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全文1071个字,1分钟即可读完。读完之后,会让你对领导的素质要求有一个新的认识。 曾国藩说:“天下最难的是当官”。这话并非是曾国藩凭空而发的感慨,而是他多年官场生涯的真实感悟。可以说,领导工作的复杂性比任何教科书中写到的都要复杂。 领导活动涉及到各个领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卫生。哪个领域的问题处理不当,都会给领导工作带来影响。 领导工作关涉到各个方面:上级、同僚、下属、群众、媒体。哪个方面的关系协调不好,都会给领导工作带来制约。 领导活动、领导工作不仅十分复杂,而且还非常深奥。有人说它“深不可测”;有人说它“深不见底”。 总而言之,“领导是门大学问”。为什么说“领导是门大学问”?
领导要“博闻多知”。因为领导活动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以领导干部既要明政治,又要懂经济;既要知天文,又要懂地理。领导干部应该是一个有着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
领导要“灵活运用”。领导虽然要“博闻多知”,但仅有“博闻多知”还当不了领导。如果“博闻多知”就能当领导,最有资格当领导的,应该是大学教授和博士。而事实上,许多大学教授和博士做不好领导工作。
因此,领导不仅要“博闻多知”,还要善于“灵活运用”。掌握了广博的知识,那只能算是“肚子里的学问”。要把这“肚子里的学问”,灵活运用到实际的领导工作中,那才是真正的有学问。否则,您背熟了兵书,却不能指挥打仗;您记住了决策的方法,却不能正确决策,那是不能算有学问的,顶多就是一个赵括。正如宋代著名文学家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领导要“远见卓识”。领导干部“博闻多知”,又能够“灵活运用”,应该说是有“学问”了。问题还在“小学问”,还是“大学问”。 “大学问”者,是不仅“博闻多知”,还会“灵活运用”,更具有远见卓识。 有“远见”,就是能科学地判断形势、预测未来。毛泽东同志就认为:“为着领导,必须有预见”;“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 有“卓识”,就是有卓越的见识,即对社会、对人生、对工作有独到、深刻的见解。有知识不等于有见识。中国古代把仅有知识而缺乏见解的人,称之为“学究”。“学究”者,知识虽然丰富,但没有思想的光辉。 在领导工作中,我们常说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首先要有思想。“远见卓识”,就是有思想的标志。
领导要“品德高尚”。古人云:“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要求。 由此而言,不是谁都能当领导,也不是谁都能当好领导。要当领导、当好领导,就得研究这门“大学问”,就得深谙这门“大学问”。 领导,简言之,就是带领引导他人来实现领导目标。没有这门“大学问”,怎么能带领引导他人?
|
|
来自: heshingshih > 《执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