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汪曾祺?

 对岸合欢树 2019-03-05

虽然汪曾祺首发'人走茶凉'一语,但其后情形却非如此,他美食与美文齐名后世。

看过一期节目,说汪曾祺擅烹美食,一道极普通的食材,在他手中变成名人念念不忘的美食,叫'油焖大葱”。

其文中即便家乡的野菜,荠菜蒌蒿等,也有若干清新雅致的吃法,也往往叫人觉馋。

其文也如烹小鲜,不求宏大繁杂,但品独特滋味。学者杨早说,汪曾祺是不可替代的。这并不是说由他主笔的《沙家浜》,在当年形成样板戏的热潮。

1946年,从南联大毕业的高邮人汪曾祺已经26岁了,从昆明到上海就业不顺,曾经绝望到在给沈从文的信中说想自杀,被大骂一通道:'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

从小说到散文,他的笔下人文精神的美和乡土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永恒的美,也是他独特的之处。

正如孙犁的小说有白洋淀的气息,李劼人的小说吹扬着成都平原的风,老舍的小说带着京味,都是作家最好的作品。

汪曾祺写高邮,浸润着小城的独有氛围。比如这一段广为人称道:

枸杞头着雨水与,女孩子的声音也带着雨水。枸杞头不值什么钱,也不从不用称约,给几个钱,她们就能把整篮子倒给你。女孩子也不把这当做正经买卖,卖一点钱,够打一瓶梳头油就行了。

他自认'最后的士大夫”,'一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高级吃货'),初读没有门槛,感觉文字有一种说不清的美,很难摹仿,在于里面夹杂主观的情绪,渲染着气氛成人物的活力和血肉。

《岁寒三友》里王瘦吾的货品,店主的命运从货物的排列就看出,《异秉》中王二的熏烧摊,也描写摊主的性格。'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来的都是客,过后不思量……'《沙家浜》经典唱词也是如此。

躲在潮流外的写作汪曾祺,没有批判和消解现实世界,不喜欢引人注目被研究。同老师沈从文一样,自知处于边缘,唯愿'我希望我悄悄地写,你们悄悄地读”。

或许真的只有这样,才能品茗般读其文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