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太阳当空照917 2019-02-27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黑格尔把希腊看作西方人的精神家园,认为西方现世的科学、艺术以及一切 “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都是从希腊世界中直接或间接地传承而 来的5^希腊文化以其自由的个性和卓越的成就而著称于世,而在璀璨夺目的 希腊文化园圃中,哲学更是因其精美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而成为一朵最绚丽的 奇葩。
虽然希腊以外各古老文化——中同、印度、巴比伦、埃及等——都曾在自己 最原始的文化形态(神话、史诗等)中表述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但是使哲学从神 话、史诗和历史叙事诗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知识体系,这却是古 代希腊人的独特贡献。亚里士多德认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哲学作为一门超 越实用目的的、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的自由学术,最初起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 “惊异”;而当“人生的必需品以及使人快乐安适的事物几乎全部获得了以后”, 这种“惊异”就会引导人们把眼光投注到具体的功利目标之外,去探寻宇宙最根 本的原理与原因,从而使哲学这门“最神圣的学术”得以产生。©倘若如亚里士 多德所言惊异”和“闲暇”是哲学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那么它们充其量只是 哲学产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其充分条件。因为在东方诸古老文化中,同样可以 找到这两个条件——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是人类的共性,而“闲暇”却为东方专 制国家中的一切特权阶层所享有。由此看来,除了“惊异”和“闲暇”之外,希腊 哲学的产生还有其更加深刻的原因。几乎所有的后世哲学家都认为希腊民族是 一个具有思辨禀性的民族,这是希腊民族不同于所有东方各古老民族的独特之 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希腊人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思辨性格的民族的? 公元前1600年左右,从多瑙河流域来的一支游牧部落阿卡亚人来到了希腊 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土著,并带来了游牧部落的迁徙性和掠夺性的习气。由于希
①黑格尔箸,贺麟、t太庆译:《哲学史讲演珙》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57贞。
②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h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S寅。 腊地区资源贫乏,可耕地很少,但三面临海,周围布满无数大小岛屿,适合于航海 经商而不适合于农业经济,这就给阿卡亚人提供了充分发挥其冒险精神和开拓 精神的广阔大地。这个民族对于海上贸易、海盗行径和跨海殖民事业有一种天 然的适应能力。公元前12世纪,又一支更为剽悍的游牧民族多利亚人从北方汹 涌而来,推动了希腊本土居民继续向外移民。希腊人以其惯于迁徙的民族特性, 充分利用了希腊半岛所提供的极为有利的商业和海运条件,通过贸易和商品生 产建立起一个个由商业和海h交通枢纽自然形成起来的城邦。这些城邦居民的 H常必需品大部分依赖进〖】,而他们的手丨:业产品也主要是为了出口。以这种 生产方式为基础,这些城邦的组织形式也就不可能再沿袭古代氏族社会的血缘 纽带,而是建立在以奴隶社会的私有制为原则的契约关系和法制规范之上了。 希腊商品经济和私有制的发展导致了跨氏族、跨地域的频繁交换,导致了外来居 民的混杂、血缘关系的淡化;而为了维护这种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于是就产 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和氏族的法的习惯之上的雅典普遍适用的民族法”①。希 腊城邦社会是在商品经济冲破了原始氏族公社血缘关系束缚的基础上,以个人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为基本原则而形成起来的,这种适应商品生产和公平交换所 建立的城邦奴隶制国家,其政治形式必然会日益走向工商业奴隶主民主制。
公元前8世纪以后,新兴的希腊文明就以其分离主义和自由主义的城邦社 会而与东方幅员辽阔的专制帝国(埃及、波斯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希腊城邦 作为国家来看,地域狭小、人口有限(希腊最大的城邦斯巴达面积不过3000平方 公里,而雅典城邦在其鼎盛时期的人口也不过40万〉,其政体形式也各不相同, 但是每个城邦都是一个公民的集合体。在这些公民集团中,无论是实行君主制、 僭主制还是民主制,都必须遵从一定的法律规范。法律是希腊人的生存之本。 事实上,城邦正是由于一般性的立法而获得其本质的规定性的,梭伦、吕库古等 立法者也因此而成为希腊城邦的真正缔造者。城邦生活中将普遍性的法律确立 为不可动摇的圭臬的做法,使希腊人养成了一种把抽象的原则看得比感性的生 活更加具有本质性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城邦时期的神话传说中, 从而突出了司法或正义女神狄克(Dice)、命运女神模依拉(Moirae)、必然性之神 亚男克(Anance)等神灵的重要性,而在希腊悲剧中决定着阿伽门农、阿喀琉斯、 奥瑞斯提亚、俄狄浦斯等英雄的悲剧性结局的也正是那个不出场的命运和必然 性。汶种力阁认紛纭复杂的现象昔后去杷据某神本质袢和枏滙件的或原 的思维习惯,这种试图为变幻无常的现实生活寻找某种恒定性和统一性的尺度 或规范的心理倾向,最终形成了希腊人的思辨性格。黑格尔认为,希腊的精神就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丨08页。



是“尺度”和“限制”,就是将规定性给f那些不可度量的东西。①而这种关于 “尺度”、“限制”或“规定性”的意识,正是在城邦社会的法制生活中逐渐培养出 来的普遍意识,它是东方那些处于专制集权状态下的古老文化所不具有的。
正是由于现实生活中的这种强调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尺度”意识(或法律意 识),酝酿r希腊人探索宇宙本原和万物根据的哲学冲动。在希腊哲学产生之 初,哲学与科学以及一切知识领域都是水乳交融的,在希腊语中,“哲学”
(cpO^crmpicO—词的本义是“爱智慧”。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一切与知识有关的 内容都可以纳人哲学的范围。亚里士多德曾经把自己的哲学划分为“第一哲 学”和“第二哲学”,所谓“第一哲学”是指关于“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 的学问,即实体哲学或形而上学;“第二哲学”则是指广义的物理学或自然哲学。 而从狭义t来说,只有那种探寻事物的一般原理和原因、追问自然万物的本原和 根据的知识,才能称得h是真正的“智慧”,用亚里上多德的话来说:“智慧就是 有关某些原理与原因的知识。” ©对这种“智慧”的热爱与追求(即亚里士多德的 “第一哲学”或形而上学),才是真正意义t的哲学。就此而言,真正的哲学是离 感觉经验最远、最少实用性和包含着最普遍的原理的知识体系。如果说广义的 哲学即一般意义上的知识探索是世界各个古老文化都共同具有的话(它的前提 条件就是“惊异”和“闲暇”),那么狭义的哲学即对于自然万物的最普遍的原理 与原因的探索,却是希腊民族所首创的一门独立学术。这种试图超越经验性和 实用性的现象世界去寻找万物的统一性根据或本原的哲学冲动,植根于城邦时 代的希腊人对法律、正义、命运、必然性等一系列普遍性范畴的尊崇之中。这种 对普遍性范畴的尊崇使希腊人习惯于认为,纷纭复杂的宇宙万象是受某种统一 的根据所制约,具有一种本质的规定性,正如自由散漫的城邦生活是受某种法律 体系所制约,普遍的立法原则构成了城邦这个公民集团的本质规定性一样。这 种由于城邦现实生活时造就的心理倾向和思维4惯,使希腊成为一个思辨的民 族或哲学的民族。
在希腊,哲学不仅与科学,而且与宗教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罗素认为, 哲学乃是某种介乎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就其研究的对象范围而言,哲学与 神学一样都具有超越性;而就其使用的方法而言,哲学则与科学一样诉诸理 性^③希腊哲学最初表现为自然哲学,它是人们研究自然现象的理论结晶,最初 的一批希腊哲学家,无论是爱奥尼亚学派还是大希腊(南意大利)学派的哲学家 们,都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深受希腊宗教的深刻影响。
»格尔茗,贺麟、丨太庆i予:《哲学史讲演4》第一卷,商务印15馆1959年版,第161贞„ 亚里t多德著,吴寿彭译:《形而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3页。
罗素著,何兆武、李约瑟译:《西方哲学史> 丨1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页。
如果说从米利都学派一S到原子论者寻找万物的质料和元素的做法更多地体现 了 然科学的研究方式,那么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到‘拉i图哲学探索万物的 形4和丨旱吵的做法则更多地延续r希腊神话中命运决定论的思想传统。希腊人 木{k是-二1擅长思辨的民族,而[1也是一个热爱神灵的民族,因此对于希腊哲学 的研究不应该脱离,时的宗教背景。希腊多神教的浓郁氛围不仅表现在希腊的 史诗、悲剧和艺术作品中,丨衍丨[也在抽象的哲学思维中打下了深深烙印。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希腊背学的发展,总的来符吋划分为个大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从泰勒斯创希腊哲学开始,直到爱利亚学派 对自然哲学的超出,其中贯穿着的核心问题是万物的本原问题,所纠缠的基本矛 盾则是:本原的性质是“无定形”还是“有定形”的?米利都学派都是“无定形” 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水”、“无定形的东西”和“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是 最早的“有定形”学派,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数”;赫拉克利特则是两派的统一, 把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既是无定形的,同时乂是自己给自己定形的“火”。到了爱 利亚学派,有定形和无定形又分裂为作为真理的“逻各斯”和作为意见的“自 然”。真理作为“一”和“存在”髙高在上,得到最高的推崇;意见则作为“多”和 “非存在”遭到贬抑,何也并没有完全被抛弃,哲学开始显出自己的层次结构来。 这就为第二阶段作了铺垫。
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t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其中贯穿 着的核心问题是存在和一的问题。哲学家们按照各自的倾向分为两大流派,一 足通过“打碎”逻各斯所建立的“存在”和“一”而重构自然哲学,使之结构化,这 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的“原 子”所代表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二是通过对逻各斯本身的解构和重构,呈现出 作为逻各斯背后的“尺度”的人和神,即“努斯”(心灵),并由此建立起哲学概念 的思辨结构,所探讨的问题域已不再限于自然,而是主要转向了人的伦理生活和 社会生活,这就是由智者派的诡辩、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辩证法”所代表的唯 心主义的思辨哲学;最后是亚里士多德立足于柏拉图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而将 之推向体系化,使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也在这个体系的原理下被容纳于其中,从 而首次建立了一个尤所不包的形而上学大系统,在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和逻 辑学方面都达到了古希腊哲学的最高峰。这是希腊哲学的完成阶段。
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其中 贯穿的核心N题是人生如何达到“不动心”的幸福境界的问题,自然哲学(字宙 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则成为论证这一问题的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思想流派有 个:一个是伊壁鸠鲁派的感觉论的幸福主义伦理学,以德谟克利特购原子论自
然哲学为理论基础;一个足斯多葛派的理性主义的禁欲主义伦理学,以逻各斯主 义的宇宙论为理论基础;再一个是怀疑派对一切伦理学的解构,在理论h既解构 了感性自然,又解构了理性的逻辑论I只留下一颗力求超越一切的痛苫的心 灵。这就为新柏拉图主义以“否定神学”的方式进人到基督教的精神氛围准备 了思想前提。
自然观转变的契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