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禅缘 2019-02-25 20:05:40 学历史可以知得失。学中国书法,也一定要学一点中国书法史。了解中国的书法史,你会惊诧于它的源远流长;沉醉于它的博大精深;知它的流传嬗变;爱它的姿态万千。也因此更理解书法,更热爱书法。 中国的隶书,自汉代趋于完善之后,依然按照简化和美观的方向继续发展着,最终走向了楷、行、草书。而楷书自魏晋至今,几千年一直都是最为通行的字体。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流行最久,影响最广,遗产最丰,成就最大,最为璀璨夺目的一种书体。因此书法史中楷书一节,也是最难简而概之的一节。 关于楷书的创始人和确切的年代,说法很不一致。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里说:“上谷王次仲善隶书,始为楷法”,而唐李阳冰却说:“钟繇善隶书,始为楷法”。此外,还有很多不同说法,都各有异同。王次仲相传是后汉人 ,楷书作品已经见不到。下图是魏钟繇的《宣示表》。尚存隶法古意,含蓄高雅,对后世影响极大。 东晋以后,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书法家。楷书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由于开始了南北朝对立时期,书法出现了不同风格。南朝如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智永等,书法多长于圆笔,字体风流蕴藉。北朝有索靖,崔悦,卢湛,高遵等,善用方笔,风格雄奇朴拙。北朝多碑,后世统称为魏碑。值得一提的是,盛唐之后,南派书法,特别是二王一脉,备受推崇。北派魏碑则直到清代中期,才又在当时“尊碑抑帖”的风气下,重新得到重视。 王羲之小楷乐毅论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 智永楷书千字文 北朝郑道昭郑文公碑 北朝张猛龙碑 北朝张黑女墓志 到了唐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文化艺术也都得到空前发展。书法,尤其是楷书,法度严谨,精益求精,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达到中国书法史上的最鼎盛时期。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李邕,徐浩,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无不自成一体,为后世所楷模。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欧阳询九成宫碑 褚遂良倪宽赞 ![]() 薛稷信行禅师碑 ![]() 李邕麓山寺碑 ![]() 徐浩不空和尚碑 ![]() 颜真卿颜勤礼碑 ![]() 柳公权玄秘塔碑 ![]() 钟绍京灵飞经墨迹 ![]() 唐末五代,战乱频繁,有成就的书家很少。只有杨凝式对后世,特别是对宋代影响较大。 杨凝式韭花帖 ![]() 整个宋代,也是书家辈出。行草书成就较大,楷书则不及唐代。倒是那个“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的皇帝宋徽宗,自创“瘦金体”楷书,功力深厚,且有自己独一无二的面貌。 ![]() 元代书家,最著名的是赵孟頫。他对前代名家书法,无所不学,无所不精;博采众长,各体俱佳,尤得二王之妙。他的楷书,用笔圆转遒丽,结体风神妍丽。于唐楷规模外,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称为赵体,与唐代楷书鼎盛时期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列,共为书学楷模。 赵孟頫胆巴碑 ![]() 赵孟頫小楷汲黯传 ![]() 明代书家,大多长于行书,单纯的楷书写的较少。杰出的楷书家不多,而且都没能超越前朝。当时擅长楷书的有沈度,王宠,祝允明,文征明等,流传的楷书作品多为小楷。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沈度,因为皇帝的推崇,读书人竞相模仿而形成了流行一时的“馆阁体”。 沈度的《敬斋箴册》 ![]() 王宠小楷 ![]() 文征明小楷 ![]() 祝允明小楷 ![]() 清代的楷书,早期延续“馆阁体”的影响。人们称为帖学时期。乾隆以后,金石学大兴,书法也随之改变了方向。魏碑得到了大力推崇,人们称之为碑学时期。这一时期,从古文字和大量出土文物中汲取营养,求异图变成为书法主流。清代中后期书法创作十分活跃,流派纷呈,蔚为大观。楷书虽然力求摆脱前人窠臼,但成就总的来说不如其他书法门类。 钱沣楷书 ![]() 赵之谦楷书 ![]() 张裕钊楷书 ![]() 金农楷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