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书坛三株树”之倪元璐——狂人不走寻常路

 陇上撷英斋 2019-03-02
中国最专业的书画艺术品收藏学习、交流、交易平台,满足普通大众“亲近艺术、感悟生活”的文化空间!集书画交流、研讨、鉴赏、养生、文论于一体,旨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书画艺术,宣传高端书画人才,打造优质的书画艺术交流平台。

晚明书坛有三棵株树,黄道周,倪元璐和王铎。前面几篇文章已经对黄道周和王铎有所介绍分析,咱们这回来看看最后“一株树”倪元璐的书法人生。

谈起倪元璐,还要从黄道周的一个落水说起。黄道周尚未考中进士之前,经常在龙江之上泛舟钓鱼,一日船翻落水,在水中挣扎之际,恍惚被人引到了一处建筑中,上悬“倪黄馆”的牌匾。说来也巧,后来科举,二人同登进士及第;倪,黄又都以崇尚气节,志同道合,严正之气流于字里行间;明亡之际,二人皆以殉国,一个死于北京,一个死于南京。冥冥之中,似乎都有注定安排。

倪元璐,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中进士,崇祯一朝格外受皇帝青睐。崇祯八年官至国子祭酒,深受崇祯帝倚重。超拜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明朝祖制规定,户部官员不得用浙江人。倪元璐辞职不就,崇祯不许。崇祯帝对倪元璐非常眷顾,五日三赐对,并且还命倪兼摄礼部。崇祯十七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倪元璐整理衣冠,向朝阙而拜,在案上大书“南都尚可为。死,吾分也,勿以衣衾敛。暴我尸,聊志吾痛。”于是对南而坐,取布帛自缢而死。时年五十二岁。南明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倪元璐的书法风格独绝,自成一家。康有为在其所著的《广艺舟双楫》说:“明人无不能书,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这种新理异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笔质刚硬劲挺,郁勃而有气概,书法的线条中段不是一掠而过,有提按起伏和疾涩苍润的变化。二是枯笔的大量运用,形成强烈的墨色对比。这两点对于后世的碑学书家启发很大,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扬。

倪元璐作文主张“先驰骋纵横,物尽其才而后归于法”,这种理念反应在书法创作上,特别强调气势,上下字排列紧密,墨色浓重,笔力矫健,犹如奔马,收尾衔接,挟风扬沙,浩浩荡荡。艺术反映人生,书为心画,今天我们来欣赏倪元璐的书法作品时,我们就能明白他用笔凌厉震颤表现了他激情澎湃的胸襟,线条的疾涩与干枯,结体的紧凑与倔强,表达的是郁郁不得的情怀和生存的苦辣艰辛。这样的风格与倪元璐的人生命运是一致的,乱世动荡不安,人生悲剧,他这样的精神在国破君死的情况下慷慨赴义,以身殉节也并不难怪。

倪元璐与黄道周的书法基本上在二王之外寻找出路。倪元璐所书字势向右上倾斜,与黄道周相近。而用笔挺劲短促,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粗细变化。沙孟海先生说,倪元璐用笔和黄道周相同,比较有锋棱色泽;黄道周书法功利更深,倪元璐书法不如黄道周规模宏大。

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情感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情感合拍或者相一致的形式。书法成为一个很好的表达形式,这也导致了书法艺术风格上重大变革。传统的帖学追求的那种书案之上细细品味的韵味已经不能表达书家炙热的情感和困顿的人生,此时,山西的傅青主书艺已成气候,明末清初的又一位大师正在走向属于他的神坛,下回咱们接着说“傅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