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执法公正严明, 何以对法正杀人违法听之任之?

 昵称38194863 2019-03-03

【核心提示】三国时期,诸葛亮不仅是刘备的心腹和谋臣,也是蜀汉的丞相,他治理蜀国,一向以公正严明著称,但在法正做出杀人等违法乱纪之事后,诸葛亮何以置之不理,既不劝阻,也不予以制裁?

诸葛亮的公正严明是出了名的,在辅佐刘备治理蜀地时,也十分强调严刑峻法。一开始,大家还不能理解,因此惹来了许多人的怨恨叹息,其中就包括了法正。

就是否应该在蜀地实行严刑峻法,法正与诸葛亮曾有过一次争论:

法正认为,以前,汉高祖入函谷关,与民约法三章,结果秦地的百姓感恩戴德。如今,蜀汉借助权势之力占据一州之地,国家刚刚建立,还未对百姓施加恩惠进行安抚,却采取了严刑峻法,只怕不妥。况且,从外来客与本地人之间的关系讲,客人的姿态应当放低。所以,法正劝诸葛亮,应放宽刑律和禁令,以适应当地人的意愿。

但诸葛亮却认为,法正这种想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因为秦暴虐无道,政令苛刻,造成人民对它的怨恨,所以一介草民大呼一声,天下就土崩瓦解。在这种情况下,汉高祖可以采用宽大的政策而获得很大成功。

但原益州牧刘璋糊涂软弱,从其父刘焉那时起,刘家对蜀地人两世的恩惠,全靠典章和礼仪维系上下的关系,互相奉承,德政不能施行,刑罚失掉威业。蜀地人因此专权而为所欲为,君臣之道渐渐破坏。给予高官表示宠爱,但官位无法再高时,他们反而被臣下轻视;顺从臣下的要求施加恩惠,但不能再施加恩惠时,臣下便会轻狂怠慢。蜀地今日之所以到了如此破败的地步,就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引起的。

因此,诸葛亮主张,治理蜀地必须坚持严刑峻法,说:“我现在要树立法令的威严,法令被执行,人们便会知道我们的恩德;以爵位限定官员的地位,加爵的人便会觉得很荣耀。显而易见,荣耀和恩德相辅相成,上下之间要有一定的规矩,是治国的主要原则。”

诸葛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家所熟悉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一个典型。

马谡,字幼常,三国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 ,原本担任荆州从事,后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马谡很有才气和器量,也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颇为器重,几乎是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刘备临终之际,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但诸葛亮却不这么认为,仍然任命马谡为参军,时常接见,并与之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

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魏国,命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魏军据守的祁山。当时,有许多人对诸葛亮提出建议,应以久经战场,经验丰富的老将魏延、吴壹等为先锋。而诸葛亮却违背众人意见,提拔马谡,任命马谡为先锋,统领各军前行。

不料,到街亭后马,谡却自以为是,竟违背诸葛亮的作战部署,放弃水源,将部队驻扎在南山上。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就是不采纳他的建议,坚持自己仗恃南山地势,不在山下据守城邑的主张。

曹魏派大将张郃总督各路军马来到街亭,见马谡如此排兵布阵,立刻派人断绝马谡军的水源,然后发动进攻。结果马谡大败 ,士兵败逃四散,从而致使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在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后回到汉中,辛苦谋划、劳师动众的北伐就此无功而返。

虽然诸葛亮先前对马谡十分器重,但由于马谡违反了军令,所以在回军后,诸葛亮还是挥泪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

总之,正因为诸葛亮执法公正严明,且言行一致,不徇私,所以才得到世人的许多赞誉。比如,同为蜀汉官员的张裔就曾称赞说:“公(指诸葛亮)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评价诸葛亮时,也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此外,魏晋人袁准也评价说,诸葛亮“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

那么,当法正为了一己之私,对仇人打击报仇,甚至杀人,诸葛亮为何听之任之,既没有劝阻,也没有惩罚法正呢?

法正是一位很有才能、善奇谋的人。刘备取益州和汉中,法正居功至伟,故而法正很得刘备的信任和敬重,在外掌握着益州首府蜀郡的行政大权,在内则经常为刘备出谋划策,是刘备的主要谋士。

另一方面,法正也是一位恩怨分明的人。别人对他有过一饭之恩,他都要予以报答;而那些与他有怨恨的人,在他得志掌权后,也睚眦必报,无不加以报复,甚至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擅自杀害了一些伤害过自己的人。

有人因此对诸葛亮说:“法正肆意横行,将军您应该禀报主公,不要再让他作威作福。”

诸葛亮回答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孝直,使不得少行其意邪!”意即:刘备在公安(荆州油江口)时,北边畏惧曹操的强大,东边害怕孙权的威胁,近处则担心孙夫人在家中搞出内乱,法正象羽翼一样辅佐刘备,使刘备能够自由翱翔,不再受制于他人。怎么能禁止法正,不许他稍稍随心所欲呢!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诸葛亮为何对法正违法乱纪置之不理的原因,即法正对蜀汉功劳很大,正得刘备宠信,所以,即便诸葛亮提议刘备处置法正,刘备也未必会听从。

诸葛亮这句话的弦外之音是:对法正做出的杀人等违法之事,不是诸葛亮不想制止或处置,而是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在当时的蜀汉,真正能做主的是刘备,不是他诸葛亮,他实际上做不得主。

诸葛亮是智谋之士,这一点自然看得比谁都透彻,故而他只能对法正违法听之任之,不去向刘备提出明知毫无作用的建议,自讨没趣。这不仅是诸葛亮的无奈,也是历史上许多想公正做事的正人君子的无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