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禅前的定

 愚人道缘 2019-03-05

首先,练思惟修的先站一边看热闹,不关你们事。修气脉的也一边凉快去,总是以意御气运转河车,作意太甚,你们也没法体会这种发呆静坐的路子。

打基础过程,还是要细细的反复学习,不急进。

一直,我是不肯作此类报告的,字面误导成分太多,当面才可细节分析。

偏偏,碰上个有缘人向我提出这类疑问(其实我是收了人家银两,拿了人家的手贱,只好码些字交差),挑一些大家看不明脑昏乎的说说,反正这些是共法,各个人都可以资源共享。不是独门生意,看得明白的给点添头吧。

我家思惟修是不大理会这些枝蔓的,都是些磨砖作镜给小儿止咳的招数。动心即乖,心念一起,已是下着,离题万里,硬要我写下下乘的功夫,也是头痛,为众生着想,我乘钱再来吧。

要想进入到四禅八定的初禅境地,前边的路况先要弄清楚。

定本无出入,二六时中,时时如意,秒秒安详,何时不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是谓大定,这个包括了一切定,这是总则,我家思惟修的禅定。到此,下座,没啥好说了,收工。

回到打坐上来,这个是必经之路,要想坐得住,运动健康身体好,理论学习三五年,跟师挨板子无数,基本就过关入门来了。

有一点要记住,内心的喜乐是禅修的必要条件,没有喜乐就没有禅修。喜悦来自安稳的身体,健康的身体,没有喜乐,你永远不会入定。

粗心住


开始静坐的人,心很散乱,越做杂念越多,控制不了,同时坐得腰酸骨痛,身体不正直,歪来歪去,因为平时我们的身体弯曲惯了。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你用精神去控制,把身体矫正,这是有心去造作(故意去做)的。

如呼吸不大顺畅,我们得用数息观,随息观呼吸,慈悲观等等方法使心定下来。

过了一个时候,身体会慢慢调好,呼吸也渐渐顺畅起来,心念也就越来越细幼。这种状态称为粗心住。

进入粗心住时,杂念减少。

然而,杂念少并不等于可以前进了,你只是不再胡思乱想罢了,但是心念还会天马行空,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门头跑来跑去,这样,会令你失去专注力而导致心念漂浮不定。

细心住

身体觉得很清净,很空。
这时候的心念已经很微细,身体不必用心力调正,自动平衡,自然调整到最舒服的坐姿,慢慢习惯后,而且坐久也不疲倦,这就是所谓的持身法。我不强调大家双盘,金刚座菩萨座随意坐,以坐姿舒服为主,肌肉放松,不要越坐越难受。

也不是一定要莲花座上寺庙里无人烟的洞里坐着才可以入定,站着也可以,坐沙发上削个苹果也可以,只要你熟练掌握入定方法。

所有有静坐经验的人,如果静坐半个钟头、一个钟头后身体就很疲倦,那就是还没进入粗心住,当进入粗心住,再进入细心住时,身体就自动的调正,而且坐久也不疲劳。

闭眼眼皮下垂,眼睛也要下视,不要向前看,也不管眼睛见到啥,只要你少少加力作意在眼睛上,往后就会产生幻觉。

观呼吸是用六尘中的触尘,人中这个位置的触觉,不要在鼻孔内感觉呼吸,观出入息时千万千万不要搞错,不要观鼻腔里边,是鼻腔外面人中处感受呼吸,当你呼吸时呼吸的风吹过人中,粗心住后,气息的粗细代表你心念的粗细,当你轻易的观察到人中有风吹过,就可以知道你可以很容易进入细微的心。

我常说别人作意太甚,打坐最怕如此,水杯里的泥水沙尘,你不搅动,自然泾渭分明,沉淀杯底,你假手强行分别,自会更加混浊。

打坐时心猿意马,不可企图把这心强行安放在一个位置,我是最反对道家的意守丹田的,所以,我从不教道家的基础功法开始,一定是从发呆静坐开始,真要意守,一定要老师在旁,或者你确实到了一定的级别,自己会处理了,才可以意守或者以意行气,那是后话。

意到气到,随意搬动,只会令你头昏脑胀,气饱逆食,所以,道家的以意御气运行,不是老师亲自指导,别轻易尝试。

观呼吸时,心必须专注于触觉,心专注呼吸在人中摩擦的感觉,千万不要没有摩擦感觉,硬把心集中在人中,那就错了,心念一再人中集中,就会发麻,就会气逆走偏,千万记住,不允许将心念集中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道家的请路过走好),包括人中,只允许集中在呼吸上。

我的意思是你要直接感觉到的是那感受,你专注的看着那个接触点,那摩擦的感觉,呼气和吸气之间没有任何间断,清楚持续地观察呼吸,某种东西,经过了那里,空气的冷暖,长短,快慢,粗细。

人中膝盖大腿会涨麻,别把自己的心念注意力放在身体上的麻涨,气的麻,涨感觉,不是我们要关注的,呼吸的触觉,才是对的。

心念粗细怎么分,你看见地上有个东西,如果是苹果,你一眼就见到了,心不用动也看到,如果是一根针,你要努力的用眼,眯一下,心力提一下,注视下方,

这就是细小细微的心。

好了,当你可以专心在人中而不散乱时,亦即是你的心专注在所缘境,这就是禅那。有两个意思,一是全神贯注,一是燃烧。烧掉烦恼,烧毁一切垃圾负面的东西,焚化炉作用。

禅那(meditation),很多含义,为方便大家在一条在线,所含意思是冥想,默想,观想,静虑,沉思,思维。如你有对深入思考观照一种宗教或哲学上的真理,使自己对这种真理得到透彻的契悟,乃至深切地印入个人的内在意识中。

禅那是心的一种平衡状态,此时此境,无数良善的心理因素和谐地一起运作着,整体一致地让心平静,放松,沉着,安详,平稳,柔软,柔顺,光芒,广袤,光明----平等安定。

心在此时,此中,念,精进,定,了解慧观,是统一的,所有这些因素像一个团队般合作无间。

很多人忽略了禅那,认为不是必要的,也对,不过,你少了禅悦的体验,你无法体验到难以置信的安详喜悦,很重要的一点,我们所学全回归生活,结合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禅那的广大平静弥漫到生活每一个点滴上。

安止定

到此步,你可以非常专注了,忘记所有事情,专注于所缘境,心就住在那里,住心一境,不可动摇(这个是锻炼出来的功夫,别偷懒,没有快捷方式)。

坐得很好,有时,你甚至无法将心转向领一个目标,你的心会回到原来的目标,停止在那里,这是非常深的专注(自问可以做到吗),很难,我知是很难的,不怕,在这过程中,得到的锻炼,定力增加,你心强大,叫做近行定,比较接近了,还未够火候,要时间去沉淀,你来到门口徘徊了,还是差点点。

安止定,你的心能停留在所缘境好几分钟了,然后,分心了,再拉回来,之后,你的心又回来,继续专注所缘境,如此一再重复。

刹那定

有些人说,我不观察人中,我可以观察其他位置,心更加容易定,可以阿,随你喜好所缘,你爱去专注其他身体感觉都是可以的,定就是心一境性,只能在一个位置上有所感觉,把心留在那里。

一般,留不住阿,有时感觉到热,有时冷,有时刺痛,有时麻木。当身体一个部位不舒服时,感觉越来越强,越来越忍不住,你的心就会跑到那个感觉上去,你是无法阻止心去那里的,好,当你的心乱串门时,你跟着它,看着它,尾随它,去到那里你就观察那里,改变自己所缘境,随遇而安,记住,你只是觉知所缘境,不要动心念脑袋去想,跟着感觉走,心不动,所缘境改变了,定力仍在,这就是刹那定。

观察的目标(所缘境)只持续片刻,你跟贴一点,跟着那个目标,直到它消失,然后,你很花心,又专注在另一个目标上。你的定力是一霎那一刹那的,没有间断,心没有乱,这就是刹那定。

欲界定

当我们能够随时可将妄念捉住,稳固在一个地方,散乱的心安置下来了,不必加以控制,妄念越来越少,慢慢不再生起,慢慢,每次上座,按部就班的顺序训练心念,心念以后就自动平稳,不必用心力去调整它,日久,心任运不动,到此阶段,就能够整天打坐,没有不耐烦,舒畅通体,融融。

此阶段觉受到清净和轻安,也可以延长专注力,还可以感受到色身和心念的存在。

未来禅

继续,保持啊,进入了欲界定,摸索前进,又到了一定火候,某个时候,忽然间,你失去了身体的感受,没法感觉身体触觉了,努力起心去感受,也没法知道自己的手摆在那里,感觉整个身心都不见了,你是闭眼的,不是看见,是感受,到此,叫未来禅,恭喜你,你少病痛啦,这是一个基本标准,我看记录,说按要求,初禅的人是不会生病的,这个有些难度和绝对了,确实,当你到了未来禅,是没啥病痛困扰你的了。

要分清,这个和掉举是不一样的,心无所知地昏昏沉沉,也是感觉不到身体了,这不是未来禅,而是你心念不知飞到九霄云外了,快找回来。

细心住,身体不必调整,自动平衡,欲界定,心不必控制,自动安静下来。到了欲界定,才到未来禅。

为啥叫未来禅,因为,你就快要进入真正的禅定了,不过,你还在好多欲望欲念欲界这边,所以,又叫欲界未到地定。

未到地,色身犹如虚空,向内看不到身,在外一无所有,注意,这只是行者体验到无身无心的境界,但这不是真实的空性,只不过是虚空而已,要修习过空观,才知道空性。

我们的念头,习惯了对事物有着深刻的体验,当我们不再动脑去想时,保持觉知的心,你是独立存在的,不再感受任何事情,这句话我说得矛盾,很难去描述,即是,外在的事物对你不再有影响力,包括身体的酸楚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