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今世界需要“尚同”

 红谷斋主人 2019-03-01

              《墨子·卷·尚同中

(峻岫)

(原文)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至乎舍馀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臭馀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墨子主张尚同,他从人类诞生之初讲起,阐述“尚同”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他说:“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从当今回溯到人类之初,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里正、官长和法律的时候,人们的意见是很难统一起来的。“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见,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行动。十个人,就有十种想法,十种做法;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意见,一百种做法。众说纷纭,各执一词,难以统一。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意见是对的,做法是正确的。别人的意见、做法都是错的,于是就相互对立,相互攻击,纷乱不止。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即便是在家里,也弄得父子结怨,兄弟成仇,骨肉离散,难以和睦。“至乎舍馀力不以相劳,隐匿良道不以相教,腐臭馀财不以相分,天下之乱也。”以至于谁也不愿意帮助谁,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大,更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不但把好技术,好手艺封锁起来,隐藏起来,不教给别人,还要限制别人,制裁别人,甚至打击别人。多余的财富即使坏了烂了,也不肯分给别人,绝不吝惜人家,照顾弱小,更不懂得均富天下,自己才能发展进步。于是导致天下大乱。“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因为只准自己生,不准别人活,于是相互仇视就像禽兽一般,毫不留情。威胁逼迫,动辄制裁、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秩序,无礼仪,无法律,无规范,天下能不大乱吗!

人类的确经过了没有秩序,没有长官,没有权威,没有礼仪的童年。正是人类共同的命运,使人类懂得了生存必须“尚同”的道理。墨子看到了,人类社会没有秩序不行,没有礼仪不行,没有法律制度不行,没有爱心不行,因此才大声呼吁人类的“尚同”。

人的本性,是善?是恶?是儒家常常谈论的话题。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说:“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荣辱》]他又说:“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荀子·正名》]墨子不是儒家,他没有说人性恶,但是他承认,人生存第一,首先是活着,因此人必有自私,必有自以为是,必然排斥他人,必有奋斗,必然投身于竞争之中。所以才会十个人,有十种意见;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意见。而且各执一端,互不相让,以至于父子结怨,兄弟成仇,更有甚者四面树敌,以邻为壑,相互封锁,相互提防,相互攻讦,相互敌视,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导致发生流血的战争。

“性善论”看到了人类共生趋同,是命运共同体的一面,忽视了人类是在斗争中前进,在斗争中发展的一面;“性恶论”看到了人类残酷的生存竞争的一面,忽视了人类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共存共生的一面。所谓“尚同”就必须把“性善”、“性恶”这一对矛盾解决好,处理好,使之相互糅合,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非斗争不止,又非无原则地妥协投降。更不能自己要发展,就要独霸天下,一意孤行,损人利己,趁火打劫,甚至不惜动用炮舰,威胁使用武力,或者直接使用武力,“炮舰政策”在当今世界已经过时了,行不通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着共同的命运。人类的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交流日益频繁,各种文化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学习,相互依存,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不可须臾分离。因此人类应该有秩序,有规矩,有法制,有章程,以维护共同利益,和谐包容,共同发展。“尚同”其实就是“包容”,就是“融合”,就是“共赢”,就是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谁都不能特殊,谁都不能例外,谁都不能随意行事,谁都不能搞“唯有老子天下第一”。必须胸怀人类未来,大气磅礴,无私地帮助贫穷落后地区,帮助不发达国家人民,以求共创人类美好的家园。当今世界需要“尚同”,当今人类需要“尚同”。(署名文章  原创维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