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中药一起泡水喝的功效可概括为:健脾利湿,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可用于脾虚湿气较重及痰湿体质等人群。如平时头面部比较油腻,出汗黏腻,易长痘痘,易犯困,嗜睡,常感觉睡不醒,头身困重,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苔厚腻等。 1、茯苓:为利水渗湿之要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之功。常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痰饮内停,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其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证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伍使用。偏于脾气虚,湿气重者,常与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配伍。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之分,白茯苓偏于健脾宁心;赤茯苓偏于渗湿泄热。 2、陈皮:为理气药。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行气除胀,和胃之功。常用于脘腹胀满,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便溏泄泻,咳嗽痰多等症。陈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常与半夏、茯苓配伍使用,如二陈丸。 3、白术:为补气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常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食欲不振,不思饮食,脘腹胀满,脾虚泄泻,水肿,汗出较多及脾虚气弱所致的胎动不安等症;搭配枳实多用于脾虚气滞夹食积夹痰湿证等。 4、苍术:为化湿药,为治湿阻中焦之要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之功,常用于湿邪阻滞与脾胃,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症,视物模糊等症,搭配黄柏多用于各种湿热证,尤其偏于下焦湿热,搭配厚朴、陈皮多用于湿阻中焦或夹食积等症者。 5、猪苓:为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之功,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白带异常等症。常与茯苓、泽泻等配伍使用,如五苓散。猪苓甘淡渗泄,利尿作用较为强。且能够分利水湿,用于湿注带下,湿浊淋病,湿热泄泻等症。 6、厚朴:为化湿药。厚朴苦温,性燥味辛善散,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燥湿行气,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术、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 综上所述,诸药配伍,能够起到健脾化痰,燥湿利水,化湿和胃,行气消胀之功效。特别适用于痰湿体质人群调理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