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牧甫自钤初刻印谱三种》

 伯乐书香小屋 2020-09-17

     這次出版的三種黃牧甫自鈐印譜,是珍貴稀見的藏家秘本。分別為早歲贈友的《牧甫臨摹印章四屏》,李尹桑藏的階段性𢑥輯本《牧甫印存》,容庚藏完成印作即時鈐抑的剪貼本《牧甫印稿》。所載頗多珍罕之品。後兩種嚮無記載出版,罕為學界所知。三者皆自鈐初刻,一如新發於硎,神完氣足,牧甫鈐抑自是精准出神,筆意刀法,纖毫畢現。充分表現了黃牧甫自己的篆刻理念,直接呈現了其少年時代篆刻取法的詳細來源,中年時期篆刻風格確立和薄刃衝刀技法形成的具體細節,對歷代印學理論系統且全面的學習而形成的印學思想。印證了他邁向巔峰的過程。

       编者將近兩年參加西泠印社印學研討會的論文分繫每冊之前,希望通過梳理黃牧甫的遊歷事跡,探討其書法篆刻藝術的資料來源、核心思想和具體方法。並輯增補年譜附於書後。合共十三万字。由深圳雅昌以高清復製書畫的技術印刷。

蓝本精装预售价618元

现货后售价680元

红本特装预售价780元

到货后售价998元

订购电话:15899791715(加微信)

或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盛世艺拍商城购买


▲ 黄士陵像
黄士陵(一八四九至一九〇九),字牧甫,又作牧父、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室名蜗篆居、延清芬室、旧德邻屋、古槐邻屋等。安徽黟县黄村人。

·幼承庭训,诗礼之暇旁及篆刻。

·既壮失怙恃(一八七二),赴安庆(一八七三),鬻艺南昌(一八七七),刊行《心经印谱》(一八七八)。

·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冬抵穗,交游渐广,结识将军长善和珍、瑾二妃从兄志锐。

·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八月进国子监随盛昱、蔡赓年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

·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五月回穗,参与广雅书院刻碑。篆写《创建广雅书院奉折碑》碑额,代李文田篆《朱子白鹿洞书院学规碑》,代汪鸣銮篆《程子四箴碑》。就食吴大澄门下,尽窥吴氏所藏鼎彝玺印。

·藉钤抑《十六金符斋古铜印存》确立篆刻风格(一八八八),因摹刻《刘熊碑》将薄刃冲刀技法运用于印面。

·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篆写《请颁御书匾额折碑》碑额,代吴大澄篆《郑君六艺论碑》,代张之洞篆《说文解字序碑》。广雅书院各碑,合石鼓文、大小二李及晚近诸家于一体,完成小篆体系的融合。

·光绪十六年(一八九〇)闰二月,获张之洞安排到广雅书局充任分校,篆写了大量书名页并钩刻清人真迹十五家三十二品。

·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秋回乡。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游幕武昌,为端方编辑《匋斋藏器目》,钩刻董其昌书迹于黄鹤楼,校补存古堂石经残缺字。

·光绪二十九年(一九〇三)冬初归里,息影黟山。最终将大小二篆植入从属于小篆的缪篆形体之内,合方圆于一笔。

·宣统元年(一九〇九)正月初四(一月二十五日)去世。

今天学界普遍熟知黄牧甫的“幕客”身份,然而“幕客”并非“幕僚”,他身为“幕客”的时间比较短。

一八八七至一八八八年间大致在吴大澄幕中一年半,一八八八年上半年同时在广州知府孙楫幕中。一九〇二年至一九〇三年间在端方幕中一年三个月。

“幕客”并不能完全概括真实的黄牧甫身份。倒是端方“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富贵不移,出乃名臣,处为名士”的评价较为准确。

身为“布衣”而可以“佐于卿相之间”,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布衣”呢?

他只是封建社会里地位低微的刻工,然而却是国子监磨改乾隆石经、镌刻石鼓文的首选刻工;在广雅书院参与了镌刻“广雅七碑”的工程;在广雅书局篆写了书局刻书三分之一的书名页,镌刻清代名人真迹十五家三十二品书版;在武昌镌刻董其昌真迹于黄鹤楼,又在存古堂磨改石经。

他的镌刻技艺用于这些“皇家工程”,服务于最高统治者。细察他的受印者名单,他的篆刻技艺服务于皇亲国戚、殿阁重臣、封疆大吏、豪门巨室这些统治阶级中包括状元进士翰林在内的上层文化阶层。同时“为名公卿是正金石文字不自名者甚多”。

梁鼎芬评“穆甫印今推海内巨擘”,诚非虚语。

他是流派篆刻史上罕见的生前影响巨大的篆刻家。他影响了易大厂、李尹桑、邓尔疋、简经伦、冯康侯、罗叔重之外,尚影响了刘庆崧、王易、乔大壮、寿石工,曾绍杰等,还影响了齐白石,而傅抱石则是他的再传弟子。

这次出版的三种黄牧甫自钤印谱,所载颇多珍罕之品,是珍贵稀见的藏家秘本分别为完成一印即钤抑一定数量印蜕的剪贴本、某一阶段作品的汇辑本、早岁赠友的临摹习作印屏。

其中两种向无记载、出版,不为学界所知。

因为三者皆自钤初刻,一如新发于硎,神完气足,钤抑自是精准出神,笔意刀法,纤毫毕现。

▲ 第一册内页(部分)

▲ 第二册内页(部分)

▲ 第三册内页(部分)

反映了黄牧甫少年时代篆刻取法的详细来源,中年时期篆刻风格确立和薄刃冲刀技法形成的具体细节,对历代印学理论系统且全面的学习而形成的印学思想,印证了他迈向巅峰的过程。
   后 记   

广州文明路,乃古佗城内城城墙。墙外玉带濠两岸,为南汉帝王花园,名曰“南园”。千余年来,历经兴废,诗人云集,每结诗社于此。至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修复“南园”,设广雅书局。黟山牧甫黄士陵校书于此十年,书画印每署“南园”款。归隐“旧德邻屋”,又筑“古槐邻屋”于石。寒斋构于南园之南十年,遂额“南园邻屋”,以志景仰。

黟山遗爱,屡现手泽。近岁所遇,尤为惊艳,遂萌陋见浅识,并无成书之想。自二〇一三年,李尹桑藏品散出穗垣市肆。伏庐获黄牧甫手书《金文册》两册三百余页,二〇一六年付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属予为序。始记录所见所思,并为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黄牧甫印谱九种》序,为《王子渊圣主得贤臣颂》序,数年来积稿渐成系列,三度忝列西泠印社印学研讨会论文集之末,前年汇稿成《黄牧甫旅粤书迹图证》一书。


现将所见几种珍稀印谱辑成《黄牧甫自钤初刻印谱三种》,将去岁参加研讨会的论文系于第一册前为序,将前年论文的第一部分《自幼学习小学说文》略作删节更名为《黄牧甫在国子监磨改石经及少年时代的说文学习》系于第二册前,第二部分《深入广泛研习古文字》更名为《融合古今篆书的广阔视域——黄牧甫师友为其提供的研究范畴》系于第三册前,希望通过梳理黄牧甫的游历事迹,探讨其书法篆刻艺术的资料来源、核心思想和具体方法。并辑成增补年谱附于书后。

笔者所知黄牧甫年谱最早是王玉龙先生发表在《中国篆刻》一九九四年第四期的《黄士陵年表简编》。此后,二〇〇一年萧春源先生“以所见择其代表性者简编成表”以《年表》为题发表在《看似寻常最奇崛——黄士陵书画篆刻》中。二〇〇七年唐存才先生编《黄士陵年表》发表在其著作《黄士陵》之中。二〇一七年唐存才先生与戴丛洁先生又合编《黄牧甫年谱长编》发表于戴丛洁所著《黄牧甫与王秉恩交往考》之中,做了很大的增益,达至八百余条,成果丰硕。

在此基础之上,就手头资料做些微补充,约得五百条,另成增补年谱一篇,一一标注出处,并将找到的具年款印作及同年重要资料的清晰图片附列于谱中每年之后,希望方便读者使用。

▲ 第三册黄牧甫年谱(部分)

此次增补,偏于黄牧甫的活动。

·据赵云先生提供的《黄士钰考试官批》中的民籍表录出黄氏迁黟一支世系。

·据陈茗屋先生的采访资料录入黄德华、黄牧甫父子二人的妻妾儿女繁衍状况。

·据董健先生《黄村》录入黄牧甫青少年时期的行踪,依据董先生发表的符翕致黄牧甫信,探讨黄牧甫到达南昌的时间。

·据李吾铭先生研究成果,录入其父黄德华去世时间。

·据胡光埙跋牧甫藏《董巴王胡会刻印谱》录入其父母逝后次年抵达安庆的时间。

·据唐存才先生、戴丛洁先生《黄牧甫年谱长编》录入黄牧甫第一次到达广州时间,由广雅书院调入广雅书局时间。

·据黄牧甫致孙楫信录入再抵广州时间。并录入三次回乡省亲的往返时间,最后离开广州的时间。

关于黄牧甫去世时间,陈茗屋先生最早采访记录,然后各家据存世作品认为应后推一年而日期相符,今据邝以明先生查得确凿资料录入,并据其提供的广雅丛书书名页辨别出黄牧甫所书部分由邝先生整理成表,笔者补入广雅书局刻书书名页,一并录入,同时录入其整理的黄牧甫在广雅书局校勘书籍以反映黄牧甫在广雅书局的工作痕迹。

此外尝试梳理黄牧甫在国子监、广雅书院的工作状况录入谱中。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藏黄牧甫具年款的书画作品录入。

笔者所知黄牧甫信札二十七通及两札残札,俱无年款,戴丛洁先生确定其中二通书于一八九〇年。

笔者通过释读内容,判断其中七通书于一九〇二年,三通书于一九〇三年,三通书于一九〇四年。反映了黄牧甫到达、离开武昌的时间及在端方幕中的工作生活状况。

另外一通系于一八八七年,一通系于一八九二年,一通系于一八九三年,一通系于一八九四年,一通系于一八九五年,后二通反映了中国历史大变局之中,甲午战争这一关键时刻广雅书院广雅书局剧烈的人事变动及其职位岌岌可危的状况。

黄牧甫平生不着一言,生平资料阙如。二十通信札乃其亲笔记录日常生活的生动细节,故全文录于谱中。

▲ 黄牧甫信札(部分)

另将黄牧甫艺术分期列表嵌进年谱,反映其艺术发展与湖海漂零游踪履历吻合一致。这是一个由婀娜圆转发展为挺拔方正方圆合一的漫长历程。

希望此谱能够澄清以往研究的一些模糊点,使黄牧甫的形象更生动丰满。

在此书将成之际深深感谢尊敬的研究者们!感谢孙慰祖老师的教导!感谢潘鸣皋先生、林章松先生、许礼平先生、朱琪先生、梁晓庄先生、田炜先生、凌翔先生、林锐先生、邝以明先生、戴丛洁先生、张武装先生的帮助!李吾铭先生协助校稿!感谢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雅中学的大力支持!感谢在资料搜集过程中给予帮助的朋友们!

   本书特色   

◐附黄牧甫增补年谱,且录珍贵信札二十通 
第三册有增补年谱一篇,约五百条,不仅将具年款印作及同年重要资料的清晰图片附列于谱中每年之后,且录入黄牧甫珍贵亲笔信札二十通。

◐印刷优良,原谱对照相差无几 

本书底本优质,采用雅昌现代复制古画技术,且原谱渗透到制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

▲ 本书与原谱对比


◐两种版本可选 
本书共两种版本:精装蓝本、精装红本。

两种版本内容相同,蓝本附编号插页;红本编号插页有编者签名,且附赠“行己有耻”印花一张。


▲ 实拍书影

▲ 编号插页

▲“行己有耻”原石印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