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士陵以及他的朋友圈专题雅集

 栎阳钓晚 2023-11-01 发布于贵州

       在中国篆刻史上,黄士陵可谓是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黄士陵早岁学印,以浙、皖二派为宗,后又习赵之谦面目。终于浙、皖两派外另辟蹊径,其追求还原三代吉金文字最初面目的艺术思想,及其光洁线条与看似平和结体的印风,被篆刻界称之为“黟山派”。他的印学创作思想不仅对后世篆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更是带动了岭南一地之金石学风。

      一个艺术家的交游,通常会对其艺术成长和审美品味等方面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历来学者对艺术家交游方面的考订都非常重视。丁酉初夏之吉,[半日画荟]在杭州滨江四时嘉至轩举行以“黄士陵以及他的朋友圈”为主题的雅集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藏家朋友们欢聚一堂。此次雅集有幸请到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先生做为本次活动的学术主讲,为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唐存才先生从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黄士陵篆刻印拓开始,向我们讲述了黄士陵生平以及生活状态,深入浅出的讲解黄士陵篆刻艺术的成长过程和对文字系统的梳理,以及42岁以后个人艺术面目的形成过程。最后唐存才先生还与大家分享了对黄士陵卒年考订的学术成果。以下引用唐存才先生《黄士陵生平及艺术史料研究四则》一文中“黄士陵最晚年的博古四屏”一段部份文字:“以往学者研究黄士陵生平皆认为黄氏卒于清光绪戊申年(1908)正月初四,享年60岁,正月初四前尚刻有白文印'古槐邻屋’。直至20世纪90年代韩天衡先生于古歙文物商店得黄士陵为方文寯刻印二方,年款为戊申长至,按常理黄士陵戊申正月谢世,此印必伪,然而印风的特征、用刀的老辣熟练无一不是黄士陵亲制,又见台湾曾绍杰藏黄士陵刻朱文印'伯吾所宝’,款曰:'仿汉竟文刻为伯吾世讲。士陵时年六一’。韩天衡先生遂考定黄士陵卒日有误,应为1909年。

      但问题是这一年中除正月初刻'古槐邻屋’印外,黄士陵其他作品始终未见,史料记载黄士陵是冬季因与同父异母的兄弟为地产在安庆官府打官司,气愤之极引发哮喘病而去世的,即使这一年身体病弱也不至于其他书画篆刻作品一件也没有,从'古槐邻屋’印看,当是神完气足的。这个问题直到数年前,黄山宝牧斋主人出示1995年10月于徽州得藏黄士陵篆书八言联,联文:'惟忠惟孝禀天所赋,学诗学礼演圣之谟。’款署:'著雍涒滩易月,穆甫黄士陵。’按星岁纪年法考知此年为戊申年十月,我们终于见到第三件能佐证黄士陵卒日有误且为重要的纸本书法作品。

       步黟堂甲午秋得藏《博古四屏》则以其中的考据点再次证实了黄士陵卒日后移的历史原貌。最为重要的是落款为戊申年夏四月,清晰地表明此《博古四屏》的创作时间已过正月,这也是迄今传世黄士陵绘画最晚的作品了。对于某些历史问题的考释,逻辑合理性不妨是最为重要的思维依据。'古槐邻屋’印的使用,按以往学者之说黄士陵正月刻'古槐邻屋’印,才隔两三天于正月初四谢世,那么此印使用仅此两三天之内,事实也证明迄今未见黄士陵正月初一至初三有书画作品传世并钤此印,四屏中《商祖己甗》首次看到了'古槐邻屋’印的使用注定理了那是正月初四后发生的事。另外,类似的情况是黄士陵外甥叶玉宽选编《黄牧甫印集》中存白文印'老穆六十后作’,未见边款,此书皆以黄士陵家藏黄氏刻印留样的稿本成书。通常情况下,此印可能刻于60岁前,但一定是60岁后才使用即过戊申年春节,我们也是首次看到黄士陵四月作博古《奰簋》中钤盖了此印。至此,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说明前人所述黄士陵卒于戊申年正月初四是错误的,黄士陵之子黄少牧在《黄牧甫先生印谱》跋中言其父殁于戊申年,综合传世的戊申年这几件书画篆刻作品及黄士陵冬季与同父异母兄弟在安庆打官司的史料,应可推定黄士陵卒于戊申年冬日,又1909年春节为1月22日,即己酉年新年开始,黄士陵'伯吾所宝’款'六一’。应是黄士陵按公元纪年作年款,当然此印作于1909年元旦至1月21日之间当无疑义。”

       而后穆鼎宇先生、何华峰先生、张奕辰先生、李赟先生先生、仇海滨先生等师友分别与大家分享了各自的收藏经历与艺术见解。

唐存才先生向大家展示目前所发现黄士陵最早年印作之印拓。

一墙黄士陵

黄士陵最晚年之画作

黄士陵晚年著名的“古槐邻屋”白文印,第一次看到在作品上出现。

对考订黄士陵卒年有重要意义的“老穆六十后作”白文印,也是迄今为止第一次发现在作品上使用,亦可证黄牧甫之卒年当是六十岁之后。

张奕辰先生的藏品黄牧甫绘“丁子鼎”全形并跋

以下为黄士陵的“朋友圈”:

端方,湖广总督,黄士陵1902年~1903年入端方府幕府,协助端方编著《陶斋金石录》、《陶斋藏石记》等。黄士陵去世,端方为其书挽联:“执竖椽直追秦汉,金石同寿,公已立德,我未立言;以布衣佐于卿相之间,富贵不移,出为名臣,处为名士。”

陈灃,与黄士陵交善无从知,然其弟子梁鼎芬,任广雅书院第一任山长,与黄牧甫多有往来,且时间跨度亦较长。

此梁鼎芬对联中“鼎芬学书”一印即是黄牧甫1890年为其所刻。

1887年,黄牧甫自国子监归来,第二次到广州,入吴大澂幕府,协助吴大澂编拓《十六金符斋印存》及扩编《说文古籀补》。

褚德彝1902~1903年,同客鄂州端方幕府。

做为老乡的黄宾虹与黄牧甫亦有一面之缘,据载1900年黄宾虹曾访黄牧甫,向其请教篆刻之刀法。

王同愈,1887-1888年间,与黄牧甫同客吴大澂幕府,故有同门之谊。王同愈自用印多出黄牧甫之手。1888年吴大澂调任河东总督,王同愈随行,黄牧甫曾刻印以赠,为其送行。

邓尔疋,私淑黄牧甫,虽未与黄牧甫有直接交往,然其治金石文字之学为黟山派民国以后重要的一脉。

潘飞声,南社成员,黄牧甫曾为其治印十数方。

下为敦堂赵云先生所藏《黄牧甫印谱》原拓本,疑为黄牧甫亲拓。

下为唐存才先生藏张鲁庵版《黄牧甫印存》原拓本

唐存才先生藏《黄士陵早年印谱》,对黄牧甫印风的成长过程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学习价值。

四时嘉至轩藏《颉颃楼藏印(黄士陵卷)》印谱(帖后有部份印拓详图)

黟山派篆刻

黄牧甫为钟锡璜刻名章。1900年前后,钟氏兄弟大量购藏古字画,收藏印皆出黄牧甫之手。

黄牧甫之子黄少牧篆刻

冯康侯,私淑黄牧甫。

黄牧甫弟子易大厂篆刻作品

邓尔疋弟子(外甥)容庚篆刻作品。容庚先生为近现代著名文字学家,也是黟山派重要传人,其篆刻难得一见。

通过几代黟山派印人的篆刻作品欣赏,惊奇的发现,黟山派早期印人,其边款多刻在印之内侧,而非我们常通的印之左侧,我想其中必有原由。

下为四时嘉至轩藏《颉颃楼藏印(黄士陵卷)》印谱之部份印拓

        下期半日画荟雅集主题《三百年金石题拓》,

                                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