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颂歌

 昵称62450642 2019-02-28

  当文字还没有诞生之时,文明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得以传承,为了更好地记忆,人们将自己的悲欢离合与喜乐得失,编排成便于记忆的类似诗的语言形式,并配上音乐,通过唱的方式来传播,这便是最早的诗歌。任何伟大的古老文明的源头里,我们都能够找到不朽的诗篇,中华文明亦是如此。

提到中华文化的诗学遗产,《楚辞》和《诗经》是不能绕过的。

《楚辞》的表现形式在文学上被称为“骚体”,是一种近似口语的表达,或语言朴素,叙事达义;或悠扬婉转,形美词华;或恣意汪洋,慷慨陈词,随心随性,随遇随感。通过《楚辞》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中国诗词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进入《楚辞》的世界,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身影—屈原。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一方面劝楚怀王积极推行变法,强大自己的国家;另一方面,有效地联合东方六国,共同抗击秦军。但是,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屈原被两次放逐。公元前278年,流放中的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秦攻陷,自知无力回天,报国无望,在悲愤中投江自尽,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诚、纯洁与决心,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爱国情怀的最强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世的岳飞、陆游、文天祥等人的诗歌中都流淌着屈原的基因,并且2000多年过去了,中华民族仍在以过端午、吃棕子的方式,来纪念这个伟大而圣洁的灵魂,这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

相对《楚辞》而言,《诗经》在语言上就更加规范一些,更具有某种诗的韵味。现存诗歌305首,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种。

“风”即国风,是当时流传在中原地区15个主要国家的歌遥,反映这一时期的民风民俗,以及百姓的生活观、价值观,具有鲜明的生活气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比如,诗歌《摽有梅》描写了一个闺中待嫁的姑娘豪不掩饰地表达希望有德的君子来追求自己的心情,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婚姻观,也反映了当时环境的开放,是一个人人都可大胆追求幸福的社会。这些诗真实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心声,所以,古代有采诗官和采诗人定期向君王呈献这些诗,执政者通过这些诗来了解自己治理天下的情况。可以说,诗就是当时社会的晴雨表,正所谓,“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

“颂”即国颂,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古代统治者的颂歌,其实集中反映了人们追求政治清明、社会发展的决心,对滥用权力的政权也进行了毫不客气的讽刺和批判。

“雅”即国雅,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贵族阶层举行各种隆重仪式时所演奏的乐章,对研究中国社会制度和礼乐制度的变迁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从这个意义上讲,《诗经》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其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教育、家庭,乃至草木、禽兽、鱼虫之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与此同时,《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其所保留的韵律和音律之美,构成了中国诗词学的审美和创作源泉。“赋”即直抒胸襟,反映了中国人表里如一,爱憎分明的文化性格;“比”乃借物言志,表现了道法自然的生命智慧;“兴”托物兴辞,体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比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睢》,就体现了这些表现手法的合一:在春暖花开的时节,一个少年放情于自然之中,看到两只睢鸠鸟相亲相依的样子,想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于是,他大胆地去追求,终于将姑娘娶回家。这个场景是那么浪漫和谐而充满幸福。孔子讲,“诗三百,一言蔽之,诗无邪。”这不就是辜鸿铭先生所讲的“温文尔雅”吗?

李清泉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作者:李清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