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脐化湿汤临床应用体会

 陈氏中医馆779 2019-02-26



  【摘要】《傅青主女科》有方“温脐化湿汤”,治疗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笔者在应用该方时不拘于月经病,凡寒湿在腰脐、任督,皆有良效。傅青主在使用该方时,对疾病病机的认识为:下焦寒湿相争。他认为“寒湿乃邪气也。
【关键词】傅青主;温脐化湿汤;中医中药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09-0017-01
  《傅青主女科》有方“温脐化湿汤”,治疗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该方原书治疗妇人下焦寒湿相争之经水将来三五日前而脐下作疼,状如刀刺者;或寒热交作,所下如黑豆汁。原方:白术(一两,土炒)、白茯苓(三钱)、山药(五钱,炒)、巴戟肉(五钱,盐水浸)、扁豆(炒,捣,三钱)、白果(十枚,捣碎)、建莲子(三十枚,不去心)。笔者在应用该方时不拘于月经病,凡寒湿在腰脐、任督,皆有良效。
  傅青主在使用该方时,对疾病病机的认识为:下焦寒湿相争。他认为“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於下焦。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为血室,均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气日衰。寒气生浊,而下如豆汁之黑者,见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湿而温其寒,使冲任无邪气之乱”。 他对该方的方解认为“此方君白术以利腰脐之气;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脉;扁豆、山药、莲子以卫冲脉,所以寒湿扫除而经水自调,可受妊矣。倘疑腹疼为热疾,妄用寒凉,则冲任虚冷,血海变为冰海,血室反成冰室,无论难於生育,而疼痛之止,又安有日哉!冲任之气宜通不宜降,故化湿不用苍术,薏仁”。
  该方用药看似平淡,但对下焦寒湿确有意想不到的疗效。妇人月经病多有任督寒湿之症,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凡寒湿在腰脐、任督也有良效。笔者曾治一妇人全身畏寒,背部尤甚,夜间睡眠必须穿羽绒背心,盖厚被才能入睡。多方医治年余无效,曾服用火神派方药20余副,附片用量每剂达200g,也无甚效果。余处方温脐化湿汤原方加桂枝10g水煎服,一日一剂,7剂大病若失。分析为何大剂量附片无效,而温脐化湿汤有良效?盖附片辛温散寒温阳,但无利湿之功,湿不去而任脉不通,任脉不通,督脉也不畅,故阳气不能周流全身,现全身畏寒;背为太阳,阳气不通,畏寒更甚。温脐化湿汤以白术为君,以利腰脐之气,更有利腰脐水湿之功;腰脐气通水利,任督有通畅之机;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脉,更能助白术利下焦任督寒湿;用扁豆、山药、莲子以卫冲脉,冲脉调,任脉得养,寒湿将无所入;仿五苓散用桂枝、茯苓通阳利水,更能解背部畏寒之证,任督二脉调畅,自无畏寒之状。
  温脐化湿汤不仅能治下焦寒湿所致的月经病,也能治任督寒湿所致的上部畏寒,还能治阳气不下行所致的双膝冷痛、畏风。典型病例:陈某,女,40岁,2012年7月4日初诊,双膝冷痛、畏风3月,遇暖病缓如常人,无特殊不适,查双膝略凉,活动自如,无压痛,舌淡苔白,脉沉细。处以温脐化湿汤原方加肉桂5g、白芥子10g、怀牛膝10g。服药一次,当晚冷感减轻,服完4剂痊愈。
  温脐化湿汤用药不多,但配伍用药精良。该方用巴戟天、白果以通任脉具有点睛之功。特别是白果的用法,更有独到见解,是它处不易见到的。在傅青主的所有处方中有四处用了白果:一为治经水将来脐下先疼痛的温脐化湿汤,二为治黄带下的易黄汤(山药、芡实、炒黄柏、车前子、白果),三为治产后肉线出的两收汤(人参、白术、川芎、九蒸熟地、山药、山萸、芡实、扁豆、巴戟、杜仲、白果),四为治小便不利方(人参、茯苓、莲子、白果、甘草、肉桂、车前子、王不留行)。在治小便不利方更是明确提出了白果的妙处:“尤妙在用白果,人多不识此意, 白果通任督之�,走膀胱而引群药”。在治黄带的讲解中提到“世之人有以黄带为脾之湿热,单去治脾而不得痊者,是不知真水、真火合成丹邪、元邪,绕於任脉、胞胎之间,而化此�色也,单治脾何能痊乎!法宜补任脉之虚,而清肾火之炎;山药、芡实专补任脉之虚,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脉之中,更为便捷,所以奏功之速也”。傅青主运用白果通任督的功效,与莲子的配伍,能引心火下行入于任脉而温任督;与巴戟天配伍能温通任督:与白术配伍能利腰脐;与山药配伍能填补任督;与扁豆、茯苓配伍能利任脉中水湿。总结傅青主温脐化湿汤妙用白果旨在通任督,引药入下焦任督二经,而治与任督二脉有关之病证,实有确切疗效。
  温脐化湿汤以白术为君利腰脐也是该方一特色,也是命名的主要原因。白术在《别录》中谓其功效“利腰脐间血”,白术配巴戟天更能温脐利腰。在《辨证录・腰痛门》中记录了治腰痛方十二方,皆重用白术,其治跌打闪挫,以至腰折不能起床之续腰汤,更是重用白术半斤与熟地一斤成方,起到利腰脐,续血脉而止腰痛。故温脐化湿汤略行加减也可用于各种腰痛,也因该方有利腰脐、通任督之功。
:温脐化湿汤方药组成如下:

炒白术30g白茯苓10g炒山药15g巴戟15g扁豆15g白 果10g莲子10g炙香附12g肉桂10g乌药10g赤芍15g川芎 12g酒当归10g延胡索15g刘寄奴15g没药12g炮姜10g 方中自术,巴戟,白果温中补肾,燥湿,通任脉:扁豆,山 药,莲子卫冲脉:肉桂,炮姜温经散寒:香附,乌药,延胡索散 寒理气止痛;酒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行瘀;没药,刘寄奴 破血散瘀通经;全方共奏温中补肾,理气通经止痛之功. 温脐化湿汤源于《傅青主女科》,专治经水将来脐下先疼 痛,状如刀刺者及经水如黑豆汁之症,傅山先生认为该症貌 似血热之极,实则下焦寒湿相争.病机是寒湿满二经而内 乱,两相争而作疼痛,邪愈盛而正气日衰,治宜利其湿而温其 寒.此外《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对经前腹痛病机有如下 阐述:"痛在经前气血凝,气滞腹胀血滞痛."说明了经前腹痛 因寒湿相争,常兼见气滞血瘀病机,并进一步说明因气滞血 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治疗中应兼用理气解 郁,活血祛瘀药物,并根据兼症选用药物,若兼胃痛恶心,呕 吐清涎可加用吴芋,小茴,砂仁,毕澄茄;若兼腹胀,腹坠气滞 明显者,加用木香,枳壳,槟榔等;若血块多,血瘀明显加用参 三七,浦黄,五灵脂,泽兰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