伦在古拙奇峭方面,有相当的出新与发展。

篆刻评价:

近代印坛,足当梁山旧头领者,允推黟山黄牧甫。牧甫篆刻初法邓完白、吴让之,中年以后,更以三代吉金文字入印,自成家数。门人李尹桑云:“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清末印风颓靡,治印以残破为美,牧甫遂以平直光洁纠之,尝云:“汉印剥蚀,年深使然,西子之颦,即其病也,奈何捧心而效之。”恰如罗瘿公评语:“牧甫先生篆刻,古茂渊懿,峭拔雄深,无法不备,前有叔,后有缶庐,可谓印人中特绝者也。”黄牧甫篆刻作品欣赏。以篆刻成就论,牧甫应不在苦铁之次,而声名竟不能及,论其原因有三:牧甫虽年少于苦铁,而辞世甚早,作品流传未广;牧甫中年参张香涛幕,久客五羊,影响所及,未出岭表;牧甫弟子如李尹桑辈,天资有限,不能尽传师法。赞曰:黟山巨刃能摩天,不涉荒伧不涉偏。强把苍翁方牧甫,一时瑜亮难后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