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卫国 今天的社会问题是昨天的教育过程,今天的教育方法是明天的社会现实。我们说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就像柏拉图《理想国》洞穴里面的人总有一天要走出去一样,我们不应该为了让孩子们上大学而丢掉他们生活的能力,更不应该为了极少一部分孩子的升学而丢掉大部分孩子的人生前途。 我经常看到一层一层的基层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尽管他们都希望把家乡、把地区建设好,但是苦于没有甘心奉献的人、缺少有创造精神的人。前一些日子,我回老家看了看,见到了村支书,也见到了昔日的同学,还是那个样子,要说有一点改变无非老了一些。回来的路上我在想,也是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当我们的学校在竭尽全力地让一部分学生考学的时候,怎样让升学无望的孩子不掉队、不沉默、不退却,每当我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有一些人认为我不合时宜,不适合当校长,其实,他们这些人根本不懂我的心,你知道吗?学校找一个打扫卫生的、做饭的、看门的、维修的多么难?为什么难?还不是钱的问题,除此之外就是劳动态度问题、心灵道德问题,这令我十分困惑。如果我说这是前些年学校教育造成的,那一定会遭到强烈的反对,今天没人反对是因为我仍是一个无名小卒,喊叫吧,根本不会理会的。如果想的稍微广泛一些,那么问题就更多了,教育犯下的罪孽就更大了。你看看,不论什么样的单位都在跟懒惰治气,学校也对老师用指纹机、上课抽查、处罚;大街上汽车乱开乱停;人们随地乱扔乱吐、酗酒滋事;广场大妈乱舞;无故离婚、随意弃婴的;大街上的临时厕所一临时就是八年,过往人群遭受臭气熏天的折磨;我又听说小区绿地变成自留地了,月季牡丹改种豆角茄子,竟有人写论文登报纸要取经新加坡。我的肺快要炸了,别说学习新加坡,就是从火星上回来也会束手无策的,问题是说话的多,干活的少。我记得上一次我说过解决厕所卫生问题,一大帮人开会开了一个小时,就是一个人打扫一下也不过半个小时,但是他们必须开会,因为会后打扫卫生的绝不是这帮人。当我看到超市里的购物车三只轮子都不能转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一只转着的轮子是多么的无奈啊!啰嗦了半天还地回到教育上来,回到学校这个阵地上去。如果说功利主义成就了一部分人的事、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心,那么同样这把双刃剑也害了一部分人、甚至比害人甚至又甚的社会危害。如果说教育的传家宝是教书育人,那么我们可是丢了“育人”一宝;关键是有几人能醒得它何等地价值啊!来吧,咱们穿越一下,看看三千年之前《诗经·葛覃》里面是怎么开展教育的,好不好? 言告师事, 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 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 归宁父母。 它是说什么呢?是说妙龄的未婚女子要向老师学习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叫“妇功”,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习一门生活的技能,在这一个“男耕女织”的时期,学习葛布的纺织、葛衣的裁制;学习勤俭持家的妇德,如果喜欢睡大觉的女孩子,那就要打单身了;学习干净整洁,衣服怎么洗、用什么洗,特别是内衣和外衣在洗的时候要用不同的清洗材料,同时要分清哪些是需要洗、哪些是不需要洗的,放的时候就不能乱放一气了,不能像有些懒惰女子天天从一堆脏衣服堆里找干净的穿,这不行,肯定要打单的;最后是学习爱惜这些葛衣,因为她们自始至终参与葛衣制作过程的劳动,所以学习起来应该是乐意的、轻松的、愉快的。所以你看那个时候夫妻之间十分地恩爱,后来的牛郎织女故事成为人间的爱情佳话,《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多神仙啊!不像现在的小两口一吵架就升级“不能过就离婚”。 我讲的时侯,大家一听哈哈一笑烟消云散去了。其实,我们想一想,上学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吗?那我说教育是生活的预备没错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