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作者: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林佳明 

案例一:

林医师:你好,我原来是你的病人,反复头晕及输液不好,经过你的调理好了,现在我带妈妈来看看。


我说:好的,我看看。


我问:阿姨,你哪里舒服?


阿姨答到:我头痛三年了,去了很多地方也不见好,输液中药也吃过很多。
我问:哪个部位的疼痛?


阿姨答:说不定,有时前额疼,有时后脑勺疼。有边有时也会痛。


我问:是怎么样疼呢?


阿姨答:前额隐隐的胀痛,低头时刺痛,象针刺一样难受。(疼痛的性质来说,考虑有气滞,瘀血)。


我问:有怕冷,发热吗?有怕吹空调吗?(这主要问有无大阳病,六经的问诊,首问太阳,太阳病的提纲,太阳中风,太阳伤寒的鉴别,表证是病情反应的部位,如腠理,皮肤,肌肉,筋骨,肺泡之间,如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汗出恶风,恶寒发热,头痛,身体痛,咳,喘,咽痛等)


阿姨答:没有,不觉得发热,不觉得怕冷。


我问:有颈椎后面的疼痛吗?有腰痛吗?(太阳病专位,在颈项部及膀胱经上)。


阿姨答:是的,颈椎后面不舒服,腰也痛。(患者有太阳不开的表现,太阳主表,颈项部是其专位,还要通过触诊来看是不是在膀胱经上,也还需要通过其他资料是否确定有表证。)


我问:口干,口苦吗?咽喉干,想喝水吗?头晕吗?(少阳病的提纲,正邪交争表证之内,里证之外,胸,腹腔之间,病机为:血弱气尽,邪气因入,表现为口苦,咽干,目弦,脉弦细,两耳无闻,及小柴胡汤的四大主症【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及七大然证)


阿姨答:是有口干,但不想喝水,我平时喝水也不多,口苦,早晨起来的时候特别明显。头晕,头重的感觉。


我问:平时喝水是喝冷水还是温水?喝水会觉得舒服吗?您有吃佑左匹克隆片吗?(这个喝水需要详细的问诊,太阴水饮为逆,干不郁饮,阳明口干喝水多,当然还有太阳少阳少阴厥阴也要鉴别,另外口苦,是少阳病的提纲,吃佑佐匹克隆片也会口苦,需要我们鉴别。)


阿姨答:喝水主要温开水,喝水后没有特别舒不舒服的感觉,我没有吃你说的那个药。

我问:有心烦脾气躁吗?


阿姨答:是的,心情烦,睡不好。


我问:为什么睡不好?


阿姨答:我觉得全身关节疼痛,很不舒服,她边拍着自己不舒服的关节部位给我看,胃也不舒服。


我问:如何不舒服胃?吃饭可以吗?


【厥阴病的问诊,主要如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吐蛔,四肢厥逆,手足逆冷,厥而呕,实际上临床出厥阴病提纲所言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的临床表现是减少,厥阴病往往表现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除了乌梅丸外,柴胡桂枝干姜汤也适合于厥阴病。这里问饮食主要可以辨别阳明,少阳的默默不欲饮食,太阴的食不下,厥阴饥而不欲食】


阿姨答:胃胀痛,前面这里痛,她指着胸骨前那个位置给我看。吃饭还可以。
我问:泛酸吗?


阿姨答:没有。


我问:有腹痛拉肚子吗?平时大便怎么样?(太阴病的问诊,太阴病为里,如咽,食道,胃肠,为里证,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脉弱,脏有寒。)


阿姨答:肚子不疼,平时大便稀烂,每天有3~4/天。


我问:有四肢冰冷吗?精神不好吗?(少阴病的脉微细,但欲寐,恶寒,蜷卧,心烦,咽痛、口中和等,从望诊来说,也可以看看是否有少阴病)


阿姨答:没有。


望诊:精神尚可,体型偏胖,唇暗。


腹诊:腹软,剑突下轻压痛,未见有腹部振水音,未见有气上冲胸。

六经辨证四诊总结:患者头痛,头晕,以前额及颈项部,两侧疼痛为主,疼痛部位不固定,性质以隐痛,刺痛为主,颈项部疼痛,腰痛,四肢关节疼痛,口干不欲饮,失眠,心烦,难入睡,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形,一天三到四次,舌质淡暗,苔白腻,边牙齿有痕迹。脉沉细,唇暗。

六经辨证分析:患者患者头痛,头晕,以前额及颈项部,疼痛部位不固定,胃脘部疼痛,胀满不适,大便不成形,一天三到四次,苔白腻,边牙齿有痕迹,考虑太阴病,水饮为逆,上犯清窍,胃虚水停,饮停中焦,胃部胀满不适,舌苔白腻,牙齿有牙齿痕迹,为脾虚水湿重的表现,两侧头疼痛,口干,失眠,心烦,为少阳兼痰饮,颈项部疼痛,腰痛,四肢关节疼痛为太阳寒湿不化,留注太阳表位,头部刺痛,唇暗,水饮不利,阻滞脉道,为有瘀血。


综上所述,患者病在太阴,太阳,少阳,水饮为患,兼合瘀血,病属厥阴,形成太阴水饮病,上热下寒,寒热夹杂病机。

拟方:吴茱萸汤+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

2017.08.17患者复诊:已经无头痛,诉还有头晕,心烦失眠好转,能入睡,胃部不舒服减轻,患者女儿说其他症状已经大部分好转,要求调理头晕,后方予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加减善后。

案例二:

李某,女,32岁,头痛10余年,患者10年前出现头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恶心欲吐,吃不下东西,在当地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依然头痛,舌淡苔白,脉沉细。

患者考虑里虚寒证,为太阴病,辨方证为吴茱萸汤证


吴茱萸9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


党参20g,陈皮10g,天麻25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二诊,2017.06.24,患者服用七剂后,头痛症状明显缓解,舌脉同前,拟方如下:


吴茱萸9g,甘草6g,生姜10g,大枣10g


党参20g,陈皮20g,天麻25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微信反馈:头痛好很多了,还是有一点晕,没有之前那种要命的痛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以为我这个头痛没有救了呢。


我:不会的,调整生活方式,早点休息,早起锻炼,导引,保持好的心情,再严重疾病都可以好的。(倾述,倾听,安慰,三分治疗,七分改变,以天地为依,改变一切不良的作息习惯,不过用生命。)

患者症状好转后,停药,2017.07.21就诊,诉昨天头痛又作,以两侧头痛,胀痛,跳痛,及头痛头痛,恶心欲吐,干呕,心烦,急躁,易怒,恶寒,怕风,汗出,大便偏烂,舌淡苔白,舌根部稍黄,脉弦细。

六经辩证分析:头痛,大便偏烂,舌淡苔白,为太阴病,里虚寒证,兼加有里饮。头胀痛恶心欲吐,干呕,心烦,急躁,易怒,为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恶寒,怕风,汗出为太阳中风证,综合考虑为太阳少阳太阴为病,兼有水饮。

辨方证为:吴茱萸汤,柴胡桂枝汤加细辛。

柴胡15g,黄芩12g,半夏12g,党参10g
生姜15g,大枣10g,甘草6g,吴茱萸10g
细辛6g,桂枝10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

2017.07.22患者微信反馈,昨天吃了到晚上就好很多了。

案例三:

纪某,女,35岁


体质:偏瘦,体重38kg,身高:150cm


就诊时间:2017.05.23


头顶部疼痛1年,加重1个月。1年前出现头痛,无呕吐,无恶寒发热,压力大时头痛明显,在当地治疗后症状好转,1个月前头痛加重。


刻诊:头痛,以头顶部疼痛为主,胀痛,自己手敲头部疼痛好转,头痛欲吐,颈项后部疼痛,胸闷,口干,四肢冷,痛经,月经量少,饮食无胃口,大便偏烂,不成形,睡眠差,无口苦,无鼻塞流鼻涕,无咳嗽。

舌淡嫩,水滑,根部点刺,苔中厚腻。

脉沉细。

诊断:头痛—太阳太阴合病


吴茱萸12g  党参15g   大枣10g   细辛6g


桂枝15g    半夏12g  厚朴10g   藿香10g


砂仁6g  葛根30g

吴茱萸汤的条文:


1、食谷欲呕,属阳明(注:胃虚寒)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


2、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4、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证有胃气虚的表现,故患者胃脘部不适,偶有隐痛,食纳差。

再者,吴茱萸汤的病机为寒饮上冲,故患者有头痛、头晕沉、胸闷、眠差的表现。

另外,患者舌苔白微腻,考虑有中焦不化,厚朴,藿香,桂枝,开太阳,健运中焦,化痰湿。

葛根考虑患者颈项后部不适,根部后红,口干,葛根枢太阳之经气,清热生津。

本案患者头痛经分析判断为寒饮上冲所致,但临床上治疗水饮上冲的方子很多,但为何唯独选用吴茱萸汤呢?

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第67条: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16条: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苓桂术甘汤主要治疗水饮上冲导致的“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苓桂术甘汤和吴茱萸汤的病位都涉及中焦,但苓桂术甘汤的水饮内停之证较轻,而吴茱萸汤的水饮较重且更偏寒,有严重的头晕沉,往往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寒饮重症。
  
如条文中曰
  
“食谷欲呕”、“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干呕、吐涎沫、头痛”
  
另外,本案例也不能用苓桂枣甘汤,《伤寒论》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有悸者,欲作奔豚,苓桂枣甘汤主之”。
  
苓桂枣甘汤也可以治疗水饮内停上冲导致的头晕沉、胸闷气短,但此方之水饮部位偏于下焦,多在肚脐以下的小腹部,故条文曰“脐下有悸”。

吴茱萸汤的病位涉及中焦和上焦,且寒饮上冲较严重。

案例四:

尚某,男,70岁,2017.04.25首诊

颈项后部头痛1年余,一年前出现颈项部后头痛,以针刺样疼痛为主,在当地检查MRI检查未见异常,反复中西治疗效果不明显,还依然头痛。


刻诊:头痛,颈项后部头痛,左手麻木,背部(只是一小块地方)冷,鼻塞流涕,咳嗽,少许痰,晚上口干口苦,无呕吐,无头晕,无腹泻腹痛,无肢体冰冷,出汗多,饮食正常,二便调,脉浮缓,舌淡苔白,中后部根腻。


头痛—太阳中风,桂枝加葛根汤证


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大枣10g


甘草6g, 葛根30g


三剂,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反复头痛1年余,作为慢性病,杂病,依然有表证,有表当先解表,汗出,脉浮缓,为太阳中风症,选用桂枝汤。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患者合并有头痛,颈项部疼痛,符合项背强几几的表现,予桂枝汤加葛根。

二诊:2017.04.28,患者诉头痛明显好转,依有颈项部不适,出现口干口口苦明显,背部怕冷(在当地用过60余剂中药依然不效),无鼻塞流涕,无咳嗽,无汗出。


舌淡红苔薄黄,中后葛根苔腻,脉弦细。

患者表解后,显现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予葛根汤,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和解少阳,温化痰饮。


葛根90g,麻黄6g,桂枝10g,甘草6g


干姜10g,生姜10g,茯苓30g,苍术20g


柴胡20g,黄芩15g,白芍20g


四剂,日一剂,水煎服。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患者依然有太阳阳明的表现,加大葛根用量,清热生津解经脉痉急。


葛根


《神农本草经》:【葛根】味甘。平。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名医别录》:【葛根】无毒。主治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

患者背冷如手掌大,让我想起《金匮要略》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从其舌脉来看,有水饮停滞,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合并太阴,苓桂术甘,干姜温化痰饮,健脾化湿利小便。

2017.05.02三诊:


患者基本感觉不到头痛,口干口苦减轻,背部怕冷成为其主要症状,要求重点给予解决。无咳嗽,无腹泻,无手足逆冷。


守上方减葛根60g,去柴胡,黄芩,加用附子10g,予观之。


患者觉得疲倦,累,但欲寐,有少阴表现,让我想起: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艾灸大椎,关元,加用附子,与前方白术,茯苓,白芍合成附子汤之义,太阴少阴合病。

从这个案例,治疗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中医六经辨证的魅力,从太阳阳明少阳,再后慢慢显现太阴少阴,这个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患者一年的头痛基本治愈,强调了在复诊的过程依需要详细六经辨证,查舌按脉,综合分析,体现了伤寒论整体性,全局性的辨证思维过程。

再一起看看胡老8个头痛医案


为建立经方日记读者深入交流,成立了一个胡冯经方六经辨证医师版微信群,本群为邀请制,需要审核,加佳明老师微信:jiam922,把医师资格证或工作证、学生证、毕业证等能够证明中医身份的证件发给佳明老师,欢迎中医医师,在校大学生,一起加入微信群学习交流。

今年佳明经方传承工作室,将会培育60个经方学者,期待一起能够交流、学习!关注经方日记每期开班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