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羲皇上人同故人 2019-03-01

在书法圈子里,笔法的传承一直都是很私密的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一样,不会轻易教给外人。东晋王羲之的笔法就是按照家族式来传承笔法的。那么,与他同一时期的北朝书法家郑道昭的书法又是如何来传承的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是哪三个方面呢?

第一:郑道昭的在书法上的价值与影响。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郑道昭是北朝最有名的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学习经历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从他所在的年代、地域以及他的书法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书法应该是学习北魏最初时期崔宏等书家的书法。然后,加入自己的东西,融而为一,最终成为独具一格的书法面貌。郑道昭传世的书法作品并不多,仅有一件《郑文公碑》,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他的书法继承了汉碑的精华,质朴刚劲,是一件非常值得学习的法帖。郑道昭在北朝的书法地位也是非常高的,被称为“北书圣”、“魏碑鼻祖”,是魏碑的代表书家。

第二:郑道昭的笔法和技法秘密。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从《郑文公碑》看,他的笔法非常丰富,追求线条的内涵,线条变化明显。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笔法、还有楷书的笔法。在结构上以平画为主,字形舒朗、逸趣横生。章法方面基本上是继承了隶书的章法。从技法方面就是,点画杂糅,线条生动。避免了单一的书法面貌。可惜的是,郑道昭没有书法理论著述流传下来,要不然,后世书家定能继承郑道昭的笔法。

第三:郑道昭的书法的传承,清代书家何绍基继承其面貌。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郑道昭的书法传播非常简单,在云峰山上,除了看到了他的《郑文公碑》,我们还看到一些他儿子的石碑、石刻,从风格上看,基本和他类似,这也同样反映了,书法的家族式传承脉络。随着北魏的灭亡,郑道昭家族也不复存在,他的书法似乎已经失去了传承,我们从有限的史料记载中,也没有发现关于他的书法的记载。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以后,魏碑墓志依然是主要的书法形式,但是从风格上看,线条柔软、结构松散,并没有继承云峰山上的石刻风格。隋朝统一南北以后,基本上继承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从风格上看简静平和,浑穆而流畅。我们从隋朝的《懂美人墓志》里看,也是典型的南北书风融合,但是基本上没有《郑文公碑》的影子。唐代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掀起了一股全国学习王羲之书法的高潮。除了初唐的少数楷书家,还在学习六朝碑刻,其他基本师法二王,也就是说,郑道昭的书法彻底失去了传承。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清朝中期,一些书法家,开始寻碑访石,《郑文公碑》也被发现了,不少书法家,都将其视为至宝,心慕手追,深入研习,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何绍基也是其中一位,但是他没有直接学习《郑文公碑》,而是继承了《郑文公碑》的理念,在魏碑的基础上,融合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尽可能追求丰富和变化,甚至是一个基本的笔画,也要力求内涵丰富。我们从何绍基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这种做法,和《郑文公碑》是一样的。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由此可见,书法中的取法很重要,但是书法理念更重要,所谓的理念,也就是独到的见识,在整个清代,除了,何绍基的见识独到,康有为也是一位见识卓绝的书法理论家。但是因为他的观点偏颇,后人对他也不是很重视。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从郑道昭到何绍基,魏碑的传承是断裂的。但对于何绍基而言,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他可以直接看到,郑道昭书法的原貌,中间没有其他书法家的涉入,也就不会有别的书法家对郑道昭书法的曲解。就像二王的书法一样,后世好多人都在学习二王,纷纷发表言论,阐述二王的书学理论,但基本上都是,各说各家话,一知半解,难窥其原貌。何绍基学郑道昭书法,成功的避开了这些困扰,这可能也是历史的机缘吧。

从魏碑之祖到清代第一高手,笔法传承中的不传之秘,你知道哪些?

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何绍基远不如郑道昭写的好,但是,两者也是各有所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也是必然的,也是书法在历史中传承的结果。毕竟他们所在的环境、时代都不相同。关于郑道昭和何绍基两人的书法,大家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