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凯利: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之我见

 昵称62163104 2019-02-27

【李凯利专栏】

原创作者|李凯利(女,二级教师,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红糟房小学校任教语文)

本文为李凯利老师原创投稿,首发李凯利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凯利小语”,版权归原创作者李凯利老师所有

▲李凯利老师

人常说,“教育教学不分家”。能做好教学工作,说明你是个优秀的“经师”,做好教育工作,你就是个优秀的“人师”,而好的老师一定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

做好德育工作,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心理教育工作者就是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那么,心理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素质呢?

一、全面准确的理论知识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情,我们却总是嫌她不够美,一定要堆砌各种各样优美的词语把她装扮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在这种诗情画意、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很多人开始忘记了教育的更为重要的性质——那就是,教育是一门科学。

心理学就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广泛阅读《心理学基础》《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准确识记心理学概念和规律,为实践操作打下良好基础。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者,还需学习《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特殊儿童心理学》,为辅导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好准备。

二、值得信赖的咨询能力

(一)亲和力

小学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言谈举止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亲和力。比如,穿着浅色服装,化淡妆,避免对学生造成过大心理压力;减少配饰,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面带笑容,语言温和,增强亲切感,为学生提供坦诚倾诉的心理基础。

(二)共情能力

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共情能力,能设身处地体验学生的处境,感受和理解学生的情感,并能基于学生的处境和情感状态,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增强信赖感,采用科学的辅导策略,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共情能力要求心理教育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和敏锐的情绪识别能力、博大的情绪接纳能力。

(三)高尚的道德修养

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位受访者,不能因为学生反应的某些问题出自人性的阴暗面,或者学生反应的情况自己没有接触过,抑或自己一时没有相应的辅导策略就敷衍了事、或者嘲笑学生,削弱心理辅导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对学生造成不可逆的心理创伤,对后续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

(四)清晰的对象意识

心理教育工作者应通过理论学习清楚认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普遍规律,同时,还应通过细致地观察捕捉到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并重视这种差异,针对性地提供辅导帮助,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心理辅导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经师”与“人师”的统一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心理教育工作者理所应当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身份。所以,在此建议所有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一起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