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师专业化方向

 有无资料收藏馆 2019-03-03

编者按:本文作者系北京炜衡(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邓学敏律师,感谢作者慷慨赐稿。

前两天在出租车上接了一位客户的电话,挂完电话之后,司机师傅听出我是做律师的,就跟我聊了起来,说他有个朋友也是做律师的,主要是做企业投资方面的业务……确实,现在无论是律师群体本身还是社会大众,在聊起某位特定律师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给这名律师贴上“专业标签”,就如同给医生做科室划分一般。这也在一定程度说明当前的律师行业,细分领域的专业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说起专业化,反观我们自己团队,我们经常总结自己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三驾马车”:证券、并购重组、资产管理,以及与上述领域相关的争议解决。从目前的业务占比来看,这几个领域也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团队大部分的客户群体与业务量。但我也时常反思,在执业过程中我们是如何确定这几个主要业务方向的?未来我们是否还会在这些领域中继续细分,集中到更为精细的专业领域?我们应该怎样在专业化路径选择上找准定位、走的更好?

一、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专业化意味着更专业、更高效、更有利于控制风险。但同时也意味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必然会放弃一些与选择的专业领域不相关的业务。我们也经常听到一些同行提起,选择专业化道路,尤其是前期的时候,经常会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矛盾问题。这种“阵痛”也是实现专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要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准确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很重要。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律师在专业化路径选择的时候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1.自身的优势

自身的优势有的来源于特定的知识背景、个人性格特点,有的来源于资源积累、前期的相关工作经验。我们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找到某个专业领域实践的突破口,在长期反复的实践中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领域。

对我来说,决定后期主要执业领域的关键因素,主要在于第一份律师事务所从事的工作涉及较多并购业务,使我较早对投资并购有了直观印象,同时也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转到另外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执业,主要从事证券业务,当时其实我较为缺乏证券业务经验,团队之所以选择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之前并购项目经验较为丰富,认为并购和证券在某些方面有共通之处。其后,我又逐步接触、了解和熟悉了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私募基金等资产管理类的业务,特别是这几年与券商资管的合作较为深入,在这一领域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为上述这些领域提供非诉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也会协助客户处理相关的法律风险或纠纷,加之执业以来我也一直在陆陆续续的参与各类诉讼仲裁的代理,结合两方面优势,相关领域的争议解决成为我们另一个重要的业务方向。近年来,我们也协助客户处理了大量相关纠纷。

因此,我个人感觉律师的专业化道路的选择不是空想出来的,也不大可能单凭个人爱好依靠案头研究确定,它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实践反复锤炼确定。

2.特定的客户群体

听起来这像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就我的理解,必须是先有特定的客户才有专业化的确定。如前所述,特定业务的客户会在该类业务实践过程中向律师提出大量细致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与法律相关的,有些可能不与法律直接相关却有利于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而这些问题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律师无法通过非实践性的研究能够接触到的,也是区分律师在特定领域是否专业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在选择专业化道路的时候,应当特别关注服务的特定客户群体,可将该领域的特定客户业务发展成一个专业的法律服务领域。例如,如果有服务信托公司的机会,可深入发展信托法律业务;服务房地产企业可深入发展房地产法律业务等。可能前期我们服务的某领域的客户数量还会比较少,但如果能坚持在这一领域做专做精做出口碑,很快在细分行业类会有更多的业务机会,理想状态是最终可形成专业化的规模效应。

3.律所内部的业务合作

身边也有很多同行对某个领域感兴趣,也有相关业务机会,但由于自身缺乏相关执业经验,于是选择与所内相关经验丰富律师合作的方式,奠定专业化的基础。这种合作模式既有利于控制律师和律所的执业风险,保障良好的法律服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合作律师学习新业务,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对于律所内部的合作,很多律所都制定了相关的内部规范或指引,为此类业务合作方式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如何更好的实现专业化

选定了合适的专业化领域后,应该如何更好的实现专业化,我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标准化

特定领域的法律工作主要类型是基本固定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考虑将主要法律文件标准化,制订普遍适用的文件模板;工作流程标准化,设计合理的工作环节、流程和团队分工;工作方法标准化,就特定事项采取的工作方法制定统一标准,并严格执行。通过上述标准化安排,提高工作和团队合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同时有效控制执业风险。但标准化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一成不变,针对每个项目的特殊之处,也需要进行个案调整,在发展中不断优化。

2.团队化

一方面专业化的工作意味着更多细分领域需要分工协作,另一方面标准化的工作也使高效的团队协作成为可能,因此,更好的专业化需要团队化的协作。团队协作也有利于在某个专业领域形成集合效应,各个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也相互促进,既有利于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或效率,也有利于汇聚更多相关领域的业务资源。

团队化并不仅仅意味着只是“合伙人+助理”的模式,对律所来说,内部的专业部门设置与运行,也属于团队化的一种制度安排与实践。事实上,包括炜衡在内的许多律师事务所,内部都进行了专业化部门设置,对执业律师进行归口化管理,从而形成更专业、更高效的合力。

3.知识管理

可以保存与分享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有效的知识管理对于专业化建设也至关重要。知识管理工作包括定期的相关法规收集与更新、特定问题的法律研究与案例分析、撰写与分享专业文章进行经验与知识总结、定期组织相关领域的业务培训、共享资料库的建立与及时更新等。进行知识管理,既有利于保存以往的专业知识与经验,避免重复劳动或错误,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团队工作质量和协作水平。

4.办公技术革新

在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办公技术的革新对律师的工作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许多律师,草拟法律文件还基本依靠手写,现在的电子化办公已经成为律师的日常。以往的法律检索需要查阅大量的纸质法条、书籍等,费时费力且准确度不高,现在利用电子检索系统,可在几秒钟之类完成海量的信息检索,且结果非常精确。尽管AI取代律师的工作还是个遥远的构想,但未来办公技术的革新(如协同办公软件、云存储技术的运用等)毫无疑问将有效提升前述标准化、团队化、知识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成为律师专业化发展的加速器。

以上为我们对律师执业专业化问题的一些粗浅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机会就此问题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探讨。

编辑:英子;蛋蛋;Cleis;夏洛克-不二熊

并购重组

为提升浏览体验,原网页已由百度进行服务升级,内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